钓鱼岛是中国的固有领土,但由于这座小岛命运多舛,时常引起日本的争议。

譬如,在1978年邓公首次访问日本时,日本记者就“钓鱼岛归属”问题,向邓公发出了提问,顿时引得现场气氛陷入了停滞。

出乎意料的是,邓公一句充满智慧的回答,成功让这位记者哑口无言。

那么,邓公到底是如何回答的呢?

1978年,邓公作为首个访日的中国领导人,于10月22日到29日期间对日本进行了访问,这也是自中日邦交正常化以来,两国关系的又一次深化。

恰值金秋时节,邓公下飞机时的心情都极为愉快,此次出行,他有两件事要办:一是交换《中日和平友好条约批准书》,二是考察日本的社会情况。

刚下飞机,日本外相园田直便迎了上来,和邓公激动握手,并说道:“您的到来带来了艳阳天!”

邓公访日是件大事,日本也极为重视,虽然访日的时间只有7天,但日本安排的行程非常紧凑。

邓公的第一站,是到赤坂迎宾馆安顿。

赤坂迎宾馆是日本的迎接外国贵客的地方,此前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问中国时,就曾经邀请过周恩来总理,让周总理有空到日本作客,希望他成为赤坂迎宾馆的第一位客人。

周总理同意了田中角荣的邀请,但后来因为健康原因,直到去世,也没有机会到访日本,这个约定也就成了周总理的遗憾。

如今邓公的到来,也算是圆了周总理的遗愿。

在前往赤坂迎宾馆的路上,园田直兴致勃勃地给邓公介绍日本的风景和变化,邓公耐心听着园田直的介绍,心下涌入一股激昂的情绪,若有朝一日中国也如此繁荣,便是极好的!

抵达赤坂迎宾馆后,邓公有些惊讶,这里竟有些像巴黎凡尔赛宫,园田直笑呵呵答:“就是照着凡尔赛宫改建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为了保卫邓公的安全,日本还特地设置了很多警察护卫,每走过25米,就能看到一个昂首挺立的日本警察,足以彰显日本对邓公的重视。

1978年10月23日,同样是风清气朗的一天,《中日和平友条约批准书》互换仪式正常举行。

这场仪式意义非凡,它标志着中日关系迈入了新台阶。

这天后,邓公还见到了日本的裕仁天皇和日本首相田中角荣。

相比于邓公的轻松,裕仁天皇反而很忐忑,但邓公一句话,却让裕仁天皇安心下来。

邓公说道:“要积极向前看,以后发展和平友好关系。”

1978年10月25日,邓公参加了日本记者俱乐部。在现场,有大约400名记者前来参加,他们分别来自时事社、路透社、美联社等著名报社,问题像连珠炮一样接踵而至,邓公都耐心一一解答。

场上气氛十分和谐,提问环节也很顺利,直到一位日本女记者缓缓举起话筒,向邓公提出了一个问题:“您认为钓鱼岛是中国还是日本的?”

此话一出,刚刚还热闹沸腾的会场,顿时变得鸦雀无声,记者们纷纷望向邓公,期待邓公说出答案。

但这个问题可不好答,虽然钓鱼岛是中国的领土,但因为它充满曲折的过往,让它成了中日之间的一个争议话题。

自从清政府签下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之后,钓鱼岛曾一度被插上日本的国旗,因为在这一纸条约中,清政府将台湾岛连带着钓鱼岛全部割让给了日本。

但随着之后中华民国对日本宣战,之前的割让条约已经被全部废除,而且,之后的《波茨坦公告》也重申了这一点,要求日本务必归还中国领土。

1945年日本战败后,也承认了这一点。不过,日本并不想轻易对这个钓鱼岛放手,因为这个岛屿具有相当高的价值。

从地理的角度来说,钓鱼岛并不是单纯的一个小岛,它的周围遍布着十几个岛礁,都算是钓鱼岛的附属岛屿。

其中,钓鱼岛的面积最大,达到了3.9万平方千米,加上其他岛礁的陆地面积,总面积能达到5.69平方千米。

此外,根据国际条例规定,当主权国家拥有一个岛屿时,以岛屿为中心,150海里为半径,向外辐射出的一个圆形区域,都属于归属于这个主权国家。

所以日本争的可不只一座小岛,而是以小岛为圆心的海域。在这片海域中,有很多待开发的宝藏。

虽然钓鱼岛上人烟稀少,却有很多海鸟、药材,更重要的是,在这片海域周围,埋藏着全球最大的油田之一。

联合国亚洲及远东经济委员会就曾经对南海进行过勘察,最终得出的结论是,钓鱼岛附近的东海大陆架,可能是世界上的“第二个中东”。

日本素来是个资源匮乏的国家,而且日本还是个工业国家,对石油的需求极大。

若是能取得钓鱼岛的主权,也就能顺理成章对这片油田进行开发利用,满足日本国内的工业需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且,钓鱼岛的鱼类资源也很丰富,日本暖流从此处流过,形成了大大小小的渔场,使得钓鱼岛成为一个钓鱼的绝佳圣地。

