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70.从厦大校友林仲麟说起

厦门大学校友林仲麟是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据《厦大毕业同学录》(第2版,1947年)和《福建文史馆四十五年》(1998年),林仲麟系福建闽侯人,厦门大学历史学系第17届1942年毕业生,曾任《南方日报》总社采访课长、福建省商业学校教员,以及福州仓山区旅台人员亲属联谊会常务理事等,1990年10月受聘为福建省文史研究馆馆员。

我曾在福建永安(战时省会)改进出版社《改进》第1卷第7期(1939年7月1日出版)上看到林仲麟写的《瑞金巡礼》,文中记述国民党军队的将士在江西瑞金参观红军烈士纪念塔的情形:“这些将士站在塔旁摄影纪念,或低头抄写朱德、毛泽东、周恩来、博古等人镌于塔碑上的字句,全不露一丝敌意”,林仲麟感慨道:“十年来,曾经不断斗争的两个兄弟,在抗战建国的洪流里,竟能舍弃了过去不能调和的成见,勠力于复兴民族的伟大工作,这合作的意义实在太大了!”当时,厦大因战事迁址于同江西瑞金接壤的福建长汀,林仲麟是厦大历史学系学生。然而,战时的国共合作和战后的国共和谈,受到顽固坚持反共立场的国民党顽固派的阻挠和破坏,中国的内战因此发生。国民党顽固派始料未及的是,内战情势很快发生逆转,台湾很快成了其败退之地。台湾问题成了中国内战遗留的问题。国民党顽固派及其顽固坚持的反共立场,是导致台湾问题发生的一个原因,又是造成台湾问题久拖未决的因素之一。台湾问题是中国的内政。当前,就内部因素而言,阻碍两岸关系和平发展的主要敌对力量是民进党反动派及其死硬坚持的“台独”主张,国民党顽固派及其顽固坚持的反共立场也是一个负面的力量。民进党不是铁板一块,国民党也不是一块铁板。祖国统一的进程,是我们团结的人越来越多的过程。而死硬坚持“台独”主张的民进党反动派,顽固坚持反共立场的国民党顽固派,都将被送进历史的分类垃圾桶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作者简介

汪毅夫先生,1950年3月出生,台湾台南人,历任上山下乡人员、邮递员、学员、教员、研究员、公务员和退休人员。学术著作有《闽台区域社会研究》等18部,300余万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主播介绍

肖璞韬,评书表演艺术家单田芳先生弟子,“京彩台湾”新媒体专家委员会专家委员,汪毅夫先生著作《话说两岸》播讲者,文史功底深厚。曾参与改编单田芳红色经典评书系列《贺龙传奇》《少林将军许世友》《九一九演义》,参与《单田芳自选集》十部系列评书的文字整理,独立创作并播讲的评书作品有《海魂国殇》《血色苍穹》《铁流河山》《饮马天竺》《忠义沈炼》《荣华富贵》,并播讲经典评书《三侠五义(权谋版)》《水浒传》等。

栏目介绍

汪毅夫先生著作《联结两岸》,收录了作者2020年至2022年陆续发表在中评社、中评网上的282篇文章,是继其《话说两岸》《顾盼两岸》后的又一札记结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联结两岸》延续作者一贯的“学术段子”写作风格,在厦门大学陈支平教授看来,这是对中国传统文史学术中“掌故札记”体例的最好传承,并引用清代学者钱大昕之语评价:“读之窃叹其记诵之博,义例之精,论议之和平,识见之宏远,洵儒者有体有用之学,可坐而言,可起而行者也”。

让我们通过单田芳先生弟子肖璞韬的评书演绎,结合《联结两岸》的字里行间,感悟海峡两岸方方面面的联结点:历史的、文化的、社会的和政治的,进而以强烈的历史主动精神,“推动两岸共同弘扬中华文化,促进两岸同胞心灵契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汪毅夫先生
中国评论学术出版社
北京单田芳艺术传播有限责任公司
对本专栏的大力支持

-THE END-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点击查看
顾盼两岸微信合集

点击查看
话说两岸微信合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