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总统马克龙提出“向乌克兰派兵,阻止俄罗斯获胜”的建议后,北约内部虽然对此进行了讨论,但并没有做出最后决定。目前,美国已经明确表示,不会向乌克兰派出美军,在俄乌冲突中一直扮演“突破者”角色的英国,则不排除派兵的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北约小国立陶宛第一个做出了明确回应。据参考消息报道,5月8日,立陶宛总理希莫尼特对外表示,她已经获得议会批准,允许向乌克兰派遣部队进行训练。但是,基辅方面目前尚未要求立陶宛派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俄罗斯随后做出了回应,俄外交部发言人扎哈罗娃表示,由于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走“公开敌对路线”,三国同俄方“所有国家间、部门间、地区和行业关系均已被切断”。莫斯科警告称,接下来将在经济和过境领域,将采取不对称措施予以回应。

首先,立陶宛第一个跑出来确认向乌派兵,就不担心俄罗斯报复?

观察发现,俄乌冲突爆发以来,包括立陶宛在内的波罗的海三国,另外两个是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一直冲在“援乌抗俄”的最前列,当初乌克兰希望西方派出雇佣兵时,立陶宛政府就第一个对自己的民众高喊,“拿起你们的武器,到乌克兰去”;爱沙尼亚则直接推倒了“苏联士兵纪念碑”;拉脱维亚则与乌克兰签署了一个为期10年的安全协议,每年向乌提供占其GDP的0.25%的军事支持。

在抗俄方面,这三个国家动作非常一致,基本以立陶宛为牵头者。不得不说的是,在苏联时期,这三个国家还都是苏联的加盟共和国,与俄罗斯是“兄弟盟友”。苏联解体后,三国重新获得独立,并逐步脱离华约,开始向西方靠拢,最后在“北约东扩”的感召下,加入了北约和欧盟,与俄罗斯彻彻底底由“兄弟”变成了“对手”,由于担心俄罗斯施压或报复,这三个国家在针对俄罗斯时,比西方国家下手还要狠。

俄乌冲突爆发后,西方对俄推出的一系列制裁举措,波罗的海三国都是主要推动者,或带头同意者。那么,它们就不怕俄罗斯报复?当然也怕,但是它们如今有“北约身份”,北约有“共同防御条约”,俄罗斯若打击立陶宛,会引发北约国家的集体对抗。

也正因为如此,立陶宛如今是有恃无恐,推动北约对抗俄罗斯,就是希望借北约之手,彻底削弱俄罗斯国力,令其再也无法对自己形成威胁。最近正在举行的北约“冷战后规模最大”演习,就选址在波罗的海三国周边,而它们也是离俄罗斯边境最近的。

此前,立陶宛还试图封锁俄本土与“飞地”加里宁格勒之间的苏瓦乌基走廊,不允许其铁路运输过境立陶宛,企图切断俄方对加里宁格勒的补给,让这个对北约有威胁的“飞地”失去作用,但俄方警告,莫斯科的报复可以让立陶宛失去一半GDP后,立陶宛最终还是选择了收手。

其次,立陶宛批准派兵,乌克兰为什么还不同意?这至少涉及两个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立陶宛毕竟只是一个小国,即便派兵,又有多大的战力,对乌克兰能有多大帮助?所以,基辅仍在考虑中。客观讲,如果不是立陶宛,而是美国、英国、法国、德国这样的北约军事大国,表示要向乌克兰派兵,基辅估计不会做任何考虑,马上就会同意,因为在军事上可以给自己带来实实在在的助力,在政治也可以让乌克兰借机再拉一波“赞助”。

第二,立陶宛虽然小,但若向乌克兰派兵,也代表“北约直接参战”,这样一来,俄罗斯在乌克兰战场的打击力度,可能就不是现在这种状态了,高超音速武器或战术核武,都有可能被用上,一来是发出战事升级的信号,让北约或立陶宛自己看着办;二来,就是拿出“速战速决”的架势,直接瓦解基辅政权。

正是因为如此,基辅才不会要求立陶宛派兵,因为你对乌克兰提供不了多大的军事帮助,还坐实了“北约出兵”一事,让俄罗斯有理由提升打击力度,令基辅承受更大的压力,甚至有可能崩溃。

关键是,北约也不可能同意立陶宛擅自向乌克兰派兵,因为北约是要为这一动作“担责”的,一旦俄罗斯因此向立陶宛发起打击,北约还出不出手?这可是个两难的选择。不出手,“共同防御条约”形同虚设;若出手,则有可能与俄罗斯发生核大战,同回石器时代,北约大国们显然不愿意承担这样的后果。

最后,普京下令检查非战略核武器发射装置,等于是提前给北约“打了招呼”。

所谓“非战略核武器”,指的基本上是战术核武,像俄罗斯在加里宁格勒部署的“伊斯坎德尔”导弹,就属于这种,核弹头的当量介于战略核武和大型常规武器弹药之间,杀伤力更强,也不像动用战略核武那么打眼。但是,不管怎么说,这也是核武器,如果俄方使用它,也就意味着俄乌冲突已经走向了另一极端——俄罗斯与北约之间的战争。

从加里宁格勒的位置来看,它周边的北约国家包括波兰、德国、丹麦、瑞典、芬兰、立陶宛、拉脱维亚和爱沙尼亚,距波罗的海三国和波兰首都华沙,都在400公里之内,距德国、丹麦、瑞典等国首都,也就700公里,普京下令检查“非战略核武器”部队的战备能力,说白了,就是要看一看俄战术核武的发射装置是否都正常,人员是否都在战时状态,是否随时可以发起反击。

收到这个信号后,以美国为首的北约会如何回应,是否还向乌克兰派兵?我们不妨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