个案介绍:

1、咨询人:孩子妈妈

2、孩子年龄/性别:16岁/男 

3、指导老师:于兰老师

4、情况介绍:

医院诊断为中度抑郁;

父母分居多年;

害怕与人交流,休学在家,不出房门。

“ 因为抑郁症荒废的时光,到底该如何坦然面对?”

最近在知乎,出现了这样一个热门话题。

提问者曾得过抑郁症,经过5年多治疗,现在才有好转。

5年时光白白浪费,他内心充满恐慌,不知道要如何应对。

这个提问吸引了2000多人回答,多数回答都是表达着同一个意思:

得病只是意外,为了活下去努力治病,怎么算得上荒废时光?

话虽这么说,但抑郁病人真正无法面对的,恐怕并没多少人理解。

很多人在患病之前,都是天之骄子,前途一片光明。

但得病之后,他们就会从原来的位置消失,与同龄人渐行渐远。

不知道病什么时候能好,更不知道何时才能重回“上升渠道”。

更糟心的是,曾经和他们在同一起跑线上的同龄人,现在都过得有滋有味。

那些美好与光鲜,本来他们也能拥有。

很多时候,我们的目光总是聚焦在抑郁症的内心痛苦、活力丧失或自杀倾向上。

但他们最痛苦的不安与挣扎,却往往被人忽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故事的主人公杨青(化名)曾经就得过一年的抑郁症。

抑郁症时期的杨青平时最常做的一件事,就是目光无神地躺在床上不吃不喝,一动不动。

从黑夜,到白天。

得抑郁症之前,杨青就读于当地最好的中学,并且在全市联考时,成绩稳居前列,被老师称赞为不可多得的人才。

确诊抑郁症之后,杨青的父母为他办理了休学。

休学在家的一年里,杨青对什么都提不起兴趣,连最喜欢的金庸武侠也不想看,更别提课本了。

但是每次刷朋友圈,看到同学们一个一个的获得了各种比赛的大奖,去参加研学、交流,杨青就会有莫名的失落感。

在这一年的抑郁症中,杨青经历了人生的至暗时刻。

今天,杨青向我们分享了他的经历。

以下为杨青的自述。

01

我出生在一个不是那么幸福的家庭中。

我的爸爸妈妈感情不好,在我上小学的时候,他们就已经分居了。

出生之后,我在姥姥家、爷爷家、姑姑家、小姨家都住过。

爸爸妈妈工作忙,没时间管我,所以我就经常在各个亲戚家辗转。

从小我对学习就特别感兴趣,每一科我都能名列前茅,但是我喜欢追求完美的自己,所以在学习上我一直都是加倍努力,成为了别人眼中“邻居家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小升初,我以第一名的成绩考进了市里最好的中学,也进入了最好的班级。

初中三年,我参加了各种竞赛,全部都取得了不错的名次,老师夸我,同学羡慕我。

但是我最在乎的人——我的爸爸妈妈,却从未因为我的成绩表现出开心。

他们永远都只会对我说:“成绩好固然很重要,但是在社会中生活还是需要人际交往的能力,你要多交一些朋友,有什么需要就跟我们说,我们都会帮你的。”

可是我本就生性内向,不擅长与人交流,基本上别人不主动找我,我都是不会主动与人说话,所以能和我称上朋友的屈指可数。

我爸爸妈妈年轻的时候是通过创业实现了阶级的跨越,所以在他们看来,人际交往能力比学习成绩更重要。

而我这样的性格可能永远成为不了父母的骄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初三那一年,爸爸妈妈带我去参加了一个聚会,来参加聚会的人基本上都是爸妈公司的合作伙伴,还有他们的孩子。

整场聚会中,爸妈一边忙着各种应酬,一边带着我去认识每一位叔叔阿姨。

性格内向的我一点都不想在这种场合多待,但是为了保全爸妈的面子,我硬着头皮待到了聚会结束。

但是没想到,一回到家,妈妈就开始批评指责我。

“ 你看看你今天的表现,见人畏畏缩缩,一点也不大方,你看其他老板的孩子,谁不是落落大方。

你就知道读书,成绩好有什么用,以后还不是要出入社会的,你不懂得参加这些应酬,以后怎么指望别人帮你,别把自己读成了书呆子。”

