依据我国民法典的规定,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取得的财产一般是属于夫妻共同财产,由夫妻双方共同分割。除了共同财产分割,还有共同债务的处理,那么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一方个人借款应如何进行认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案情简介

在审视这起涉及借款纠纷的案件中,我们注意到满某某和王某某的婚姻关系以及他们与任某之间的经济纠葛。具体来说,满某某因个人债务压力,在2023年12月向任某借款270000元,并出具了详细的借条,其中明确规定了借款的数额、利息以及还款的期限。然而,当还款日期到来后,任某多次催促满某某还款,但满某某总是以各种理由进行推脱,这使得任某不得不选择通过法律途径来解决问题。

在法庭上,满某某对借款的事实表示认可,并明确表示愿意承担还款责任。但他同时表示,由于目前的资金紧张状况,暂时无法一次性偿还所有借款。他还特别指出,王某某对这笔借款并不知情,因为当时两人正处于离婚冷静期,且这笔借款并未用于两人的共同生活。

对于满某某的说法,王某某也表示认同。她坚称这笔借款并非夫妻共同债务,因为在借款发生时,她和满某某已经各自生活,对借款的情况一无所知。同时,她也明确表示这笔借款并未用于他们的夫妻共同生活。

为了证明借款事实的存在,任某向法院提交了包括借条在内的相关证据,并请求法院调查满某某与王某某之间的银行交易记录。经过法院的调查,发现两人之间的银行账户在借款期间并没有大额的款项往来,这进一步证实了满某某和王某某关于借款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说法。

在进一步的审理中,法院还查明了一个重要的事实:满某某和王某某因为夫妻感情破裂,在2023年11月就已经前往婚姻登记处办理了离婚登记手续。而任某所借的款项,正是在他们离婚冷静期内发生的。

法院审理

在审慎审理后,法院确认任某与满某某之间建立起了确凿无误的借贷关系。原告任某向满某某提供了270000元的借款,事实明确,证据确凿。然而,满某某未能按照双方约定的期限履行还款义务,因此,法院判定满某某应当偿还任某借款的本金以及相应的利息。

至于本案是否涉及夫妻共同债务的问题,法院进行了深入的探究。首先,根据记录,满某某和王某某在借款发生之前已经提出了离婚登记的申请。其次,在借款发生后,两人之间并未出现大额的款项往来,这一事实无法支持涉案借款被用于夫妻共同生活的观点。再者,原告任某未能提供确凿的证据表明王某某知晓此借款事宜,且王某某也从未表达过共同偿还的意愿。因此,法院最终认定这笔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综上所述,法院作出如下判决:被告满某某须在判决生效后的十日内,向原告任某偿还270000元的借款及其利息。同时,法院驳回了原告任某的其他诉讼请求。

法官说法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中的相关条款明确提出了“共同债务共同确认”的核心原则,这一原则在内容上着重强调,为了满足家庭日常生活需要而产生的债务应当被视为夫妻共同债务。关于夫妻共同债务的认定,有两个主要的方面:首先,债务是基于夫妻双方共同的意思表示所产生的,这种意思表示可以是借款前的共同签字,也可以是借款后的明确追认;其次,债务是出于家庭日常生活的实际需要而承担的。

具体到本案,被告满某某和王某某在借款发生时正处于离婚冷静期,而且两人之间的银行账户记录显示,在借款期间并未出现大额的资金流动。同时,原告任某也未能提供足够的证据来证明这笔债务是用于满某某和王某某的夫妻共同生活。因此,法院无法将这笔债务认定为夫妻共同债务。

这一案例也提醒我们,在建立债权债务关系时,债权人应当保持高度的警惕和审慎。对于借款人的婚姻状况、家庭财务状况等信息,债权人都应当进行充分的调查和了解,以避免可能出现的法律风险。

法条链接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千零六十四条规定:夫妻双方共同签名或夫妻一方事后追认等共同意思表示所负的债务,以及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属于夫妻共同债务。

夫妻一方在婚姻关系存续期间以个人名义超出家庭日常生活需要所负的债务,不属于夫妻共同债务;但是,债权人能够证明该债务用于夫妻共同生活、共同生产经营或者基于夫妻双方共同意思表示的除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