案例:
某公司招聘视频剪辑员,有一名求职者,自称过去月薪固定9K,单休,有五险但无一金,已通过初试复试,最后谈到薪酬,要求不低于10000,感觉他的要求有点高,而且新公司是双休、有五险一金,不过人家要求很肯定。怎么谈薪?怎么设计薪酬?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在谈薪前,必须先明确两个问题:

1、公司规模、价值需求及岗位预算是否支持月薪10000?

比如,有些小微企业只想找一个人事助理,公司的日常招聘也不多,招聘难度也不大,主要面试都是由老板或高管完成,所以定位的HR工资大约在5K-6K水平。很明显,这位HR的需求远超公司的定位与预算。

很多企业在招聘时容易产生以下两个误区:

1)招聘条件写得很高,薪酬定位较低

2)总想要更优秀的人才,但是给不到匹配的薪酬,其实企业也用不上

其实,招聘人才跟选择对象是相通的,你自己条件一般,但却对别人要求多多,最后变成“大龄剩者”、无人问津。
切记:人才都是有标价的,用好了就是资本,用不到位就是成本。选人绝不是越优秀越好,必定是适合就好!

2、是摆正心态、认清现实

现在的招聘形势确实很奇怪,有很多人找不到合适的工作,一天到晚都在面试的路上,但是对薪酬的需求只升不降,哪怕失业在家也绝不自降身价。就像这位HR朋友,明明新公司的工作时间、基本福利都要比其上一家公司好很多,但是工资方面依然要求更高。老板们一定要认识到,这就是当前人才招聘的现实。

从目前整体形势来看,35岁以下的年轻人比较火,企业的需求旺盛,基本上不愁找不到工作,因为大多数企业在招聘条件上优先锁定年龄。所以,年轻人的工资都是上升的。而工资有下降趋势的大部分是40岁以上的失业者,主要还是市场需求与供应关系决定的。

二、对于想拿高薪及固定工资的新人,应该如何面对?

首先,如何看待员工要拿固定工资?企业给员工发固定工资意味着什么?

1、增加成本:加工资就是加固定成本;

2、推高负债:企业每月应付费用;

3、重资产:固定性开支高;

4、助长安逸:旱涝保收;

5、大锅饭:平均主义,与价值贡献无关;

6、死工资:干多干少、干与不干、干好干坏都是一个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评:拿着固定工资的员工,抱着打工心态,拿着不算高的固定收入,缺乏工作主动性、积极性,缺乏结果思维,出工不出力,有力使不上,所以一定要上级盯着干,各种会议、检视要到位。人在心不在,总想换工作。无形中增加了企业很多管理成本、人才流失与招聘成本等。

因此,企业一定要破除固定工资模式,让员工主动面向工作结果、效果,促进员工增值。如何给员工设计新的极富价值的薪酬绩效模式?(后附设计案例)

A.管理层用宽带薪酬:KSF薪酬全绩效模式;

B.操作层用量化薪酬:PPV产值量化薪酬模式;

C.让员工为自己加工资:一手让员工增值,一手给员工加薪;

D.实现利益趋同:员工给自己增加了收入,企业为自己增长了利润。

三、重点来了,文首提到的要拿固定工资的视频剪辑员,如何从固定工资转变为量化薪酬?

第一:改变思维和认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二:选对模式和方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设计与核算到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总结:如何释放薪酬强大的驱动力?

1、让员工为自己干、员工愿意主动干、员工能拼命干。

2、让员工为自己加薪,员工拿多少薪酬由自己的努力与价值决定。

3、当员工拿不到高薪时,首先会内省自身的心态和状态。

4、寻找各种突破的可能性,调动内在潜能以发挥最大的价值。

5、员工拿到更高的薪酬和激励,企业则通过人才价值的最大化实现盈利的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