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在问答上看到了这样一个问题“你过年回家吗?为什么?”,下面的回答五花八门,最令我感触的是不回家的回答。

有人说,过年回家很麻烦,加上加班费高,辛辛苦苦的回家,没几天就又得出来,还不如留在岗位上多赚一点钱,给爸妈多买一点东西来的实在。

有人说,每年回家,爸妈一定要问东问西,听都听腻了,所以今年我想在外面清静清静。

还有人说,过年,谁不想回家呢,但是出门在外身不由己,有时候真的不是我们想回去就能回去的。家很近,也很远...

这些回答,让我想到了我的一个朋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朋友打小就很要强,她大学毕业后,因为父母的一句她吃不了苦就毅然决定离开家到了一千多公里以外的地方工作。当时她的想法很简单,就是要让父母看看她到底能不能吃苦,能不能真的在外面过好。

工作的第一年,为了能够给领导一个好印象,能够让工资提高一点,她承担了很多额外的工作。别人不能做的她做,别人不想做的,她也做,以至于经常要在家里加班到深夜。但是付出总有回报,她在进入公司的半年内,工资涨了两次,还拿到了年终的优秀新人奖。

眼看就要过年了,很多同事为了能够早点回家就提前请假回去了,而她仍然选择留在公司工作到最后一天。

连续两年春节,她都没有回家。一是在赌气,二是觉得多年期间的车票太贵,想要赚多些钱再回去。

可就在第二年的十月份,最疼爱她的外婆去世了。当时她正上着班,忽然接到了妈妈的电话,说外婆快不行了,让她赶快回去。她挂断电话,哭着找经理请了假,然后订了当天最快的一班飞机回家。

飞机很快,两个多小时就能够到达,但是当她落地,转车再到外婆家的时候,外婆已经走了。她连和外婆说一句话的机会都没有了。

她也是在那个时候才发现,钱真的是非常无力的东西,因为哪怕她现在已经有能力毫不犹豫的买机票回家,但却再也看不到最疼爱自己的外婆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刚出来工作时,也曾经有过不回家的时候。那时候接近年底才找了一个不错的工作,因为当时公司临时有需要加班的项目,想着过年的加班费会比较高,就主动申请留了下来。

打电话跟爸爸说过年不回去的时候,爸爸一边宽慰着我说没关系,却也掩盖不住声音里的失落。

大年三十的那天晚上,我挂掉了给父母打的电话,一边吃着自己从超市买回来的速冻饺子,一边开着电脑看着春晚直播,心里满是高兴和兴奋。因为这是我第一次一个人在外面过年,少了爸爸的念叨,少了走亲戚的压迫感,终于可以一个人舒舒服服的过年了。

直到我半个月后,偶尔有一次打电话给妈妈,问她最近怎么样。妈妈埋怨的跟我说,最近一直都在吃过年剩下来的菜,吃的都要腻了。

我诧异的问她,过年就你们两个人,买那么多菜干什么呢,吃不完岂不是浪费吗?妈妈随后又埋怨的说,还不是怪你,你当时说过年要回来,你爸早早就去订了你喜欢吃的牛排,买了鸡,买了很多你喜欢吃的菜。没想到你却不回来了,剩下我们两个也吃不了多少,就一直吃到了现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听了妈妈的话,我仿佛看到爸爸在知道我要回家时,高高兴兴上街买菜,说这下闺女回来就有的吃了的表情。也仿佛能够感受到,我临时不回去时,爸爸虽然失望,却只能宽慰我的场面。

不知道为什么,心里忽然就酸了又酸,眼泪忍不住掉了下来。

我们在很小的时候,总是渴望能够一直和父母生活在一起,住校住了一个星期,都迫不及待的想要回家。父母如果某一方要出差,还没有出门,我们就会抱着他们大哭,不想让他们走。

我们长大后,父母也是这样的心情吧。当我们出外求学时,他们独自在家里算日子,等着我们放假回去的那一天。我们在外地工作时,他们就算很担心我们,却也只能小心翼翼的问候。唯一能够让他们期待的就是,过年的时候我们能够回家。因为对他们来说,有我们在,这个家才算完整。

龙应台在目送里说:所谓父子母女一场,只不过意味着你的他的缘分,就是今生今世不断地在目送他的背影渐行渐远。

但在我们现在的场景里,确实恰恰相反的。现在的父母成为了那个目送的人,他们一次次目送自己孩子的离开,期待着孩子的归来。在期待中雀跃,也在失望时伤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什么要回家过年呢?

无非是回去看一看父母,看一看长辈,无非是在有限的时间里,给予他们最大的陪伴。

父母在,不远游。如果你走了很远,一定要记得回家看看,千万不要让你的背影成为他们最大的失望。

其实作为父母,他们何尝渴望我们过多,他们最想要的,无非是我们能够平平安安,幸福喜乐。他们最开心的,也无非是一家人团聚,聊聊天吃吃饭。

所以,过年回家吧。家其实并不远,只要你想回去,再远的地方也触手可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