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3年国庆节,张筠英和王小怀作为全国少年儿童的代表,登上天安门城楼给毛主席献花。

为什么会从北京上万名小朋友中选中张筠英?答案出乎所有人意料,因为张筠英胆大。

国庆观礼给国家领导人献花是从苏联借鉴的仪式。一男一女两名少先队员,跑过金水桥,登上天安门城楼,给毛主席献花。

毛主席当时在国内享有崇高的声望。主席接见群众代表时,经常发生有人太过激动当场晕倒的情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组委会担心女孩子胆小,万一在万众瞩目的时刻当场晕倒这可不太好办。在挑选献花的小朋友时,在思想品德及成绩好的同时,特意在女生的条件上加了一条“胆子要大”。就这么一个条件,北京东城区培元小学的张筠英荣幸入选了。当时张筠英9岁。

张筠英胆大,敢说敢笑。她胆子真的很大,在毛主席又蹦又跳,毫无拘束。毛主席看着身边这个活泼可爱的小姑娘,俯下身用湖南方言慈祥地问:“你看见什么啦?”

张筠英小手指着游行队伍中火车模型,对毛主席说:“您看,那小火车还冒烟呢。”

新华社记者手疾眼快,抢拍下伟大领袖和少年儿童在一起的感人场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毛主席身边的小男孩是北京育才小学的王小怀。王小怀今天已是享受政府津贴的医学专家。

主席不久后对有关人员说,“不要只给我一个人献花嘛。”,国庆典礼献花的仪式被取消,张筠英和王小怀成为最后两个在国庆典礼上给毛主席献花的少先队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人说张筠英后来主演《祖国的花朵》得益于这次献花,不能说没有这方面因素,但1955年《祖国的花朵》剧组在北京挑选小演员时条件还是很苛刻的,要能代表中国儿童的形象,不但形象要好,学习成绩也要优异。

《祖国的花朵》伴随着插曲“让我们荡起双桨”红遍大江南北,张筠英再次成为公众人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筠英高中毕业后考上中央戏剧学院,人们以为她将再次出现在银幕上时,她有却很长时间消失了。

直到1977年,有一首感人肺腑的长诗从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传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不相信

一九七六年的日历,

会埋着个这样苍白的日子;

我不相信

死亡竟敢和他的生命,

连在一起;

我不相信

迎风招展的红旗,

会覆盖他的身躯……

这是诗人李瑛写于1976年的《一月的哀思》,1977年公开发表,中央人民广播电台以配乐诗朗诵的形式向全国播放,女声朗诵就是张筠英。

这首感动无数中国人的怀念总理的长诗最后收录进中学语文课本。

张筠英没有继续她的电影事业,而是倾心于朗诵这个专业。

1982年,又一首闻名全国的长诗中出现她的声音。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风流哟,风流,什么是风流?

我心中的情思像三春的绿柳;

风流哟,风流,谁不爱风流?

我思索的果实像仲秋的石榴。

我是一个人,有血,有肉,

我有一颗心,会喜,会愁;

这是诗人纪宇的《风流歌》,朗诵者是张筠英和后来成为她老公的著名朗诵家瞿弦和。

张筠英专心致志于广播演播事业,1987年被中央台列为十大演播家之一。她演播的小说、独立执导的译制片在国内影响广泛。她将形象隐藏在幕后,把声音展示在人们面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家都知道央视版《西游记》观音的扮演者左大玢受过毛主席的接见,但少有人知道给观音配音的演员也受过主席的接见,她就是张筠英。

左大玢大慈大悲的形象,张筠英空谷传音般的声音,将老百姓心目中的观世音栩栩如生地呈现了出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