这一次事件之后,我的内心受到了严重的打击,我开始会怀疑自己。

是不是自己真的成为了书呆子。

努力学习真的有错吗。

是不是应该变得外向一点。

自己是不是给爸妈丢脸了。

这些问题开始萦绕在我的心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慢慢地,我在上课时变得注意力越来越不集中,老师讲课的内容我更不听不进去。

中考时,多亏了扎实的基础,我才考上了高中。

高一开学后,不知为何,我开始恐惧上学。

因为恐惧,我开始厌学。因为厌学,我的成绩越发不好。

我的情绪像一口枯井将我拽进井底。到最后,我连想到要上课都恐惧得浑身发抖。

害怕被老师点名回答问题;

害怕上课听不懂,又被迫坐在那里发呆;

害怕不会写作业只能抄作业,被老师发现;

害怕考试什么都不会,怎么应付监考的任课老师......

我不仅恐惧上课,还恐惧和同学呆在一块,恐惧在教室学习,甚至恐惧在早上拉开床帘面对新的一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妈妈察觉了我的异样,问我发生了什么事情,但我却不知道怎么说,支支吾吾的半天没有说出来一句话。

妈妈心里着急,直接一把把我从沙发上提起来,对我大吼:

“ 人际交往不行,成绩现在也不行了,你说你还能干什么,问你点事,你看你那唯唯诺诺的样子,我看着都生气!”

听完妈妈的话,我直接崩溃大哭。

我这一哭把妈妈吓得不轻,连忙向我道歉,说她不是故意的。

经过这次的沟通,妈妈认为可能是我学习压力太大,精神状态和心理出现的问题,她就带我去了市医院的心理科进行了一系列的检查。

最后检查结果出来,我被确诊为中度抑郁

医生说我现在的状态已经不适合上学了,休学是最好的选择,妈妈听从了医生的建议,为我办理了休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休学在家的日子,我“懒”到了极致,每天都只想躺在床上,不想动也不想说话。

有时候还会拿起手机刷视频、刷朋友圈。

每次刷朋友圈的时候,我看见同学们丰富多彩的生活,我都会有莫名的失落感。

看见他们参加比赛获得大奖,参加游学、研学增长见识,我就会想起曾经的自己,也是如此的风光无限。

我不想让自己成为现在的样子。

有时候我也会挣扎地找出课本学习,可是我控制不住自己,我集中不了注意力。

慢慢地,我开始变得焦虑,经常会莫名奇妙地流眼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后来,我的脾气也发生了变化,我会控制不住地发脾气,有时候,妈妈敲门叫我吃饭,我都会觉得很烦,会对妈妈大吼大叫,有一次还拿床头上的抱枕砸了妈妈。

妈妈感觉到我的状态越来越差,开始四处咨询心理咨询师,希望寻求到专业力量的帮助。

一次偶然的机会,妈妈遇到了心理咨询师于兰老师,在她的帮助下,我逐渐走出了抑郁的情绪,而且我还感受到了爸爸妈妈的变化。

02

第一次见到于兰老师,是在她的心理咨询室里。

咨询室里灯光柔和,我坐在沙发上,将身体滑向沙发深处,感受着棉絮带来的包裹感。

本来紧张又局促的我,开始逐渐放松。

为了让我能够更放松的接受咨询,在正式咨询前,于兰老师带妈妈去了休息室。

整个房间就只剩下我和于兰老师。

她引导我诉说当下的困境,对自己无能的痛苦,无法解决问题的焦躁。

我倾诉着所有的悲伤与纠扯,丝毫没有被打断、被拒绝的感受。

我告诉她:“我觉得我很糟糕,社恐、成绩差,永远成为不了父母的骄傲。周围的同学都比我优秀。”

她告诉我:

“你为什么会认为自己差,是因为付出了努力没有取得你期望的成果?

你有没有想过其实你已经很优秀了,从小到大你就已经是其他人羡慕的对象了。

你周围的同学都很厉害,那是不是也说明你也是一个厉害的人?

