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厕所干净了,蚊蝇少了,臭味没了,现在农村的厕所跟城里一个样,方便又干净。”“上完厕所,用水一冲,一点臭味也没有。”……走进山东省临沂市罗庄区册山街道同沂庄村,村民们一句句朴实的话语,折射出了农村厕所革命的民生热度。

小康不小康,厕所算一桩。

近年来,临沂市罗庄区始终把推进农村“厕所革命”作为乡村振兴的一项重要工作,以改善民生为目标,以保障群众健康为宗旨,补齐影响农村群众生活的短板,采取“政府定标准+群众自愿改造+享受政府补贴”的模式,并结合实际,探索水冲厕所改造、简易旱厕改造、新建卫生厕所3类厕所6种改造技术方案,尊重农民改厕意愿,引导群众参与厕所改造,打造政府投入少、实用性强的分类改厕经验,努力打造人民满意的民生工程,使人民群众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更加充实、更有保障、更可持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厕改工作说易也易,说难也难。如何因地制宜地逐家逐户改好,让大家伙都能满意,需要了解群众意愿,做好前期调研,更要有足够的耐心,下足绣花功夫。”罗庄区住建局党组书记、局长张金宝说。

对此,罗庄区住建局对农村厕所现状进行深入调研,结合年龄、生活习惯、厕所类型、厕屋布局、粪肥需求等不同,在尊重群众改厕意愿的前提下制定了3类厕所6种改造技术方案。群众可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需求,选择不同的改厕方案,改造后纳入全区改厕后续管护统一管理,抽厕后粪便集中进行无害化处理。

做好结合文章,试点先行。结合美丽乡村示范区建设、“百村示范、千村整治”工程,罗庄区在册山街道、罗庄街道、傅庄街道进行分类改厕试点。对有意向参加卫生厕所分类改造试点的农户,签订《罗庄区农户自愿参与农村厕所革命协议书》,宣传政府服务政策、约定农户义务,提高了农户农村厕所管理主人翁意识。

为充分发挥农户主体作用,改厕前,让群众充分参与培训学习和改厕类型选择,建造中配合现场施工及部分投资投劳、对改厕质量进行监督,建成后正确养护和使用、保持厕所卫生清洁、学习改厕后续报抽报修流程。

“原则上,厕屋和厕具由农户自筹,财政奖补地下部分和公共部分,分类制定改厕补助标准,补助标准由150元-900元不等,统筹上级改厕资金45万元、区级配套资金18万元。”罗庄区册山街道住建办工作人员介绍,“截至目前,罗庄区册山街道分类改厕试点已完成3006户。”

从臭气熏天的农村旱厕,到进院入户的水冲式厕所,是农村逐步走向现代化的一个生动缩影。这一“革命”,让农村有了干净卫生的好环境,农村人从此过上了有品质的新生活。

厕所建好了,如何将厕所粪污进行资源化利用?罗庄区逐步建立完善农村改厕智能化运营、精细化管理、无害化处理、资源化利用、常态化监管的“五化”模式,并着力打造“信息智能化管理——粪污抽运——粪污无害化处理——绿色农业种植——电商平台推广”完整的产业链,形成农村改厕绿色可持续的改厕后续长效管护模式。

三分在建,七分在管。为建立健全厕所后端长效机制,罗庄区加快信息化平台建设,建设了智能化农村改厕信息化管理区级平台1个、镇级平台6个,农村厕所粪污集中处理点设5处,大型农村改厕服务站2处,村级服务站10处,配备抽粪车。农户可通过智能化信息APP一键提报抽厕信息,服务人员到农户进行粪污抽取,运送至厕所粪污处理点集中发酵处理,粪污在预处理点经生物菌发酵成熟后,用于小麦、玉米、蔬菜、瓜果、经济林等田地。截至目前,已累计签约40个种植大户,实现粪液就地就近就农利用。

厕改一小步,幸福一大步。

“厕所一改,不仅环境变得更加卫生了,每逢周末,孙子孙女们也愿意回来了,生活也更加幸福了。”同沂庄村房绍林说。

如今,昔日的“露天坑”正逐渐被“水冲式”取代,曾经卫生堪忧的农村厕所正在经历一场“蝶变”。

通讯员 史晨 王庆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