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一长途货运司机被一个路边小广告吸引,去了一家私立男科医院看病,谁知在手术途中,医生半路要求加钱才能继续手术,男子无奈只得照做,事后感觉被骗,他能讨回公道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案例回顾

张师傅,一名长途货车司机,长时间驾驶和繁重的工作使得他的身体时常感到疲惫,尤其是腹部频繁出现疼痛。在一次偶然的机会下,他被一则“花小钱解决大问题”的路边医疗小广告吸引,广告中承诺的低价高效医疗服务让他心动不已。

联系上广告中的私立医院后,张师傅被医院里医生和护士的热情接待所打动。他们为张师傅安排了一次全面体检,费用仅为400多元。检查结果出来后,医生告诉张师傅他的情况并不严重,只需要进行一个小手术即可痊愈。医生还强调,如果不及时手术,病情可能会恶化,给未来带来更大的麻烦。

出于对病情的担忧和对医生的信任,张师傅决定接受手术,并支付了1000元的手术费用。然而,手术进行到一半时,医生突然停下手术,告诉张师傅他的病情非常复杂,需要增加一种手术来确保治疗效果,因此需要额外支付15800元的费用。

面对这突如其来的高额费用,张师傅感到十分无助。但为了自己的健康,他只能忍痛联系家人借钱支付。手术结束后,护士又催促张师傅支付8000元的“后续治疗费”。此时,张师傅已经身无分文,医院却提出可以帮他办理贷款手续来支付这笔费用。在无奈和绝望中,张师傅只能同意。

出院后,张师傅逐渐冷静下来,开始怀疑这家私立医院的真实性和专业性。他拿着医院的检查报告来到了一家公立医院进行复诊。公立医院的医生告诉张师傅,他的病情并不严重,只需要保守治疗并服用一些药物即可缓解,费用并不高。

得知真相的张师傅愤怒不已,决定回到私立医院讨个说法。然而,医院的负责人和医生却闭门不见,甚至派出保安将他赶出医院。张师傅多次沟通无果,准备通过媒体曝光这家医院的欺诈行为。在媒体的介入下,医院负责人终于露面,并赔偿了张师傅30000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二、法律分析

从法律角度来看,这家私立医院的行为涉嫌医疗欺诈。医疗欺诈是指医疗机构及其医务人员在医疗活动中,故意采取虚构事实或者隐瞒真相的方式,骗取患者财物的行为。在本案例中,私立医院通过夸大病情、虚构手术项目、收取高额费用等手段,诱使张师傅支付了不合理的医疗费用,明显构成医疗欺诈。

此外,私立医院在诊疗过程中未充分告知张师傅病情和治疗方案,侵犯了他的知情权和选择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的规定,消费者享有知悉其购买、使用的商品或者接受的服务的真实情况的权利,并有权自主选择提供商品或者服务的经营者、商品品种或者服务方式。私立医院未履行告知义务,损害了张师傅的合法权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三、观点评论

本案例不仅揭示了医疗欺诈的严重性和危害性,也引发了我们对医疗行业的深思。作为患者,我们应该提高警惕,不轻信路边小广告等不实信息,选择正规医疗机构进行诊疗。同时,我们也应该增强自我保护意识,了解自己的病情和治疗方案,避免被不法分子利用。

对于医疗行业来说,应该加强监管和自律,提高医疗质量和透明度。医疗机构应该严格遵守法律法规和医德医风,以患者为中心,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同时,医疗机构也应该加强内部管理,防范医疗欺诈等违法行为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