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4月2日,湖北省麻城市公安局对外通报,麻城警方经过缜密侦查、精准研判,抓获麻城市白果镇“1985·3·26”命案凶手王某,侦破这起尘封39年的故意杀人案。“今天我特别激动,这是麻城刑警不懈追凶的结果。”案件侦破总结会上,麻城市公安局刑侦大队大队长、“1985·3·26”专案组组长王世臣热泪盈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供销社里突发命案

1985年3月26日清晨,麻城市公安局白果派出所接到报警称,辖区闹事河供销社职工邱某被残忍杀害。接警后,麻城警方立即调集全局资源,抽调精干警力,成立专案组侦办。

专案组民警推断,凶手极有可能就是居住在附近的村民。麻城警方以案发现场为中心,织起一张庞大的网络筛查周围的几个村庄,全力搜捕凶手,但没有取得实质进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警方转而把突破口放在案发现场。案件逐级上报后,湖北省公安厅、黄冈市公安局安排刑侦专家到麻城指导现场勘查、案件分析等工作,重点对案发现场反复展开细致入微地勘查。功夫不负有心人,民警在现场一个不显眼的位置提取到关键物证,尽管物证不完整,但是为破案留下了希望的火种。由于当年侦破手段的局限,专案组民警查遍了与案件有关的所有线索,却始终没有找到凶手。

民警39年不懈追凶

39年来,麻城警方对“1985·3·26”命案的调查工作始终薪火相传,从未停止。最开始参与侦办此案的侦查员已离开刑侦岗位,很多民警已退休。这起命案就像一块巨石压在心头,让他们无法释怀。每年重阳节重返警营,或者听到侦破其他陈年旧案时,他们都会询问“1985·3·26”命案后续侦查情况。麻城市公安局历任局长始终把“1985·3·26”命案作为命案攻坚的首要目标,一棒接着一棒攻坚。

今年3月,在公安部、湖北省公安厅和黄冈市公安局的合力攻坚下,“1985·3·26”命案专案组利用现代刑侦技术,在海量大数据比对中,发现当年在命案现场提取的关键物证与白果镇60岁男子王某高度吻合,案件终于迎来了重大突破。

专案组民警调查后,发现王某于上世纪80年代初,因盗窃罪被麻城市人民法院判处有期徒刑2年。1984年刑满释放后,王某回到麻城市白果镇务农,期间结婚生子。1990年,王某和妻子到上海打工,途中很少回麻城。2020年,王某返回白果镇生活。越来越多的线索将嫌疑指向了王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月29日上午,专案组民警将王某抓获。经过一番较量,王某的心理防线被击溃,承认了39年前杀害邱某的犯罪事实。

法网恢恢 疏而不漏

在审讯室,王某眼泛泪光,忏悔道:“事是我做的,我认罪。39年了,我心里总在想着这个事,总想着有一天警察会找上门。当年我只有20多岁,把人杀死了,总要还账的。”

据王某交代,1985年3月25日晚,他与家人吃晚饭,席间喝了酒。待家人睡下后,他带着凶器到闹事河供销社盗窃,不慎将值班员邱某惊醒,并被邱某一把抓住。无法挣脱的王某恶从心生,持凶器将邱某杀害,仓皇逃离现场。此后,为了逃避公安机关打击,王某便隐匿起来。

谈及多年来的逃亡经历,王某表示特别害怕看见警察,就怕警方突然找上门,睡觉也不安稳。在路上,只要陌生人多看自己一眼,他就心慌,害怕对方是便衣民警将自己盯上。

在外逃亡期间,王某不敢在一个地方长时间滞留,频繁变换工作,做过厨师、保安、医院外勤。王某爱喝酒,但是跟外人在一起吃饭的时候却滴酒不沾,担心喝多了会将埋藏在心中的罪恶暴露。每次饮酒时,他都将自己锁在房间独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0多年过去了,王某感觉不会再有人记得当年的血案,便从外地返回麻城,不曾想法网恢恢、疏而不漏。“因为一时的恶念,两个家庭在我手里毁了,我是个十恶不赦的罪人。”王某颤颤巍巍地说。

目前,犯罪嫌疑人王某已被麻城警方依法刑事拘留,案件在进一步办理中。

审 核:雷 洪 郭子华

通讯员:郭子华 刘 领

校 对:罗 莹

编 辑:罗 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