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二战的硝烟散尽,德国分裂为东德和西德,苏联支持的一半,称为德意志民主共和国,也就是东德。西德则在美英法的辅助下,成为德意志联邦共合国。

由于西德战后经济复苏,蓬勃发展,东德经济却一度萎靡,甚至停滞不前,很多东德人纷纷奔向西德。

为了制止这一情况,东德政府于1961年在东西德边境线上,修筑起了长达155公里的“柏林墙”。

29年间,在柏林墙下,不知埋葬了多少想要翻越高墙,与家人团聚的东德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1990年,这堵横亘在东西德之间的高墙才被迫拆除,随着这堵高墙的拆除,德国终于结束了分裂,宣布回归一个德国。

而促成这一历史壮举的功臣就是时任德国总理的赫尔穆特·科尔。

他也被誉为不费一枪一炮,就完成德国统一的大功臣,被人们称为“统一总理”。

可就是这位在任17年,取得突出政绩的功臣总理,却因为在78岁时迎娶了比自己小34岁的妻子,不但引发了昔日政治丑闻,还被亲生儿子诟病为“不近人情的父亲”。

手腕强硬,靠弹劾上位的总理

从青年时代开始,赫尔穆特·科尔就是一位善于抓住机会,乐于施展自己影响力的人。

1930年,科尔出身在德国路德维希港一个军官家庭,他的小学、中学都在家乡度过,他虽然没有参加二战,但一直对政治充满兴趣。

在学校里,身高超过一米九的科尔有着与生俱来的热情和影响力,他很喜欢参与各种活动,在17岁那一年就参加了德国基督教民主联盟,也就是后来的基民盟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中毕业后,科尔考上了海德堡大学,他在学校选修了历史和社会学,还获得了博士学位。

毕业后科尔留在海德堡大学工作,而从1953年到1966年之间,年轻的科尔一直是基民盟中的活跃人物。

由于政绩突出,他被选为普法尔茨基民盟主席,而他的下一个目标就是普法尔茨州长。

1969年,科尔得到青年一代的大力支持,取代老州长,走上了他政治生涯的第一个高光时刻,成为普法尔茨的年轻州长。

仅仅4年后,科尔凭着他的声望和能力当选为基民盟主席,成为基民盟中最活跃的代表性人物。

1976年,46岁的科尔首次代表基民盟参加了总理竞选,对手是社会民主党 施密特,虽然这次竞选最终失败,但两位候选人的票数差并不大,这次选举行动大大增强了基民盟的影响力。

科尔一直在等待机会,他的理想就是要站在最有影响力的至高点去发声,去推动社会的发展。

时隔八年之后,科尔等到了这个机会,由于德国自民党内部与时任总理施密特政权产生了分歧和争议,自民党成员又重组了新联盟。

这个时候,施密特为了保住自己的权力,企图提前大选重新掌权。

但这个消息早已经被科尔掌握了,出于对他的不信任,科尔的基民盟和基联盟,以及新组的联盟一起在议会上发起了对施密特的弹劾,并拥护科尔成为新总理。

10月1日,弹劾结果是施密特下台,科尔成为史上第一位不是通过议会选举,而是弹劾前总理下台取而代之的德国总理。

科尔的总理之位虽然有点“来路不正”的意思,也曾遭人非议,但他却凭着自己的能力和手腕很快稳住了局面,不但得到了群众的认可,还开始了连任生涯。

从上任开始,科尔就开始推动德国的统一大业,对于德国势必会统一,科尔在做州长时就坚信不疑,他曾在演讲中多次呼吁“尽快结束祖国的分裂局面。”

在东西德的问题上,科尔始终坚持“一个完整的民族,本不为外国”的政治主张。

1989年,科尔等待的契机终于出现了,东欧局势发生了巨大变化,东德政府在剧变中岌岌可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1月份,著名的“柏林墙”倒塌,众多东德人纷纷涌向西德,在这个事件中,科尔感觉到和平解决德国统一的机会终于来了。

