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李尚才

关键词:产业转移、招商引资

安徽华谊煤基多联产化工项目是迄今为止皖沪产业合作最大的工业项目,自2008年10月开工以来,项目进展顺利。该项目因其具有的标志性使无为二坝在已上升为国家层面的《皖江城市带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规划》里被多次提到。可以说,该项目使承接产业转移有了良好的开篇,而上升为国家战略的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也使该项目得风气之先,引世人注目。现结合华谊化工项目驻点服务实际,谈谈对产业转移的一些粗浅认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一,工作要扎实。现在示范区规划已批,各地都在跃跃欲试,就看谁先做好了准备,拔得头筹。一是承接土地要提前收储。谁拥有收储的土地,谁就拥有承接的主动权,拥有发展的话语权。当前,巢湖要加快收储100平方公里以上的土地,乡镇和开发园区要把征地拆迁作为首要任务、重中之重。土地收储要在“利、调、整、流”上下功夫,“利”就是利用国家和省为示范区集中区量身定做的政策,多争取国家土地指标,探索在全省范围内实行耕地“占补平衡的异地调节”,适度放开集中区承接产业的用地等。“调”就是抓紧将示范区集中区的基本农田范围调整出去,为下一步发展留足空间。“整”就是加大土地整理置换力度,将农村闲置土地整理出来,作为城市建设用地,同时加大未利用地的整理力度,腾出更多的土地成为产业转移的承接地。“流”就是加快土地流转,让农民尽快成为市民。二是交通设施要超前建设。要全面推进以高速公路、铁路、内河航道为重点的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建设,新建合福、商杭高铁及合庐铜铁路巢湖段要大干快上,淮南线电气化改造要紧锣密鼓,尽快打造省内重要的区域铁路交通枢纽;要改造与巢湖周边县城的道路交通,早日形成以巢城为中心直达各县城的半小时交通圈;要建设郑蒲港等深水港口,整治裕溪河航道,建成裕溪、巢湖两座复线船闸,拓宽巢湖通江达海水上通道。全力争取北沿江高速开工建设,用交通纽带把皖江北岸的示范区集中区连成一体,成为国内最佳的产业转移承接地。三是宣传推介要提前开展。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是块金字招牌,迫在眉睫的是走出去宣传和请进来培训,在有效宣传中扩大知名度,提升巢湖对外形象,从而达到招商引资的目的。走出去宣传,就是要利用国家和省级新闻媒体,时时处处把巢湖的区位优势、资源禀赋、投资成本、软硬环境等宣传出去,扩大巢湖集中区的知名度和影响力,让外界认识巢湖、了解巢湖、热爱巢湖、投资巢湖。走出去宣传就是要创新宣传方式方法,靠前宣传,深入到发达地区腹地做广告,在需要转移产业的地方大做宣传,大造声势,为产业转移提供对接通道。同时,在产业转移地广泛开展投资环境说明会,请在巢湖投资的外商用现身说法广泛宣传,以商引商,吸引更多的投资者来巢湖投资。请进来培训就是将发达地区的优秀人才和企业家请到巢湖上课培训,以发达地区为标杆,进一步解放思想、转变观念,创新思维方式、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筑牢主动承接、科学承接的思想基础。四是服务效率要空前提高。要紧紧抓住改进干部作风这个关键,着力优化政治生态。围绕“巢湖新发展,我该怎么干”大讨论,认真开展“两问(问责、问效)”“两整治(整治作风行风、整治发展环境)”活动,使干部的责任心、事业心和实干精神明显增强。要创新工作方式,按照与长三角全面对接、与国际惯例有效接轨的要求,加快转变政府职能,创新服务手段,提高行政效能,着力打造服务政府、责任政府、法治政府和廉洁政府,切实为承接产业转移提供规范高效、公开透明的一流服务。

