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血管病是目前中国居民死亡的首要原因,占总死亡中的40%;每年因心血管病死亡的人数超过450万。而在众多的心血管病中,85%以上是以动脉粥样硬化为主要病理基础的脑卒中和冠心病。因此,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ASCVD)成为心血管病预防工作的重中之重。本期邀请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解放军北部战区总医院心血管内科韩雅玲院士分享了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针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现状和挑战开展的各项工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韩雅玲

心血管病的危险因素和预防策略

韩雅玲院士介绍说,目前,得到国内外公认的心血管病4大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血脂异常、糖尿病和吸烟。此外,近年来肥胖及超重、高尿酸血症、应激等精神心理因素、久坐缺乏身体活动、酗酒、睡眠呼吸暂停等因素对心血管健康的危害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近30年来,随着国内外大量循证医学研究结果和实践经验的积累和总结,我国对心血管病的预防策略已经非常明确。根据目标人群的特征和预防的重点目标,可将心血管病预防分类为针对尚不存在心血管病主要危险因素人群的零级预防;针对已经具有一项或多项心血管病危险因素,但尚无冠心病或脑卒中病史人群的一级预防;针对已经患有心血管病的患者人群的二级预防。

韩雅玲院士表示,面对心血管病发病形势及其危险因素的严峻挑战,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和全国心血管病专家同道迎难而上,共同努力,担起了中国心血管病防治事业的历史重任。近年来心血管病学分会主要完成了多个方面的防控工作。

发挥分会及其各个学组学术力量,打造疾病防治专业化的主力军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第11届委员会在原有高血压学组和预防学组的基础上,2019年还成立了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进一步夯实了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治的中坚力量,铸造了一支高素质、高能力、高水平的心血管危险因素及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治的医师队伍。分会的高血压学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等多年来积极主导撰写制定并发表了许多与预防有关的指南或共识、围绕高血压等危险因素及心血管代谢领域积极进行学术交流和推广工作,大大推动了预防和治疗理念的更新。

制定和发布多部与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控相关的专业指南及专家共识

近年已发表在《中华心血管病杂志》和《中华内科杂志》的相关指南共识主要有:《心血管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心血管风险综合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糖尿病患者合并心血管疾病诊治专家共识》《妊娠期高血压疾病血压管理专家共识》《女性冠状动脉性心脏病诊治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国高血压患者血压血脂综合管理的专家共识》《成人四肢血压测量的中国专家共识》《盐敏感性高血压管理的中国专家共识》《中国高血压健康管理规范》《超高危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患者血脂管理中国专家共识》等。韩雅玲院士特别提到,我国首部《中国心血管病一级预防指南》及其基层版以及《中国血脂管理指南(2023年)》及其基层版,结合我国国情,全面系统地总结了高血压、血脂异常等主要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一级及二级预防的防控理念和有效措施,为我国心血管病及其相关领域专家提供了有力的指导和实用的帮助。

组织高质量的学术会议和技术交流,推动防控能力的提升

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的年会、心血管临床大会(4C)以及日常丰富多彩的学术活动,为各级医师提供了很好的学习交流平台。分会年会每年设立《指南解读与热点争鸣》专场,使临床医师更加充分地了解心血管危险因素防治的进展要点。为了紧跟前沿,2024年3月28日—4月1日,由中华医学会和心血管病学分会主办,由高血压学组、代谢性心血管疾病学组、基础研究学组和心血管创新与转化学组4个分会学组共同承办,在天津召开了“首届高血压和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治大会”,借助分会优质的学术交流资源,加强学术思想的交汇融通和科研协作,催生更多的科研创新成果,帮助临床医生(尤其是基层医生)掌握心血管代谢学科最新进展和指南的更新信息,学习先进的诊疗理念和治疗策略,推动我国心血管代谢疾病防控整体水平提升和相关医疗、科研、教学质量的不断进步。

开展科普宣传和健康教育

分会通过设立全国重要疾病公益日活动,利用各种媒体,普及推广高血压和心血管病危险因素的防治理念和方法。例如,分会将10月8日设立为全国高血压日等,组织全国各大医院心血管病医务人员开展公益活动,包括面向公众的健康咨询、义诊、基层培训等,并利用平面或立体媒体,让公众和基层医师了解高血压及其他危险因素的危害、早期及定期测量血压的重要性,以及促进高血压患者尽早实现血压降低达标的方法。

主办中国知心控糖国际合作项目

分会作为指导单位之一,主办了中国知心控糖(CDCV)国际合作项目。该项目由中华医学会心血管病学分会、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美国心脏协会和美国糖尿病协会合作开展,通过多种形式的教育和培训,提升心血管医务人员对伴有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管理能力和治疗的规范性,从而降低伴有糖尿病的心血管病患者心血管病复发和死亡风险。该项目2021年12月启动以来已有36家医院参与,截至2023年11月已入选10723例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ACS)合并糖尿病患者。开展了多次培训,内容包括临床实践中ACS合并糖尿病患者的治疗进展和案例分析,以及如何利用收集的数据开展临床研究。

设立专门机构和团队

许多医疗机构设立了专门的心血管代谢、戒烟和心血管康复的学科或门诊,许多科室内部组建了高血压及心血管危险因素预防的亚专业人员团队。这些新型诊疗模式,促进了广大心血管病医务人员实现“从以治病为中心转向以人民健康为中心”这一核心理念的重要转变,提升了患者治疗依从性和诊疗效率,显著提高了代谢危险因素的治疗达标率,尤其是对合并多重心血管代谢危险因素的患者减少了其就医就诊难度,提供了更好的个体化评估和更优质的综合管理医疗服务。

建立建设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和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

在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指导下,2019年分会协办成立了“全国心血管疾病管理能力评估与提升工程(CDQI)”项目中的“高血压防治中心”和“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该项目以“公益、学术、高效”为宗旨,以“创新、务实、共赢”为理念,搭建人工智能数据化平台,实施专项能力评估与提升,截至目前,在全国范围内已经建立了1740余家国家标准化高血压中心和460余家心血管与代谢疾病中心,定期举办疑难病例讨论、技术培训和学术交流,推动了我国高血压及代谢性心血管病的专科建设,提升了心血管危险因素的防治水平。

在访谈的最后,韩雅玲院士表达了她对心血管防控事业的决心和信心:“我们相信,在党中央领导下,在政府支持下,通过心血管病学分会和全国心血管同道的共同努力,多措并举,齐抓共管,我国心血管病一、二级预防的整体水平将会不断提升,早日实现中国人的心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