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

巍巍珠峰,亘古耸立。翻过108弯的加乌拉山,走进珠峰小镇扎西宗乡,街道整洁、小楼林立,万物复苏、气象更新,基层组织强起来,村集体经济壮起来,农户腰包鼓起来,“三个离不开”“五个认同”思想深入人心,一幅幅旅游热、百姓富、生态美和美乡村幸福图景徐徐展现在眼前。

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征程中,有这么一支队伍,初心未变、使命在肩,矢志扎根乡村这片沃土,厚植人民情怀。他们就是前赴后继、接续奋斗的西藏自治区消防救援总队第十二批驻村工作队,履职尽责、开拓创新,立志当好驻村路上的“三头牛”。

农村幸福院的

xiaosheng

笑声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让所有老年人都能有一个幸福美满的晚年”。2023年重阳节当天,日喀则市定日县扎西宗乡扎西宗村全村60岁以上老人欢聚在一起,与驻村工作队员共同庆祝农村幸福院的正式开业运行,每个人脸上都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感谢共产党,给我们村办起了农村幸福院,赶上了好年头,让我们安享晚年……”今年81岁的孤寡老人卓玛次仁高兴地说。

总队驻扎西宗村工作队主动作为、深度参与、建言献策,对接定日县有关部门督促施工进度、把关施工质量,制定落实农村幸福院后期运行规划方案、规章制度。目前,总投资287万元的扎西宗村农村幸福院正式投入使用,具备临时休息、娱乐活动、免费就餐、保健按摩等服务功能,“住在自家、养在村里、乐在幸福院”成为边境小镇老人们幸福晚年的真实生活写照。

一张沉甸甸的

gongzhengshu

公证书

2023年6月,扎西宗村驻村工作队通过“百日入户大调研”得知村里孤寡老人卓玛次仁儿子、儿媳相继过世,家里只有老人和两个未成年孙女,是村里重点脱贫户,其儿子生前农行存折账户存有10万元,现急需这笔钱用来生活开支,但根据银行规定需要到公证处办理遗产继承手续才能取款,老人急在心里却不知所措。

驻村工作队副队长扎西次旦得知情况后立即带着卓玛次仁老人、双联户长先后去协调乡边境派出所、县司法局、农行营业所了解相关程序、开具继承证明、办理遗产手续,并奔赴日喀则市协调法安公证处开通绿色通道为卓玛次仁老人迅速办理遗产继承公证书,垫付了公证、食宿费,及时解决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央坚卓玛的

xinbing

心病

2019年,巴松村村民央坚卓玛的丈夫索朗突发疾病(前列腺增生、尿失禁、脑梗塞、高血压等多症并发),因年龄较大且身体虚弱,至今生活无法自理,且家中三个子女均在义务教育阶段。因此,家庭所有生活负担全落在央坚卓玛身上,虽然在各级党委政府的关心照顾下,2022年央坚卓玛一家被纳入监测户领取低保户补助,能享受各项惠民政策,但由于家里没有外出务工劳动力,导致央坚卓玛一家的生活水平仍徘徊在贫困线上。

巴松村驻村第一书记桑珠了解到央坚卓玛家的困难后,第一时间召集村“两委”班子商讨帮助央坚卓玛一家渡过难关之策,最终从爱心企业争取到1台冰柜和1台液晶电视机,从县慈善协会争取到基本家具10余件(套),并安排专人赴县城购买钢材、玻璃、水泥、电线、PVC管等价值8000元的建筑材料,发动巴松村党员志愿者、“能工巧匠”上门修建了宽敞明亮的阳光棚,并重新规整铺装线路、实施穿管保护,为索朗提供了良好的疗养环境和居家条件,也及时消除了央坚卓玛的一块心病。

