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度哮喘疾病负担重,新型生物制剂助力症状控制,减少急性加重。

春风拂面,杨柳依依,湖边垂柳已长出新芽,又到了出游的好时节。然而,空中飘洒的绝不仅是落英缤纷,吸入鼻腔的也不只有芬芳馥郁,更多的是难以计数且日渐增长的柳絮,而柳絮中含有大量花粉。于不少存在过敏性疾病的人而言,这可是一大“隐形杀手”!

花粉可以引起过敏性哮喘、过敏性鼻炎、皮肤过敏、结膜充血等多种疾病,更有研究表明,花粉浓度与哮喘就诊显著相关,其每标准差可增加1%-8%的哮喘就诊率[1]。不仅如此,花粉过敏还可能与儿童患重度哮喘有关[2]。

据2023年版全球哮喘防治倡议(GINA),重度哮喘被定义为一种经高剂量吸入性糖皮质激素(ICS)联合长效β2受体激动剂(LABA)治疗后患者症状仍难以得到控制的情况。据统计,我国14岁及以上青少年和成人哮喘患病率为1.24%,而重度哮喘占比达5.99%-10%[3-4]。且重度哮喘患者预后更差、急性发作风险更高、住院和死亡风险更高、疾病负担更重[3,5-6]。因此,提高重度哮喘诊疗和管理水平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沉重疾病负担从何而来?

病理生理学特征起关键作用

重度哮喘的疾病负担与其病理生理学特征紧密相连,共同决定了这一疾病的严重性和挑战性[3,7]。具体而言,重度哮喘的病理生理学特征分为以下4点[3,7]。

01

气道炎症异质性明显

哮喘气道炎症可分为嗜酸粒细胞(EOS)性、中性粒细胞性、混合粒细胞性和少炎症细胞性。相较于轻中度哮喘,重度哮喘患者往往EOS水平更高。

02

气道重塑更为显著

由于上皮层及平滑肌层明显增厚,且外周血中成纤维细胞数量更高,重度哮喘的气道重塑出现更早、更严重、更加难以控制。

03

遗传易感性

重度哮喘的发生发展与其遗传易感性相关,具体表现为对哮喘治疗的反应性发生改变或下降。

04

糖皮质激素反应性降低

重度哮喘常表现为糖皮质激素反应性降低,即使用糖皮质激素治疗后其症状无明显缓解,EOS水平无明显下降。

重度哮喘要想管理好,诊断评估不能少

《重度哮喘诊断处理专家共识》[3]推荐按照以下步骤诊断和评估重度哮喘:①明确哮喘诊断;②根据药物治疗水平和疾病控制水平明确是否为重度哮喘;③明确哮喘的共患疾病和危险因素;④使用呼出气一氧化氮(FeNO)检测、EOS计数等辅助诊断明确哮喘表型,以便选择个体化治疗。(图1)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注:ICS:吸入糖皮质激素;LABA:长效β2受体激动剂;ABPA:变应性支气管肺曲霉病;EGPA:嗜酸性肉芽肿性血管炎;NSAIDs:非甾体抗炎药;ACEI: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剂

图1重度哮喘的诊断和评估流程[3]

传统药物+新型生物制剂,

重度哮喘患者的最佳用药选择

药物治疗是重度哮喘管理中的关键一环,其传统治疗药物包括:糖皮质激素、β2受体激动剂、抗胆碱能药物和茶碱类药物等。

此外,随着对重度哮喘炎性机制的深入探索,靶向不同表型的生物制剂成为其补充治疗的新一代用药选择。根据辅助T细胞2(Th2)水平和2型固有淋巴细胞(ILC2)活性,重度哮喘可分为高Th2型和低Th2型[8]。低Th2型通常以中性粒细胞增加为特征。高Th2型则通常以EOS计数、FeNO升高为特征,同时伴有白介素(IL)-4、IL-5、IL-13等炎症因子的升高。

全球哮喘防治创议(GINA)指南[9]针对难治性及重度哮喘部分指出,当患者存在以下情况之一时,即考虑哮喘为高Th2型:①血EOS计数≥150μL;②FeNO≥20ppb;③痰EOS计数≥2%;④由过敏原驱动的哮喘。由于EOS及FeNO水平是波动的,在排除高Th2型前,考虑重复进行3次血EOS和FeNO检测[例如在哮喘发作时、在开始口服糖皮质激素(OCS)治疗之前、在OCS疗程至少1-2周后、或在最低OCS剂量治疗期间][9]。

