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虽然是长大了之后才懂得的道理,但是回想起来,其实这个社会规则从很小的时候就开始在运

行了。

小学五年级的时候,iPhone.4s横空出世,班里转学来了个女生,她说是在香港读的幼儿园(但她一点粤语都不会,感觉是假的),然后用着Phone4s,然后有一次听到有两个六年级的男生在打量着她,然后悄悄地说,那好像是

iPhone4s,才五年级的小妹妹啊。

然后那会还记得我经常被同学从头到尾地打量,看我穿的衣服

和鞋子,然后带着鄙夷嘲讽的眼神说,好土。然后才二三年级的时候,上课的时候老师问谁去过

北京,然后很多人举起了手,我没去过,但是看到大家都去了,犹犹豫豫地我就也举起了手,结

果后面有个男生直接说,你怎么可能去过北京,你连海南岛肯定都没去过。

上了初中之后这种情况好了很多,因为大家统穿校服。最多大家攀比的也就是谁谁用了iPhone,谁谁QQ充了会员绿钻,谁谁有钱,但是也很少。

上了高中之后,大家又不用穿校服了,而且我读的高中的人里面有钱人和当官的人很多。这种氛

围又重了起来。大家会讨论谁谁很有钱,谁谁用了很贵的阿玛尼口红,谁谁身上穿的衣服过万,

谁谁一身名牌却很低调,谁谁穿了AJ。

但是那时候我不太懂这些,我只知道家里从小教育我的要为物品的实际价值买单,不要虚荣。所以虽然那时候父母给了我不少零花钱,我一点都没有拿来买大牌,而是主要拿去吃喝玩乐旅游了。

印象很深刻的是,一个朋友印象里没有那么势利,却悄悄和我说谁谁全身大牌,会不会很有钱。

还有一次我买了一件裙子才三十多,我和一个朋友说这个裙子才三十多但很漂亮耶,回应我的却是耐人寻味的表情,现在回想起来那个表情是有些鄙夷。

上了大学稍微好了一点,因为大学里的人经济水平都是比较普通,但是后来发现原来他们也会暗暗打量别人的朋友圈,去观测别人的生活,看别人手机的摄像头是不是iPhone双摄三摄,看别人一身从头到脚是不是阿迪耐克,看别人假期回家的定位是在大城市还是小城市。

还有一些男生在接近我的时候就会婉转地跟我打听我的家庭情

况,然后观察我的生活用品,然后根据这些来对待我。

我算是开窍比较晚的那个。我直到现在也认为,物尽其用而非只看LOGO。然而回想起了这么多细节,全部串联在一起,原来先敬罗衣后敬人是刻在人基因里的社会规则。也后知后觉地回想起来自己的整个青春期原来都有被势利的打量甚至看低,现在也开始加入了遵守这个规则的大军。变成了自己曾经最不喜欢的样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