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清华四川能源互联网研究院(以下简称研究院)为四川省校合作的第一个科研机构,于2016年3月正式落户四川天府新区,致力于打造能源互联网领域的人才汇聚平台、科技创新中心、产业发展高地。研究院立足成都、服务四川、连接海内外,面向清洁低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能源交叉融合、能源碳中和等前沿技术与关键领域,大力推动学科交叉融合,积极开展产学研协同创新,已发展成为能源互联网领域具有引领作用的技术创新研发机构,为清华大学服务西南地区和天府新区对外开放做出了突出贡献。

本期推介

成果名称

新一代储能电池主动安全管理解决方案

成果简介

新一代储能电池主动安全管理解决方案,构建了三级主动安全“预警-控制-运维”闭环防控体系,自主创新研发的面向电池热失控早期感知的H2/CO多合一传感器、具有小型化低成本结构主动均衡电路及边缘计算能力的BMS以及云边高效协同的大数据处理平台,融合基于多重信号感知和人工智能技术的储能主动安全预警算法,实现电池性能准确评估、电站级风险隐患识别、电池内短路诊断、热失控预警控制、智能运维等功能。该技术入选中国专利保护协会“2023年度绿色技术创新典型案例”,获评2024储能技术创新点发TOP10,并荣获第五届中国工业互联网大赛优秀奖,受到行业广泛认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知识产权情况

已授权储能安全和大数据智能挖掘领域的8项发明专利。

成果亮点

⚫ 围绕储能电站安全运行监测的核心需求,三级主动安全“预警-控制-运维”闭环防控体系,从风险源识别、到电池故障监测、到电池热失控预警,层层降低事故风险。

⚫ 边缘智能BMS与大数据处理平台形成云边协同架构,具备百兆瓦级储能电站数据秒级处理响应能力,安全预警实时性有保障。

⚫ 通过数据、机理和半经验模型共同驱动的数字空间建模,对电池模型进行参数辨识和健康状态评估,基于多重信号感知和人工智能技术实现可靠的安全预警,可提前数十到数百小时预警电池内短路故障,提前15分钟以上发现电池热失控征兆。

⚫ 集成基于边缘大数据智能算法的电池管理系统,支持动态主动均衡和热失控早期抑制控制,实现运行过程中的安全控制,并有效避免事故发展到消防阶段。

⚫ 构建了储能电站主动智能运维策略专家库,打造了储能电站主动安全及智慧运维的完整业务链条。

技术效果与指标

支持百兆瓦级储能电站秒级响应能力,可实现电池状态的在线评估,电池全生命周期SOC评估准确率≥95%,SOH评估准确率≥90%,提前数十到数百小时发现储能电池早期故障,提前15分钟预警热失控,提供故障定位和智能运维功能,提升运维效率50%。可灵活部署于新建或在运储能电站,不影响现有系统运行。

技术推广及应用前景效益

项目相关技术指标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已在北京、山东、江苏、内蒙古、重庆多地大型储能电站获得实际工程应用,在运工程累计覆盖储能装机容量超过2.5GWh,单站最大容量超过400MWh。目前该技术已形成了成熟的工程应用和推广经验,能够应用于各类集中式和分布式电池储能场景。

交易方式及金额

面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团队介绍

史梓男:所长,清华大学电机系本硕,正高级工程师。曾就职于国家电网,参与多项配电领域的重大课题,主持编制输变电工程、配电网工程、分布式电源接入系统多项典型设计,牵头制定多项工程设计标准。曾获多项省部级科技奖项,以及国网专业领军人才、四川省“天府峨眉计划”等荣誉称号。

贡晓旭:副所长,天津大学硕士,长期从事配电网规划及设计标准化、分布式电源接入、微电网及综合能源系统规划设计工作。曾参与并牵头多项电网规划、配电网工程设计标准化建设,以及多项国标、行标、企标的制定,曾获多项经研院、电力行业科技成果奖项。

梁惠施:副所长,清华大学本硕,悉尼大学博士,高级工程师。长期从事智能配电网规划运行、储能系统接入电网、电池状态评估及主动安全预警等方面的研究。曾负责多项国网科技项目及多项微电网示范工程。参与编制了多项IEEE国际标准,并在国际顶级期刊发表多篇论文。

项目合作咨询

联系人:赵老师
电话:15502172518

联系人:关老师
邮箱:guanjingru@tsinghua-eiri.org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