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前言

山东出响马,河南出蹚将,他们到底是什么人?

何以会有这样一句看似莫名其妙的民间俗语?这句话中的“响马”和“蹚将”分别指代着什么群体?他们与当时的社会环境又有着怎样千丝万缕的联系?

原来,这句看似简单的俗语,其实承载了中国近现代史上的种种故事。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山东响马的前世今生

在中国古代,民间流传着“山东出响马”的说法。那么,这些被称为“响马”的人们是什么来历呢?

最初,“响马”是指一种马匪。在明朝实行的马政中,马户需要提供并饲养一定数量的马匹。当马户家境衰败无力完成这一任务时,他们便有可能沦落为马匪,靠抢夺马匹为生。这些马匪为了在行动中发出信号,往往在自己的马上系上铃铛。一旦马匹奔跑,铃铛就会当当作响。因此,人们给这些马匪起了一个响亮的外号——“响马”。

随着时间的推移,“响马”这个称呼的内涵也在扩大。到了清末民初,它已经可以泛指各种盗匪了。1911年,山东临城发生了轰动一时的劫车案,就是响马孙美瑶一伙所为。这也使“山东出响马”的说法名声大噪。在接下来的几十年里,山东境内响马此起彼伏,牵扯范围之广,势力之大,足以解释“山东出响马”的来历。

孙美瑶的故事可以说是“山东出响马”这句话的一个缩影。1911年春,孙美瑶带领三十几骑响马,在临城县虎口镇附近的铁路上扒轨并掠劫了一列载有20万两白银的列车。这个消息很快在国内外传开,轰动一时。而孙美瑶本人也因此一战成名,名声大噪。在那个草根阶层的反抗情绪高涨的年代,像孙美瑶这样劫富济贫的“绿林女王”,很容易就能在老百姓心中树立豪侠的形象,成为一个象征性的传奇人物。

而在这之后,山东境内“响马”这一群体的活动似乎愈演愈烈。特别是在军阀混战的年代,山东也成为各路军阀争夺的焦点。频繁的战事不仅让老百姓水深火热,也让治安日渐混乱。各地“响马”们趁机大行其道,到处掠夺剥削。有的甚至还会仗义执法,替天行道,挟天子以令诸侯。这使得山东“响马”的势力愈发膨胀壮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样一个多事之秋,“响马”们可以承担多重身份。他们既可以是为寻求生存而沦为盗匪的可怜人,也可以是仗义疏财的侠客;他们可以给老百姓带来厄运,也可以扶危济困,替百姓出头。正是这种复杂性,这种既可以是盗贼也可以是英雄的双重属性,让老百姓在痛恨“响马”的同时也对他们怀有一丝向往。

因此,尽管官方一直将“响马”等同于土匪,但在底层民众心中,“响马”这个词所指向的内涵并不单一。或许正因为如此,“山东出响马”的说法才会广为流传,成为那个特殊年代底层民众集体心理和想象的一个缩影。

那些在乱世中奋起的“蹚匠”

那么,“河南出蹚将”中的“蹚将”又是从何谈起呢?

原来,“蹚将”并不是这个群体最初的称呼。在清朝末年的河南西南地区,因旱灾频发,当地常有组织民工开山采石,筑堤防洪。这些以修建水利工程为生的工匠被称为“蹚匠”。而一个工匠作业队,也就是“蹚匠班”,则被称为一“杆子”。

这些蹚匠日子过得并不好,尤其到了清末,战乱不断,他们谋生的山野地带往往成为土匪出没的地方。有的时候,为了活下去,蹚匠们也会暂时打点土匪,充当帮凶。后来,一些蹚匠班干脆自己收拾了人马,直接去劫富济贫了。这时的蹚匠头目,在百姓心中就有了“蹚将”的美名。

辛亥革命之际,蹚将们曾站到了历史的舞台中心。像白朗、张庆这样的蹚将,都参与了反清或反军阀的斗争。他们那种劫富济贫的作风,深得民心。一时间,“蹚将”之名响彻中原大地,成为老百姓心目中一个浪漫而正义的代名词。

白朗可以说是“河南出蹚将”这句话背后最有代表性的人物之一。他是河南西峡人,本是一名木匠。1905年,白朗创建了一个以宝丰、郸城一带蹚匠为主的起义军,自称“义和拳”。这支队伍逐渐壮大,成员多达数万人。白朗领导他们打家劫舍,劫富济贫,受到了老百姓的拥戴。

1911年辛亥革命爆发后,白朗很快响应,带领部队参与讨伐清廷。他们先后攻占了西峡、南阳、洛阳等地,一度威胁郑州和开封。这使白朗声名大噪,“蹚将”这个称呼也因他而广为人知。在老百姓眼里,白朗就是一个典型的“蹚将”——一个原本惨遭剥削,后来奋起反抗,最终成就大事业的底层英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许多老百姓都误以为“蹚将”们是一群真心实意为人民服务的义军。其实真正加入蹚将队伍的,动机也并非那么高尚。一些人可能更多是出于谋生存的需要,或者单纯为了发泄不满;也有一些较富裕的人,投奔蹚将是为了保护自己的财产。这说明“蹚将”并不是个单一的群体,其内在也蕴含着复杂的成分。

但不可否认,在那个枪林弹雨的年代,蹚将们确实代表了一定的底层利益,表达了基层民众的某些心声。或许正因如此,虽然百姓也痛恨他们的暴行,却还是会对这些从草根里冒出头来的英雄抱有一丝向往。这也许可以解释为什么“河南出蹚将”的说法会在民间广泛传播和长期流传的原因吧。

山东响马与河南蹚将的渊源

从“响马”到“蹚将”,这两个群体虽然来历和经历各异,却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他们都来自基层,都经历了动荡时代的洗礼,都在草根阶层中 萌芽和壮大。他们也都秉承了绿林好汉式的侠义精神,令百姓为之痴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