早在明朝时期,我国江浙一带的渔民就已经在钓鱼岛海域捕鱼,时至今日,钓鱼岛的渔获量已经达到了15万吨/年。

可以说,这是一块亟待开发的宝藏之地,谁能掌握它的领土主权,就相当于掌握了丰富的资源,所以日本在《马关条约》中,先将台湾连带钓鱼岛据为己有。

虽然战后台湾岛归还给了中国,但日本却不想就此放弃钓鱼岛的所有权。

日本的依据是,美国曾经过“托管”钓鱼岛,并在1972年到1992年归还冲绳期间,将钓鱼岛划入 了“归还区域”。

而且,在1958年和1960年的中国出版《世界地图》中,钓鱼岛被划为冲绳领土的一部分,所以日本方面一口咬定,钓鱼岛就是日本的。

但对日本这个说法,我们也有更充足的证据证明钓鱼岛的归属。

而且,日本的著名历史学家井上清教授,就曾对钓鱼岛历史进行过考据,并在1972年出版的书籍中指出:在日本发现钓鱼岛之前,钓鱼岛就是中国的领土。

事实上,中国早在14、15世纪就已经在钓鱼岛上捕鱼,但日本却到1785年才发现钓鱼岛,哪怕论个先来后来,也是中国的渔民先来的。

不过,关于钓鱼岛的争议,早在1972年日本首相田中角荣访华时就已经讨论过了,那时周总理的回复,是将这个问题放一放,交给下一代人来解决。

那时中日两国就已经达成了共识,暂时搁置钓鱼岛争议。

因此,邓公访日期间这位女记者的提问,角度非常刁钻,处理不好容易影响中日的关系。

但邓公的回答,却赢得了满堂喝彩。那么邓公是如何回答的呢?

听完了记者的提问后,邓公先是笑了笑,对钓鱼岛争议进行了解释,对岛屿的分歧的是存在的,从中日对它的名称上就能看出来。

但邓公也作出了表态:“但我们之前约定过,不涉及这个问题。这一代人没有解决,那就等一等,总会找到大家都能接受的解决方式。”

邓公恰到好处的回答,缓解了现场的紧张气氛,在场掌声如雷贯耳。

短短几句话,不谈归属,只说中日友好关系,但同时,邓公也没有放弃我国领土主权。

相反,邓公提出了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新思路:搁置争议、共同开发。

这也是中国独创的解决方案,邓公表示,不光在钓鱼岛问题上可以这样做,很多南海争议岛屿都能按照这个思路来解决。

在这场记者招待会上,邓公还回答了中国现代化的问题。

提到现代化话题,邓公坦然承认,世界在突飞猛进的,中国要达到日本、美国、欧洲现在的水平不容易。

确实,当时的中国刚刚改革开放,很多方面和发达国家的差距都不算小,但邓公也相信,只要能努力学习,中国崛起就是有希望的。

说到中国落后时,邓公还幽默地说了一句:“长得丑又要打扮得像美人一样,那可是不行的。”

此话一出,引得在场记者哄堂大笑。

当然,落后就要学习进步,所以邓公很自然地引出了下一句:到日本就是要学习经验的。

邓公说到做到,在访问日本的一周时间里,把日本当成老师,将很多东西引进了国内,包括日本的高铁。

新干线是全球最早实现商业化运营的高速铁路,时速就突破了200公里/时,营运时最高时速更是达到了210公里/时,将东京到大阪的通行时间,从6个多小时缩短到了3个小时。

邓公搭乘着新干线列车前往京都,一路上对新干线的时速极为感慨,说道:“我们就适合坐这样的车。”

当邓公夸赞新干线高铁的画面转播到国内后,“高铁”的概念第一次在中国普及,就在邓公回国不久后,中国开始了第一次高速试验,拉开了中国高铁发展的序幕。

随后,邓公又参观了日本的汽车工厂,以及位于千叶县沿海地区的新日铁君津钢铁厂。在前往君津钢铁厂时,邓公还受到了工人们的夹道欢迎。

看完君津钢铁厂秩序井然的运作流程,邓公不禁对身旁陪同的新日铁会长稻山嘉宽和社长斋藤英四郎说:“你就照这个工厂的样子帮我们建设一个吧。”

1978年11月左右,我国便从新日铁引进了装备建钢铁厂的成套设备,以及日本的炼钢技术,正式踏上了钢铁冶炼的现代化的道路,这就是宝钢的起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个项目最终落在了上海钢铁厂,当时上海钢铁厂也是我国重要的钢材生产基地之一,钢产量占全国的五分之一。

不过,上海钢铁厂的生铁产量却远远无法达标,年年缺口都要从鞍钢等兄弟企业调运,所以得知国家计划和日本合作时,上海钢铁厂很快提出了申请。

建设期间,由于投资规模和电力需求大等问题,宝钢曾一度遭到质疑,但为了改变中国工业落后现状,邓公力挺宝钢建设,并说道:“搞现代化,就要有气魄。第一要干,第二要干好。”

正是在邓公的支持下,宝钢人将意志拧成了一股绳,终于在7年后,顺利建成投产,给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在中国刚刚引进日本设备的第一年,中国钢产量只有3178万吨,但到了1996年,这个数字已经飙升到1亿吨,中国钢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

与此同时,以宝钢为代表的中国钢铁,也开始逐渐走出国门,中国由钢材净进口国摇身一变,变成了净出口国,其中宝钢是老牌的出口供应商。

2020年,完成合并的宝钢再次实现跃升,成为全球粗钢产量排名第一的企业,与之相对于的,是日本的制铁位次逐渐被超越。

而这一切进步的背后,都离不开邓公的一趟访日之旅,可以说,这次访日不仅开启了中日邦交的新阶段,更是让中国往前迈了一大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