在总队5个驻村工作点,像这样的爱民助民场景比比皆是。总队各驻村队坚持以群众需求为导向,以群众满意为标尺,全覆盖开展“百日走村入户大调研”活动,认真梳理为民办实事清单180余项,积极申请危房、厕所改造76户,参加医保覆盖率实现100%,协助购买妇女两癌保险13人,销售合作社土特产500余斤,更换燃气管84户,组织开展上门“义诊”活动,积极协调爱心人士、慈善机构争取各类物资,以及驻村队员拿出生活补贴购买价值30万余元的物资慰问困难党员、脱贫监测户、孤寡老人,帮助因病致贫群众协助报销医疗费,集资新建酒店专用变压器,用心用情用力办好民生实事,树立了人民消防为人民的良好形象。

颗粒归仓

xiyue

喜悦

秋高气爽,青稞飘香。九月的巴松村眼下正值秋收时节,到处呈现出一片繁忙的景象。距离珠穆朗玛峰大本营35公里的扎西宗乡巴松村是前往珠穆朗玛峰旅游的必经之路,也是总队第十二批驻村工作队驻村点之一。

2023年9月,不误农时、实现丰收、颗粒归仓是巴松村群众心中的大事、心事。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队长桑珠第一时间组建党员助收服务志愿队,协助村“两委”全力投入到保丰收的爱民实践活动中。大家通力协作、收割捆绑、搬运垒垛,好不热闹。此时,总队购置的联合收割机、大型拖拉机、免耕播种机等发挥了重要作用,在高海拔地区农田上实现了耕种、收割和脱粒全过程机械化。

与此同时,巴松村自行采购部分农机,整合资产成立了贡大桑巴农机租赁农民专业合作社,农机合作社全年收入达42万元,农业生产效率大幅提升,并帮助90余户困难家庭播种、收割青稞400余亩。

总队各驻村工作队指导村“两委”主动融入定日县“环珠峰生态文化旅游圈”“珠峰小镇产业”等产业规划,因地制宜、因户施策,坚持在提升村集体经济发展上下功夫,在珠峰特色旅游产业上发力,引导群众充分挖掘珠峰旅游资源,积极参与旅游服务行业,一年来引进新增宾馆、餐馆、超市等40余家,新增从事旅游服务行业就业群众122人,各村“珠峰大本营帐篷”等合作社集体收入大幅提升,合作社收益分红达500余万元,受益群众2000余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农村消防安全

fanghuoqiang

“防火墙”

“绒布寺作为世界海拔最高的寺庙,随着珠峰旅游热度不断攀升,寺庙香火旺盛,游客络绎不绝,而这里大部分古建筑又是土木结构,年代久远,极易发生火灾,感谢消防员们及时给我们僧众讲解消防知识、排查安全隐患。”绒布寺住持阿旺多吉动情地说。

2023年11月9日,在珠峰脚下的绒布寺、大本营,一群“蓝朋友”正在为僧尼群众、旅游从业人员进行消防安全培训,发放宣传资料。

总队各驻村工作队协助村“两委”深入分析研判辖区安全形势,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各项制度,针对扎西宗乡珠峰沿线景区道路贯穿南北、交通出行条件较差、辖区火灾隐患突出、农村群众安全意识淡薄等特点,充分利用自身专业优势,联合乡政府、边境派出所开展“萨嘎达瓦”“国庆”“珠峰文化节”期间安全生产暨消防安全检查工作,举办“开学第一课”活动,常态化组织护边队、联防队开展消防巡检、边境巡逻、治安巡查,全覆盖深入乡小学(幼儿园)、珠峰大本营、寺庙、民宿宾馆、餐馆超市、农户民房等开展消防安全、燃气安全专项整治行动,安装简易火灾报警装置109个,排查整治各类安全隐患459处(次),积极推进交警、公路等部门增设限速标志、警示标识,抓好防汛抗旱各项准备工作,发放安全宣传资料2000余张,配发灭火器100具、反光背心200余套、电动车头盔50具,并组织群众开展各类安全培训2500人(次),培养安全“明白人”170人,辖区群众安全意识显著提升,各村安全形势持续向好向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

zhonghuaminzu

意识

每逢佳节倍思亲,珠峰脚下格外暖。2023年国庆、中秋来临之际,作为日喀则市、定日县“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巴松村村委会院子里支起了黑帐篷,炊烟升起,饭香弥漫,让人感受到家的温暖、人间烟火。