对于低Th2型重度哮喘患者,可根据患者情况选用长效抗胆碱能药物(LAMA)、低剂量阿奇霉素、IL-4受体α亚基(IL-4Rα)拮抗剂等附加治疗[9]。

而对于高Th2型使用高剂量ICS-LABA仍有发作或症状控制不佳的患者,应考虑添加Th2型靶向生物制剂治疗,如IgE拮抗剂、IL-5/5R拮抗剂、IL-4R拮抗剂等[9]。

EOS是哮喘发生发展的关键效应细胞,与疾病严重程度、肺功能恶化、哮喘致死率等密切相关[10]。重度哮喘患者具有更高的急性发作率,且血EOS与发作频率正相关;重度哮喘研究项目(SARP)-3纵向队列显示,血EOS每增加1个对数单位,急性发作风险增加1.6倍[11]。且有数据显示,重度哮喘中重度嗜酸粒细胞性哮喘(SEA)占比高达80%以上[12-14]。因此,抑制EOS成为重度哮喘治疗中的重要目标。

小结

近年来学界对重度哮喘的认知和关注均有所提升,然而我们对重度哮喘的诊疗和管理仍存在许多不足,其带来的沉重疾病负担依旧是一大痛点。于患者而言,应积极进行治疗,做好自我管理;于临床诊疗而言,则应精准识别哮喘类型,以便靶向选择个体化治疗方案,最终达到抑制气道炎症、控制疾病症状、延缓疾病进展的效果。这一新的诊疗思路或可成为改变我国重度哮喘管理困境的关键。

参考文献

[1]Lappe BL, Ebelt S, D'Souza RR, et al. Pollen and asthma morbidity in Atlanta: A 26-year time-series study. Environ Int. 2023;177:107998.

[2]Bonner K, Roberts G. Does allergy explain why some children have severe asthma?. Clin Exp Allergy. 2018;48(12):1594-1605.

[3]中国哮喘联盟.重度哮喘诊断与处理中国专家共识.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2017, 40(011):813-829.

[4]Dharmage SC, Perret JL, Custovic A. Epidemiology of Asthma in Children and Adults. Front Pediatr. 2019;7:246. Published 2019 Jun 18.

[5]林江涛,冯晓凯.应高度重视支气管哮喘的疾病负担研究.中华医学杂志,2014,94(16):1201-1203.

[6]林江涛,赵青. 重度哮喘的诊断、评估和个体化治疗. 中华医学杂志,2015,95(38):3088-3090.

[7]林江涛,姜帅. 重度哮喘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 中华医学信息导报,2020,35(14):19-19.

[8]韩鹏,申昆玲. 欧洲过敏和临床免疫学会重症哮喘生物制剂治疗指南解读. 中华实用儿科临床杂志,2021,36(12):891-896.

[9]GLOBAL INITIATIVE FOR ASTHMA:DIFFICULT-TO-TREAT & SEVERE ASTHMA in adolescent and adult patients 2023

[10]张雪,崔凤霞,唐佳琦,等. 嗜酸粒细胞哮喘的机制与治疗进展. 国际呼吸杂志,2023,43(04):476-480.

[11]Denlinger LC, Phillips BR, Ramratnam S, et al. Inflammatory and Comorbid Features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sthma and Frequent Exacerbations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8 Apr 1;197(7):971]. Am J Respir Crit Care Med. 2017;195(3):302-313.

[12]Wang E, Wechsler ME, Tran TN, et al. Characterization of Severe Asthma Worldwide: Data From the International Severe Asthma Registry [published correction appears in Chest. 2021 Nov;160(5):1989]. Chest. 2020;157(4):790-804.

[13]Jackson DJ, Busby J, Pfeffer PE, et al. Characterisation of patients with severe asthma in the UK Severe Asthma Registry in the biologic era. Thorax. 2021;76(3):220-227.

[14]Heaney LG, Perez de Llano L, Al-Ahmad M, et al. Eosinophilic and Noneosinophilic Asthma: An Expert Consensus Framework to Characterize Phenotypes in a Global Real-Life Severe Asthma Cohort. Chest. 2021;160(3):814-830.

[15]张艳培,黄楠,彭君,等. 生物治疗在重度哮喘中的应用现状和前景. 国际呼吸杂志,2021,41(04):283-290.

本材料由阿斯利康提供,仅供医疗卫生专业人士进行医学科学交流,不用于推广目的。

审批编号:CN-134912;过期日期:2026年5月6日

*“医学界”力求所发表内容专业、可靠,但不对内容的准确性做出承诺;请相关各方在采用或以此作为决策依据时另行核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