只是你没有发现或认可自己的优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询问杨青的近况

于兰老师还会引导我讲出自己的感受,帮助我回忆类似的童年事件,去回溯我抑郁的源头。

我跟于兰老师说:

“从小,我就不会主动社交,没有亲密的朋友,也不会在外人面前流露出自己的情绪。一方面是因为性格内向,另一方面是不知如何与人展开交流。

所以,我的所有精力都放在了学习上,以为这样爸爸妈妈就会对我刮目相看。

但是没想到他们还是更在乎我的人际交往能力。”

于兰老师听完我的讲述后,又跟我聊起我的成长经历。

我说:“我好像从来没有感受到父母的关爱,从我记事起,他们就一直忙。”

于兰老师说:“你父母在你小时候一直忙于生计,让你感受到被忽视,小时候的你什么都不懂,觉得父母不疼你、不爱你。”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问询杨青的近况

于兰老师说的没错,在童年时期受到创伤一直影响着我,我觉得连自己的父母都不爱自己,更不指望能获得别人的喜欢。

为了证明自己,我拼命努力把事情做得更好,争取满分,争取第一,哪怕这并非我的本意。

甚至陷入了完美主义,不允许自己踏错一步,做错任何一件事。

于兰老师说:“这就是我抑郁情绪的根源,过度想要证明自己,但却没有得到肯定,让自己陷入了无尽的内耗。

不完美才是常态,而完美是一种病态。”

03

于兰老师不但和我进行交流沟通,还通过线上与我的爸爸妈妈进行了交流,通过家庭教育指导,他们改变了和我的相处方式。

这时,我才真切的感受到了父母对我的爱。

从“盲目指责”到“倾听核对”

以前,每次我想要表达自己的想法时,父母不是评判就是斥责,从来都不尊重我的想法。

自从和于兰老师沟通后,他们愿意倾听我的想法了。

有一次在家,我说:“我以后如果都不去上学了,你们会怪我吗?”

没想到,他们不但没有生气,居然还问我“为什么”,仔细的聆听了我的想法后,他们也没有怪我,而是说:“无论儿子你做什么决定,爸爸妈妈都会支持你的。”

听了他们的话,我真的感受到了被理解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老师与孩子家长进行沟通

父母把隐藏在心里的“爱”说了出来

从小到大,我一直认为父母是不爱我的。

我的生日他们不记得;

我获奖了,他们也不夸奖我;

我爱吃什么,不爱吃什么,他们也不记得。

但是现在的爸爸妈妈总是有意无意的夸赞我,还把我曾经获得的奖状奖杯都摆了出来,逢人就炫耀。

出去吃饭的时候,他们也会刻意跟老板说不要加香菜。

在我生日的时候,他们还送了我整套金庸武侠小说珍藏版。

原来他们一直都知道,他们记得我的生日,知道我不爱吃香菜,知道我喜欢金庸的小说。

妈妈还告诉我说:“爸爸妈妈一直都是爱你的,你所有的一切我们都记得,而且你一直都是我们的骄傲,以前从来都没有向你表达过,是因为我们以为一家人不用明说,是爸爸妈妈错了。”

听了妈妈的话,我释怀了许多,原来他们是爱我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家长积极配合老师

父母真的开始尊重我

我人际交往能力弱这一项一直都是父母心中最大的难题。

为了锻炼我的人际交往能力,父母经常把我带去一些宴会、饭局等场合。

但是我真的不会应付这种场合,每次待在那里,我都会非常焦虑。

后来,经过于兰老师的咨询后,我尝试与父母沟通,希望他们不要再经常带我出入这种场合了。

没想到他们竟然非常愉快地就答应了我。

妈妈说:

“ 以前是我们不对,我们没有在乎你的感受。

内向不是错,那是你的性格特点,我们尊重你的想法,不会再强求你了。

以后你可以做任何你想做的事情。”

爸爸妈妈的改变让我感受到了前所未有的放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杨青走出抑郁,家长对老师表示感谢

04

慢慢地,经过于兰老师两个月的咨询,我彻底走出了抑郁情绪,顺利复学。

我又重新找回了往日的自信,在学习上奋起直追,半学期后,年级前十的排名又出现了我的名字。

现在我的状态比以前更好了,对于两年后的大学生活,我也有了新的憧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