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连日来,民勤县草原工作站抢抓时机,采用飞播撒籽的方式,对天然退化草原进行补播改良作业,加快修复草原生态环境。在这片绿色的土地上,一颗颗草籽如同希望的种子,撒向大地,孕育着新的生机与活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民勤县对天然退化草原进行补播改良作业 胡蓉 摄

作业现场,4架无人机齐上阵,满载草籽的农用无人机在技术人员的操纵下腾空而起,沿着设定的路径平稳飞行,进行草籽直播。

草原修复不是简单地撒下草种,草种的选择非常关键,直接关系到草原生态修复的效果。民勤地区气候干旱少雨,因此,选择耐旱、适应性强的草种至关重要。“在草种选择上,我们选择了适宜荒漠草原、抗旱能力较强的沙蒿和沙米两个品种。它们萌发、生长快,抗风沙能力强,为草原生态修复治理提供了有力保障。”民勤县草原工作站技术人员马维新介绍道,在项目实施中,我们严把草种质量关,从草种购买,抽检,到出入库,现场领用、施工等全过程监督,保证工程质量,使项目发挥最大效益。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添加草种 胡蓉 摄

据了解,此次草原生态修复治理项目总投资800万元。主要建设内容是在东湖镇下山头草原区实施草原生态修复2万亩,其中:通过草灌结合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治理9250亩,目前已完成灌木栽植;通过补播改良开展草原生态修复治理10750亩,于5月8日撒播草籽,预计10天时间完成任务。

“通过实施天然草原补播改良,增加草原的植被综合盖度,优化草群结构,改善草原生态环境,切实发挥草原保持水土、涵养水源、防风固沙等多项生态功能,实现草原生态系统的良性循环。”民勤县草原工作站站长赵云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颗颗嫩绿的草芽蓬勃生长着 胡蓉 摄

近年来,民勤县深入贯彻“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生态建设有力推进,草原生态保护修复成效显著。至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8.28%,草原植被盖度达到16.80%,全县荒漠化土地面积减少50.93万亩、沙化土地面积减少11.06万亩、实现荒漠化和沙化面积“双缩减”。(记者:胡蓉)

编辑:薛慧

责任编辑:李禄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