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爱玲不仅写下了一个个动人的“传奇”故事,开辟了一种古典与现代交融的独特的小说艺术,她的一生本就是一段传奇。9月7日温州大剧院,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即将精彩上演,与观众们一同探究张爱玲潇洒背后的落寞。

张爱玲是民国文坛一道璀璨绚烂的流星,她的艺术风格独特,作品意味深长,直到今日仍被广为阅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以言情为主题的小说作品:

男女之情是贯穿张爱玲创作的一条主线。她试图于男女之间的传奇故事中寻找普通的人性,于男女之情中倾听“通常的人生的回音”。张爱玲的小说着力表现男女之间的感应、磨檫、摸索、闪避,如此种种,均在她的作品中得到了细致入微的刻画。

因此,她并不局限于单纯的言男女之情,而是将之升华到言“世态人情”和“风俗人情”。她对世情的把握极为准确,“冷暖世情,比比入画”,“世态人情隐约其间”,着力表现恋爱中的人们凡俗、真实的一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精确、深入、细腻的人性刻画:

"生在这个世上,没有一样感情不是千疮百孔的”,人心的真相,张爱玲在不幸的童年中早有体会。同时,中国古典小说对张爱玲影响极大,这一点从她文章里的旧小说痕迹和她对中国人脾气的透彻了解可见一斑。她对于中国的人情风俗,观察入深,即使是新时代的人,骨子里也仍无法摆脱旧式文化的影响,张爱玲对此深有体会。

张爱玲认同“小市民”,同时又保持着冷静和自省,她时时清醒地意识到时代的悲哀,人生的残缺,同时又不放过发现和体味人生“可亲可爱”的那一面,并不陷入绝望。因此她珍视生活中一些看来微不足道的享受,尽情领略世俗生活的种种乐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浓厚的悲剧色彩:

张爱玲出生于上海一个封建化和西洋化畸形交织的家庭,凉的家庭经历和特定的生活环境使她的作品弥漫着浓厚的悲剧色彩。张爱玲以一种近乎冷酷的悲剧感叙述一个个悲凉的传奇,描摹都市人的优越感与孤独感交织而成的独特心理感受。

张爱玲沉默寡语,冷眼审视人生,人性的自私、卑琐、冷漠、虚伪、扭曲、变态,在其笔下一览无遗;情爱的虚假、无爱的婚姻、生命的残酷与脆弱,在其作品中处处可见。“生命是一袭华美的袍,里面爬满了虱子。”张爱玲似一颗彗星划下一道美丽的轨道,在浩渺的宇宙瞬间辉煌而过,留下了传奇和流言,留下了无尽的论说与回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寻她芳踪·张爱玲》中的张爱玲化身成小说中的女主人公,顾曼桢(《半生缘》)、盛九莉(《小团圆》)、王娇蕊(《红玫瑰与白玫瑰》)。

《半生缘》里的顾曼桢与沈世钧在大雪纷飞里断了联系,寄出的信件变成一片片雪花;《红玫瑰与白玫瑰》佟振保与王娇蕊眉目传情。不胜恩爱;《小团圆》盛久莉与邵之雍对着摇曳的灯烛许愿,“愿使岁月静好,现世安稳”….…串联起舞台的关键人物便是一代传奇女子,张爱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也许张爱玲的本身就是一种传奇。传奇的文学,传奇的女子,传奇的一生。从她的文字里可以寻找旧上海的痕迹,窥探到人性的正面与反面。9月7日,温州话剧《寻她芳踪张爱玲》即将上演,光影交错中,在小小一方舞台上再见佳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