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华人的地方,就有金庸小说。金庸的武侠小说,成为许多人茶余饭后的谈资,特别是《天龙八部》,这部小说因其丰富的人物塑造,和引人入胜的故事情节而深受读者喜爱,多次被改编成电视剧和电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天龙八部》也是金庸15部小说中字数最多的作品,达到了150多万字,位居十五部小说之首。这部小说,以其错综复杂的人物关系和情节,展示了一个古代江湖世界的宏大画卷。但仔细解读,你会发现,整部小说实际上在阐述一个简单而深刻的主题,这个主题概括起来,其实就是3个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首先,让我们来看看小说中的三位主角。乔峰,一个立志成为江湖大侠的英雄人物,但他的身份却是辽国人,这个身份让他的江湖路充满荆棘。他一生寻求的是正义与尊严,但最终却因身世之谜陷入纷争,爱人阿朱更是悲剧收场。乔峰的一生,正是“求不得”的写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再来看虚竹,他本想安心在少林寺做一个小和尚,却被迫背负起三十六洞七十二岛成千上万人的生死。

他日思夜想的不过是能够在少林寺悠悠度日,最终却不得不接受自己的命运——继承了逍遥派的武学,成为灵鹫宫宫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一生恐再无谈笑风生之日,他只得随波逐流,应天顺人。虚竹的生活轨迹,完全颠覆了他最初的愿望,这也是一种“求不得”。

段誉的故事更是讽刺,他不愿学习武功,不想当皇帝,却最终继承了大理国王位,学会了高深武功。他最终虽然拥有了权力和武功,但失去了心中最爱的王语嫣。这样的结果,无疑也是“求不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庸先生通过这些人物的故事,深刻地揭示了人生的无常和命运的讽刺。每个人物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但命运却常常与他们的愿望背道而驰。他们所经历的,不仅是个人的挣扎与痛苦,更是对人生哲理的深刻思考。

慕容复一心想要复兴大燕江山,却始终被母国所疏远排斥。就这样,他带着对故国的深切眷恋化为一腔孤勇,却始终无法回到那个自己最熟悉、最眷恋的地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和尚鸠摩智一心求道挥霍,却不想到最后武功尽废,只能在少林寺耗尽余生......

可见,他们的人生轨迹都在验证着“求不得”这个残酷的定律。获得的,无法留住;留住的,又会失去生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天龙八部》中的每一个人物,都在用自己的经历诠释着“求不得”。这三个字,不仅仅是对人物命运的概括,更是对整个人生的深刻剖析。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追求和梦想,但往往事与愿违,这正是人生的真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金庸先生用他独特的笔触,将这一主题贯穿在《天龙八部》的始终,使这部武侠小说超越了传统意义上的“武侠”,成为了一部包含深刻人生哲理的文学作品。读者在享受故事情节的精彩和人物的魅力时,也能从中体会到人生的无奈和深刻。

因此,有学者评论,金庸先生的这部《天龙八部》,已经不是一部单纯的武侠小说,而是一部佛经,一部哲学大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