原来这是驻村工作队用心筹划、细心准备、精心组织的“庆中秋、迎国庆,讲团结、话发展”活动,活动邀请了辖区外来经商、务工人员、本村群众代表,正在其乐融融共同庆祝传统佳节。一次简单的“团圆饭”,让人倍感温馨,也让从五湖四海来的汉族、回族等同胞在雪域边疆感受到了浓厚的节日氛围,在场的人们无一不为中华民族大团结的其乐融融、祖国大家庭的温暖而动容。

总队各驻村工作队始终把握民族边境地区“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工作主线,大张旗鼓开展民族团结进步创建活动,联合扎西宗边境派出所、珠峰派出所党支部举行“党建结对共建”签约仪式,组织开展“民族团结一家亲、共庆望果赛马节”“义诊服务暖民心、共绘健康同心圆”“五共五固”“七彩假期公益小课堂”等主题活动,常态化开展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教育推广工作,积极协助村“两委”集中宣讲、线上普及惠民惠农政策以及《民法典》、民族团结进步模范区创建条例、消防条例、医疗保险等政策法规60余次,受教群众4000余人(次),实现村干部国家通用语言达标率100%,广大群众坚定不移听党话、感党恩、跟党走,“国家意识、公民意识、法治意识”、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在群众心中深入人心、落地生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党建引领

dangjian

基层治理

2024年4月28日,定日县各乡镇党委书记、党建专职副书记、组织委员、村党组织书记代表等百余人聚集在扎西宗村、巴松村村委会等实地观摩学习“珠峰领航”“珠峰联村党委”先进经验和做法。

2023年,作为珠峰景区沿线的村庄,总队5个驻村点均被纳入扎西宗乡“珠峰联村党委”,其中巴松村作为“珠峰领航”党建品牌、“珠峰联村党委”的核心区、示范村,积极创建了“边境云融”党建品牌(“党建+基层治理”“党建+志愿服务”“党建+乡村振兴”),并先后组织召开市级党建工作、民族团结工作试点现场会,拍摄“珠峰脚下的巴松村”系列示范片、汇报片,党建工作取得了成效显著。

总队各驻村工作队坚持以党建引领基层治理为抓手,积极协助村“两委”高标准部署开展第二批主题教育,扎实推进村党支部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健全“三会一课”“双报到”制度,完善党建工作台账,组织开展书记讲党课、党员亮身份、我为党旗添光彩系列活动,各村基层党建工作逐渐步入正轨。同时,开门纳谏倾听群众呼声、意见、牢骚,常态化开展排查“微纠纷”、征集“微心愿”、进行“微帮扶”,切实将纠纷解决在基层、矛盾化解在源头、诉求服务在身边,累计化解群众矛盾纠纷124余起,打通了基层治理的“最后一米”。将民族团结、生态文明、乡风文明、淡化宗教等纳入新修订的《村规民约》,创新推行“酒店、餐饮、民宿、商铺”“四个评比”激励积分制,强化落实门前“三包”制度,带领群众积极推进农户住房升级、人居环境整治,农户改厕、人畜分离、垃圾转运等工作,申报美丽宜居建设项目,义务植树造林1.7万余株,集中处理各类垃圾500余吨,义务服务国内外游客300余人(次),有效提升人居环境、改善村容村貌,有力消除“视觉贫困”,为建设美丽乡村贡献了“消防力量”。

一年来,总队第十二批驻村工作队锚定“四件大事”、聚力“四个创建”,紧盯“五项重点任务”,严格遵守驻村工作“六个必须”“七个不准”,圆满完成了国务院、自治区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与乡村振兴衔接考核工作任务,受到了各级领导的高度肯定和广大群众的一致好评。总队3个驻村工作队年度考评等次均为“优秀”,巴松村荣获全国“文明旅游示范村”、日喀则市“固边兴边富民基层党组织示范点”“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定日县“先进基层党组织”“民族团结进步模范村”等荣誉称号,扎西宗村被评选为定日县党建综合示范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内容来源: 西藏消防

▌编辑:扎西次旦

▌校对:次旦索朗

▌审核:郝阁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