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本图由AI生成

- 本期故事关键词:建立节奏感 -

关于如何休息,你需要建立的最重要认知,是工作与休息之间要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建立节奏感后,你的大脑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并避免始终处于压力之中。

关于如何休息,你需要建立的最重要认知,是工作与休息之间要形成一定的节奏感。建立节奏感后,你的大脑才能得到充分的休息,并避免始终处于压力之中。

节奏感,可以分成三个维度:1天的短期节奏,1周、1个月的中期节奏,以及1年的长期节奏。

首先,我们先来说短期节奏应该怎么设计。

研究发现,脑力劳动者的最佳节奏是工作50分钟,休息7分钟。体力劳动者的最佳节奏是工作75分钟,休息15分钟。

这是我们每天需要遵循的一个科学节奏。在具体执行时,你可以根据自己的情况调整。

我在阅读晦涩难懂的书时,会把阅读时间缩短到30—40分钟,休息10分钟左右。如果是简单易懂的书,我会阅读60分钟左右,然后再休息20分钟左右。工作持续时间长短,主要取决于工作的难易程度,也和个体的承受力相关。

除此之外,你还要结合自己的内在节奏。比方说,如果你是云雀型,在早上的脑力高峰期,就可以延长工作时间,而在晚上的脑力低谷期,就要缩短每次工作的持续时间。

其次,我们再来看中期节奏应该怎么设计。

中期节奏,指的是每周和每个月的休息安排。每周,应该至少有半天的完全休息时间。1个月,则应该至少有2—3天的休息时间。

具体哪天休息,你可以根据自己的内在节奏决定。我会尽量将休息时间安排在情绪低谷期。

如果你的时间自由度高,建议结合内在节奏,确定固定的休息日,这样更容易执行到位。临时安排休息时间的坏处是,可能你哪一天也不想浪费,总想安排一些事情,结果导致你对休息与否摇摆不定,最后可能既没好好休息,也没好好工作。

最后,我们来看以1年为周期的长期节奏。

每年一定要留出几天年假,彻底摆脱工作模式。建议年假的休息时间在1周以上,尽量安排在年中。

为什么要安排在年中呢?趋势专家丹尼尔·平克把中途懈怠的现象称为“半途效应”。在各种任务中,人都会出现“半途效应”。

犹太人有庆祝光明节的传统,光明节为期8天。在这8天中,按照传统习俗,犹太人需要每天晚上都点燃蜡烛。社会学家记录了200多名犹太人点蜡烛的行为,发现在中间几天,点蜡烛的人最少。第一天晚上,76%的犹太人会点燃蜡烛;第二天晚上,跌至55%;中间时间里,跌到50%以下;最后一晚,数据再次升到50%以上。

在其他事情上也同样如此。研究发现,团队在完成一项任务时,并不会均匀分配自己的精力,项目也不会平稳均衡地持续发展,几乎所有团队都会在项目中期进入惰性期。然后,到中后期再次发力,任务开始取得飞速的进展。比如,12周的任务,在第3到第5周期间,往往是惰性期。第6周起,很快进入飞跃期。

把年假安排在年中也是同样的道理。每年年中,往往是一个人最疲惫的时刻。年初,我们热情饱满、不知疲倦地工作。

每年的5月到8月,大部分人都会产生倦怠感。倦怠感,不只是因为前几个月在持续工作,还因为一年过去了几个月,离下一年又还有不少时间,内心会有“前不着村后不着店”的感觉。到年末,紧迫感袭来,我们会再次调整到最佳状态。

短期节奏,工作和休息交替进行。中期节奏,每周、每月一定要有较长的休息时间。长期节奏,安排好你的年假。

本文节选自|《成为时间管理高手》

作者|柳一一

限量签名本视频号有售,先买先得

About us

主编:鹿本期编辑:流星雨

投稿/商务合作/咨询

微信后台留言or 邮箱:wmsygsdr@163.com

我们是有故事的人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官方故事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