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媒体时代,热搜,是万恶之源。

热搜可能是关注度,是眼花缭乱的聚光灯,是梦寐以求的金钱和名誉。

但同时,热搜也可能是暗地里刺来的投枪和匕首,是不详的黑影,甚至可怕的失败。

关键看,你得到的,是什么样的热搜。

近日,BAT时代的“B”,百度,突然冲上了热搜。

百度副总裁、公关一号位璩静,带领团队做自媒体冲锋,居然凭借寥寥数条观点刺激的短视频,登上全网热搜第二。

这是陷入流量焦虑的前互联网老大,一次奋不顾身的尝试,璩静作为先遣军,敢死队,求仁得仁。但是,很不幸的是,在大多数人看来,这是一次负面的热搜。

因为她的着装,因为她的语速,因为她的表情,因为她的狼性文化,因为她的“六亲不认”,……这一波网络舆情,大都在一边倒地攻击这位以霸道女总裁作为人设的“新网红”,更有人称其为:

百度版的穿prada的女魔头!

既然已有千夫所指,本篇《媒体札记》,就不再试图多增加这么一个手指头了,而是试图摘录不同媒体的观点,解读“璩静事件”众声喧哗的舆情背后,究竟有怎样的社会潜流,在激烈交锋。

首先,蹊跷的是,在无数自媒体的骂声一片中,璩静事件,却很少有官媒来下场手撕。多数官媒或主流财经媒体,都保持了沉默。顶多,有一些地方自媒体的新媒体账号,对该事件做了不加评论的中立转载,如大众网青岛等。而大家熟悉的诸多财经媒体如21世纪经济报道,每日经济新闻等,也都未见对此事的置评。

主流媒体的表现,可以从知名财经媒体“第一财经”旗下的“一财网”的一篇小文中看到缩影。

该网刊发了一篇小小的豆腐块一样的文章,和自媒体动辄数千字的讨伐长文,形成鲜明的反差。该文“秉持新闻中立”的标题,或许代表了一大批财经领域官方媒体的共同态度:

《百度高管称“员工闹分手提离职我秒批”引争议》

这个标题,可谓煞费苦心,隐藏了很多容易引发关注的核心信息。一看就是出自老编辑之手。

不由让我们感慨,媒体可谓是魔术师,有的时候,恨不得文章一出,流量就如长江滚滚而来。有的时候,恨不得所有眼睛不要关注到我的文章。至于效果如何,就在于那些文字游戏了。

不过,官方媒体和知名财经媒体,在这件事上为什么很少出场,我就不多做揣测了。

在大厂做过公关的都知道,每个大厂都是有或多或少的媒体人脉资源的。

此外,璩静的标签中,还有一个引人注目的亮点:曾任新华社中央新闻采访中心记者。

其次,我觉得也是更重要更应该的是,舆论场中,对于璩静真的是一边倒吗?难道没有一点辩护声音吗?

其实有的,顶着“政治不正确”的帽子,坚持认为璩静说得没错的声音,其实一直绵绵不绝。只是,在铺天盖地的对于“打工人福报”的愤怒声讨中,这些声音一直被压制而已。

它们的核心就是:璩静的观点,体现了职场的现实和效率。

说白了,他们认为,璩静是一个真实的表达者,是说出皇帝新装真相的那个孩子。

比如一财网的这篇文章,就“借他人之口”表示:“有人认为,其言论,体现了职场的现实和效率。在职场中,平衡利益与情感,尊重与关怀,是每一个企业管理者都需要面对的课题。一方面,企业需要维持运营效率,确保业务的顺利进行;另一方面,员工的情感和个人问题也不容忽视”。

虽然算是各打五十大板,但也对璩静的言论,给予了理解和同情。

比一财态度更鲜明的文章,则来源于网易上一家叫“深圳客”的媒体,旗帜鲜明地站在“挺璩派”的立场上,标题就叫做《全网被喷的璩静,说出了老板们不敢说的心里话》。

文章中首先感慨,“这些年,在日益敏感的劳资关系和微妙的职场语境里,我们看到的是老板尤其是小老板们的集体失语。”

这篇文章虽然小心翼翼地强调要注重劳资双方的共赢和平衡,但其实最真实的声音和表达是下面这句话:

当越来越多注重情绪价值、强调个人感受的年轻人成为职场主力,当00后整顿职场成为现象,当小老板们在下行之际裁员压缩、断臂求生时,职场声量的一方独大成为必然,璩静引来全网狂喷也成为一种“正确”。

有趣的是,你如果在百度上去搜“璩静”会发现,这篇文章,被遥遥领先地放在了百度搜索排名中的第二名,排在第一名的,标题是《百度公关老大亲自下场做短视频 5天涨粉近百万》。

类似这样的“辩护文章”还有一些。它们在批判璩静的狂风中,仿佛倔强的小草,依旧在不停地生长,比如一家叫深潜atom的公号写了《这一次,璩静帮百度夺回了话语权》,更加“露骨”地表扬:“璩静所谈的那些职场原则和要求,都是现在已经消失的,但在互联网蓬勃发展的时代的任何公司需要的品质。”。

还有纯粹花园写的《百度副总裁璩静是职场女弱人》,费里尼码字了写的《说真话的吃相:我看百度璩静》等,都是此类。

怎么说呢?一个健康的舆论场,至少也要有一些不同的声音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