在本月举行的联邦会议上,科尔以“时不我待”的精神,提出了他自己拟定的,未和任何人商议的,后来证明也是最实用的《十点计划》。

正是这个计划,把统一德国的举措和实施步骤拿到了台面上,使所有的人开始正视这个事实。

接下来,科尔就需要争取各路神仙的同意和支持了。

首先需要解决的是东德的内部问题,东德政府即将大选,而备选党派中,只有一个党派和科尔的理念相近。

为了支持这个党派大选成功,科尔不惜投入巨资,并承诺德国统一后,东德马克和西德马克之间的4:1将变成1:1,这就意味着东德马克会升值4倍,这个承诺,使科尔的理念得到了东德人民的彻底拥护,

与此同时,科尔还出访苏联,辗转得到了戈尔巴乔夫的支持,他对英法美三国,最终也以妥协让步的姿态取得了他们对德国统一的支持。

在全力扫清所有障碍的前提下,1990年10月3日,已经分崩离析了近半个世纪的德意志共和国终于统一了。

而促成此举的功勋人物科尔,也成为德国统一后的第一任总理,进入了他的政治巅峰时刻。

但在这个时候,他却忽略了一位生命中最重要的人,就是他的结发妻子汉娜洛蕾。

发妻自杀的背后

2001年7月5日,与科尔相伴41载的发妻汉娜洛蕾,由于不堪忍受病魔的痛苦,在极度抑郁中服用过量安眠药自杀身亡。

因为身体不好,汉娜洛蕾后来离开了科尔,在老家的宅邸中休养,那段时间,科尔一直在柏林的官邸中忙碌,很少回家陪伴她。

在最后的时刻,他们的两个儿子也没在身边,汉娜洛蕾是在孤独中离开人世的。

由于母亲的死,科尔的大儿子非常愤怒,在十年后曾在父亲的自传中,形容父亲是一个不近人情,没有任何家庭观念的人。

他认为正是父亲把全部精力都投入到政治当中,忽略了母亲,母亲才会选择了自杀。

虽然科尔在妻子自杀后,对外宣布了汉娜洛蕾自杀的原因是因为疾病的折磨,但他心里很清楚,自己在汉娜洛蕾最需要的时候并没有在她身边陪伴。

而科尔在政治道路上的一路披荆斩棘,每一步都离不开妻子的支持。

汉娜洛蕾比科尔小三岁,她出生于一个工程师家庭,在一次学生联谊会上,18岁的科尔一眼就看上了美丽的汉娜洛蕾。

为了追求心仪的女孩,一向属于行动派的科尔拿出自己的热情,一连给汉娜洛蕾写了2000多封情书,终于如愿以偿娶到了她。

汉娜洛蕾的性格比较沉静内敛,和科尔正好形成互补,她也是基民盟的成员,但她却一直站在幕后,经常做一些公益事业,从来不干涉政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支持丈夫的工作,汉娜洛蕾很早就放弃了工作,专心在家教育两个孩子,在科尔担任总理后,汉娜洛蕾也曾成立基金会,并亲力亲为募集了大量资金帮助在意外事故中伤残的人们。

她虽然一直低调行事,但在科尔最需要她的时候,汉娜洛蕾都会坚定的站在丈夫身边,用娇小的身躯表达对丈夫的支持。

60岁时,汉娜洛蕾的身体出现了问题,患上了皮肤病和光线过敏症状,她只能从柏林回到路德维希港的家里休养,由于症状越来越严重,她几乎不能出门,在家里也要拉上窗帘,避免阳光照射。

这段时间,正是德国刚刚统一的时候,诸多问题等着科尔去解决,所以科尔很少回老家去看望妻子。

1999年,已经离任总理职位的科尔迎来了政治生涯中的第一个丑闻-献金丑闻。

这次丑闻使69岁的科尔晚节不保,也击碎了他在德国人们心中的“功臣人设”,他必须在解释的同时接受基民盟的领导层盘问。

这个时候,汉娜洛蕾毅然从老家回到柏林,忍受着病痛折磨的痛苦,站在丈夫身边,给他支持和力量。

风波平淡之后,汉娜洛蕾又回到了老家,但科尔虽然已经离职,却没有追随妻子,他还在忙碌基民盟的相关事务,就像儿子说的那样:“他娶的不是我母亲,而是基民党。”

