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古代,黄酒是文人墨客们的最爱。他们常常品着黄酒,谈论着诗词歌赋,抒发着内心的情感。黄酒的醇厚口感,让他们的思绪更加清晰,灵感更加充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为中国“国粹”、华夏文明的核心标志之一,黄酒在历史的风起云涌中处处留下了自己的足迹,从无间断传承至今。

新时期,以古越龙山、会稽山、金枫酒业、即墨等为代表的中国黄酒企业,讲述着当代黄酒新故事,焕发千年黄酒发展新活力,开启黄酒文化新浪潮,不断推动黄酒成为享誉全球的金字招牌。

01

博览会上“摇晃的黄酒杯”

1915年,是载入中国酒史的一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这一年的美国旧金山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中国酒业大放异彩,其中,绍兴黄酒荣获金奖。

这是中国黄酒的第一次“出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黄酒屡次担纲中国外交“文化使者”,成为最具文化特质的国宴佳品。中国黄酒正在成为一种文化符号,记录着中国的崛起和复兴。

近年来,绍兴黄酒从未停下走向世界的脚步,仍在延续黄酒百年出海梦!在“越酒行天下”的足迹里,探索自身与世界对话的新高度。

02

千年传承的中国味道

黄酒的起源可以追溯到九千年前,据河南省舞阳县贾湖遗址考古发掘,发现了世界上最早的酿酒坊,通过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发现, 9000年前(新石器时代) 就已有黄酒生产酿造的记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早期米酒到成熟黄酒经过了上千年发展历程。唐代的黄色酒和琥珀色酒在色泽方面已接近了现代黄酒的外观,这标志着,中国黄酒开始初步生成。

宋代以后,绿色的米酒从中国酒界消失,标志着中国发酵酒全面进入黄酒时代。宋代的发酵酒酿出后呈黄色,或呈赤黄色、红色、赤黑色等颜色,从外观上看,已与现代黄酒形态类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进入元代,中国发酵酒的酿造彻底摆脱了浊酒的困扰,全面进入黄酒阶段。

明清时代,黄酒酿造则更趋成熟和完美,同时也在整个发酵酒行业中占有了支配地位。从行业产品来讲,明清时代的黄酒,是指工艺完备、酿造时间较长、颜色较深、耐贮存的发酵酒,或称之为“老酒”,其产品类型与现代黄酒基本相同。

百年前,中国黄酒已蜚声海外。1915年,绍兴黄酒在美国旧金山举办的巴拿马太平洋万国博览会上获得金奖。

新中国成立以后,黄酒迎来了新的历史发展时期。1956 年周总理批准《绍兴酒工艺总结与提高》项目,列入国家十二年科学规划,将古老的传统工艺与现代科学相结合,并拨巨款,发展黄酒酿酒业,极大地提高了黄酒的质量和产量,不但满足了国内需求,而且成为重要的出口产品。

如今,从2008年北京奥运会到2010年上海世博会,从G20杭州峰会到世界互联网大会,甚至是美国白宫国宴,与世界分享中国味道,见证着中美两国人民的友谊。作为国礼,蕴含着温和敦厚中华文化的中国黄酒频频闪耀亮相世界级舞台。

03

重构黄酒文化

随着全球经济一体化进程的加快与中国“一带一路”倡议的开花结果,我国黄酒产业正在不断焕发新的生机与活力。黄酒作为典型的中国文化符号之一,体现着中国的文化自信,登上国宴,香飘世界,黄酒文化也被传播至世界的各个角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近年来,古越龙山加速黄酒出海,启动“越酒行天下”海外篇,仅去年,相继开展了“日韩行”、“迪拜行”、“港澳行”、“欧洲英法意三国行”等海外推广活动,还在东京成立全球首个绍兴酒侍酒师培训中心,通过“大胆”走出去,向世界发出了中国黄酒好声音,也为黄酒的海外市场推广打造了全新的体验模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4月,在60年中法美食文化交汇之时,会稽山受邀参与“中华餐饮世界表达·2024 相约巴黎”活动,当中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的文化符号相遇碰撞,一杯来自会稽山·兰亭的黄酒惊艳亮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日前,“山东手造”走进意大利展示推介活动在罗马举行,与会的海外嘉宾对即墨老酒展品高度评价,赞誉了即墨老酒散发的独特东方魅力。即墨老酒借势出海、走出国门、诉说故事,旨在推动黄酒产业不断“走出去”焕发国际化新活力,助力中国黄酒行业在国际“朋友圈”里,提升产业竞争力、振兴支撑力、品牌引领力和文化影响力。

作为中国传统的酿造酒,黄酒承载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历史和文化记忆,它不仅仅是一种酒品,更是一种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在当今世界,文化交流日益频繁,黄酒作为中国的文化使者,在国际舞台上,以其独特的口感和文化魅力,成为了一种连接中国与世界的桥梁。

随着黄酒的加速出海,黄酒产业正在迈向全球化,并在这一过程中不断引领产业革新,谱写新的发展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