第二,企业要扎堆。设立国家级承接产业转移示范区,就是要强化政府引导作用,强化率先示范作用,形成产业转移扎堆效应。产业转移的扎堆效应,既是转移企业的内在需求,也是各级政府的殷切期盼。一要精力集中。既要看到产业转移的市场行为,更要看到产业转移的引导作用。产业转移并不是天然的从东部到中部然后再到西部,必须要高度重视,抢抓机遇,不分心,不分神,集全市之力推产业承接,聚全市之财建产业转移。安徽华谊化工项目,从2003年双方接触到今天的稳步推进,这中间也是风风雨雨、坎坎坷坷,没有持之以恒、咬定青山不放松的韧劲,是难以实现的。因此,我们要把产业转移当作头等大事,把产业转移承接的好坏作为我们检验工作成败的标尺,所有工作都以产业转移为中心,在产业转移中更多地发挥政府主导作用。二要项目集群。要抓住东部沿海项目整体转移的特点,多与转移地一些商会、行业协会、园区等组织联系,有秩序地引导企业整建制转移、联袂转移,形成特色块状经济,无中生有,有中成大。三要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是工业化过程中的必然规律,有利于形成上下游配套延伸,降低企业生产交换成本,提高规模经济效益,从而提高产业和企业的竞争力。巢湖要针对此轮产业转移的新特点和新趋势,加大产业承接载体建设,在现有7个省级开发区和一批乡镇工业集中区的基础上,扩容升级,优化整合,重点承接和发展新型化工、装备制造、高新技术、现代物流和现代农业等五大产业,加快承接投资额大、带动性强的大项目,形成新的经济增长极。四要资源集约。皖江之所以能成为产业转移示范区,巢湖之所以能成为产业转移集中区,一个重要原因是拥有土地、岸线、环保等宝贵资源和容量空间。要加快岸线资源的规划,引导岸线资源有序开发。一级深水岸线必须规定投资强度,投资额不得低于1亿美元或10亿元人民币,亩均投资不得低于150万元或亩均产值不得低于100万元。投资额大的项目要布点在二坝、高沟、姥桥、沈巷等沿江一线,投资额相对较小的可布点在已初具规模的开发区和乡镇工业集中区,形成梯度发展格局。要注重加强节能环保和生态建设,严禁国家明令淘汰的高耗能、高排放的落后生产能力转入,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和低碳经济,走出一条可持续承接的发展路子。五要功能集成。示范区集中区是承接产业转移、加速产业集聚、培育产业集群的主要载体。要加大对园区水、电、路、通讯、污水处理、码头、安置房、防洪排涝等公共配套设施建设力度,使之功能齐全、有效配置、综合利用,为集中区上大项目、大办工业提供保障。在一些重点园区还要超前谋划大工业必备的双回路水、电等供应问题,发展物流、信息等服务性产业,从而带动相关产业的快速发展。

第三,创新要扎根。一是落实上级政策要有所创新。当前,要在积极争取国家和省里政策支持的同时,加强对政策的研究,找到政策支持的切入点,将政策用足用活,争取上级政策支持的最大化。要充分利用国家赋予的先行先试权,尽快制定投资、财税、金融、土地、长江岸线资源利用、人才培养使用等政策措施,积极发挥创造性,大胆试,大胆闯,把上级支持政策转化成我们实实在在的成果。二是汲取外地经验要有所创新。学习是本份,所以要虚心学习。要虚心学习发达地区在解放思想、更新观念、加快公有制创新等方面的好理念好做法,虚心借鉴发达地区在扩大开放、推进城乡和经济社会统筹发展等方面的好政策好办法,让承接产业转移的过程成为我们思想观念大解放的过程,成为经济社会大发展的过程。拿来是本事,所以要放手拿来。外地很多很好的经验,值得我们学习借鉴,我们要实行拿来主义,多走捷径,少走弯路,推动集中区在开放合作、整合资源、土地供给等方面取得突破。超越是本领,所以要大胆超越。在学习借鉴的同时,要结合实际,大胆地实行弯道超越,借助外力而不依靠外力,自力更生进而自主创新。三是推广自己成果要有所创新。开展“巢湖新发展、我该怎么干”大讨论,组织推荐、评选和宣传巢湖新发展“感慨的话、感人的事、感动的人”活动,让自己更多更好的成果在面上得到创新发展、广泛推广。(作者系原无为县政府副县长,安徽华谊化工项目巢湖指导组副组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