发妻的离世并没有使科尔悲痛太久,由于他一如既往的充沛精力,使年过70的他很快就找到了自己的知音,一位小他34岁的娇妻。

谁知道,正是与这位娇妻的结合,让78岁的科尔在继“献金丑闻”后又一次成为备受争议的风云人物。

两次争议事件

与科尔的政绩相对应的是他一生中的两次重大“争议事件”。第一次是上文提到的“献金丑闻”,第二次就是发妻自杀7年后,他又迎娶了44岁娇妻。

相比科尔的私人生活,“献金丑闻”似乎对他的影响更大一些,毕竟科尔几乎在政治上投入了全部精力。

1999年11月,科尔已经卸任总理职位一年了,他被指控在1991年曾接受53万美金的“政治献金”,而这笔“献金”的目的是想让德国政府对沙特出售指定型号的坦克。

科尔刚开始对这笔钱矢口否认,但在大量事实面前,他也承认曾经把资金分发给基民盟各支部,但在后面的继续调查中,科尔在卸职之前涉及到的“政治献金”已经达到了150-200万马克。

虽然很多人心知肚明,政客在选举中必须需要大量资金,科尔在多年的政治角逐中一定会为自己大量捞金,才能胜出。

但一旦东窗事发,科尔和基民盟的声望还是一落千丈,德国群众开始对基民盟党的构成产生质疑。科尔曾经的威望也几乎消失殆尽。

因为德国战后法律规定,不许向非北约成员国出售军火,但科尔政府对沙特阿拉伯的军火采购却无法拒绝。

因为沙特的富有,他们采购军火都是先付资金还有丰厚回扣,所以科尔还是铤而走险接受了贿赂。

如果说“献金丑闻”是科尔的政治污点,那他与44岁里希特的结合就被很多人看做是他的人品污点了。

迈克.里希特曾经在总理府经济部门工作,早在1998年之前,里希特与科尔就彼此相识。

在1998年科尔卸任后,里希特开始在德国经济周刊出任记者,她是一名精明强干的女性,一直对科尔有一种个人崇拜。

据说,两个人是在2004年邂逅的,也就是在科尔的发妻自杀三年之后,74岁的科尔又选择了自己的浪漫之旅。

科尔和里希特曾在2004年冬天一起经历了东南亚大海啸,但幸运地逃过一劫,从那以后,他们决定不去管别人说什么,要在一起度过后半生。

但因为里希特从前在总理府任职,所以也有很多人怀疑在汉娜洛蕾没有自杀之前,科尔和里希特早就彼此欣赏了,如果是那样,现在他们的结合就是婚外情的结果。

2005年,科尔与里希特在一间小礼堂里低调结婚,婚后,里希特辞掉了工作,开始了和科尔的二人世界,并选择在科尔的余生专心照顾他。

2017年6月,这位德国政坛上的知名人物在家中去世,享年87岁,当天,德国总统府降下半旗,向这位曾经统一德国的功臣致哀。

7月1日,欧盟在法国为科尔举行了隆重的“欧盟葬礼”。

由于科尔的传奇人生和众人对他毁誉参半的评价,关于他的自传也很多,其中德国记者记者赫里波特.施万曾出了一本描写科尔前妻汉娜洛蕾的书。

在书中,作者称汉娜洛蕾从小就经历过被苏联士兵侵犯的苦难经历,所以并不喜欢政治,而科尔醉心于政治时汉娜洛蕾曾觉得很不适应。

她曾对一个朋友说过:“我非常讨厌出现在媒体前面。”

书中说,作为总理夫人的16年,汉娜洛蕾几乎是备受煎熬,最后才会服用过量的安眠药自杀。

最后一刻,她写下了自己仍然爱科尔的话语,可能在她的人生中,一直认为迁就就是最大的美德,她的迁就使科尔忽略了她的感受,但是也成就了一代政治枭雄。

参考资料:

《德国前总理科尔,带着今人不熟悉的理想远去》-中国知网

《德国前总理科尔涉嫌“献金丑闻”》-中国知网

《德国前总理科尔》-中国知网

作者:理理

编辑:墨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