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胡同记忆丨小六马路小胡同

作者:宋晓慧

童年时我家住在长春市南关区小六马路小胡同一号,我和哥哥弟弟都在那出生长大。

那是一座三、四十年代建造的青砖木板结构的二层楼,楼东西两侧各有一个建在室外的木楼梯,楼道顶棚有雨搭,刷有红色油漆的楼板和楼梯,经过多年的风吹雨淋一片片褪色掉漆,有的地方还时常会摇摇晃晃。房管部门每年春天都来维修,只有春天才会看到红色的楼廊,红色的楼梯和一家一户紫色的入户门和绿色的窗棂。二楼楼廊的各个柱子上都一根根弯弯曲曲的铁丝,家家都在这里晾晒被褥和衣服。楼上楼下一共住着十几户人家,我家是楼上最西边两间屋,听老人讲伪满时这里是日本人的一个招待所。

【小六马路小胡同位置,图源《长春市南关区地名志》和平胡同翻拍。↑】

全楼是一个居民组,我姥姥是组长,掌管全楼的大事小情,通知,开会,查电表,收卫生费;代发布票,肉票,豆腐票。不仅如此还要代管双职工家门钥匙,为小孩儿热饭,调解家庭纠纷等等,每天乐此不疲。全楼大人叫她李嫂,小孩儿叫她李娘。自然全楼的大人我都得叫姥爷、姥姥。长大了才知道这些姥爷、姥姥们年龄都和我爸爸妈妈差不多,我在楼里辈儿最小。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80年代的豆制品供应票,和平胡同翻拍。↑】

那个年代邻 里间很亲,家家都是敞着门过日子,洗衣吃饭都坐在自己家门口,小孩儿经常拿着自己家的饭和别人换着吃。谁家吃点好的总是互相送一碗尝一尝,刮风下雨不用担心自己家晾晒的衣服,一定有人帮你收好。每年快到端午节那几天,姥姥就坐在家门口帮邻居包粽子,平时谁家要做衣服她都帮着裁剪,谁家做鞋就到她这来选鞋样,入冬前她总是帮邻居做棉衣棉裤,我姥姥做的棉衣特别合体,穿着好看不鼓包,不臃肿。这位从清时走过来的小脚老人深受全楼人的爱戴,那些年轻的舅舅、阿姨们经过我家门口时总会喊一声:大娘,我把泔水给您倒了。大年初一邻居们都早早的来给她老人家拜年,小破楼里的日子热热闹闹,就像一家人。

【1964年夏天,姥姥、爸爸妈妈和我们。作者供图。↑】

在姥姥的带领下,我也经常参加“社区”活动。当时全楼共用一块电表,经常是姥姥和几个“班子”成员商量后,晚上突击查电灯度数,挨家挨户在灯上贴纸条,以防有人少报瞒报,我不仅常参与还负责计算电费,上门收电费。

虽然我和哥哥都生于五十年代 ,长在困难时期,但是并没过多的体会到生活的艰辛。当时爸爸妈妈都在省市机关工作,姥爷也有工作,妈妈又是姥爷姥姥的独生女,在姥爷姥姥的精心照顾下,我和哥哥从没吃过凉饭,没穿过破衣服。我家外屋房梁上挂着一个大竹篮,里面总有糕点和水果。姥爷下班后经常去六马路浴池泡澡,回来一定是给我们买福聚城的包子或小花卷。听妈妈说六二年困难时期爸爸还领我和哥哥下馆子搓了一顿,这在当时是多少人家想都不能想的事。

【六马路福聚成饭店,和平胡同翻拍。↑】

每年水果刚刚下来的时候,姥爷总是让我们尝个鲜。记得有一次姥爷领着哥哥买回来一个大西瓜,哥哥抱着大西瓜,在楼上楼下好多人的羡慕中上楼梯,可能是有些紧张了,结果手一松,西瓜叽里咕喽滚到了下楼,看着摔碎的西瓜,姥爷二话没说领着哥哥又去买回来一个。现在想起来当时姥爷让我们多神气啊。

姥爷没有儿子,对哥哥就特别偏爱。可能是爸爸觉得我委屈,只要有时间就带我去副食店,挨个的问我吃啥、要啥,爸爸最疼我。哥哥内向老实,我要尖。吃水果时,我总是把每个都先咬一口全占上,告诉哥哥这是我的了。吃鱼也不用大人挑刺,总比哥哥吃的多,吃的快。到现在还记得姥姥坐在小板凳上,边给哥哥挑鱼刺边说:你看妹妹吃的多好,快还扎不着。(未完待续)

作者简介:宋晓慧,笔名太阳屋,长春市人,银行退休职员。

编者:李春昌

【和平胡同-春发盛】编发长春记忆文章,欢迎阅读点赞、划线留言、转发分享。【胡同长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