点击上方蓝字 世界科学,再点右上角三颗痣 设为星标 ,从此你的世界多点科学~

内容提要

  1. 一项最新发表于《科学报告》(Scientific Reports)研究表明,在1400万年前与人类分家的猩猩竟还擅用草药。再给它2000年,它是不是要变成人?

  2. 一直以来未有任何研究揭示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抵消遗传因素对寿命的不利影响。最近科学家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抵消60%以上的遗传影响,并延长5年寿命。研究结果刊载在《英国医学杂志-循证医学》杂志上。

  3. 中国科学院研究团队找到导致胚胎停止发育的机制:当胚胎营养(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缺乏时,胚胎会发生滞育。这项发现为研究过程中控制胚胎进一步发育找到了更好的办法。

首次发现猩猩用草药治疗伤口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苏门答腊猩猩拉库斯

红毛猩猩拥有早已为学界公认的极高智力。它们能掌握实用技能,例如制作、操纵工具从果实里取出种子,或是挖蜂巢内的蜂蜜、掏树洞中的白蚁。

作者团队表示,他们观察到一只雄性苏门答腊猩猩会咀嚼一种藤本植物(学名Fibraurea tinctoria)的茎叶,然后用手指将植物汁液涂抹到面部伤口处。已知此种草药含具备抗菌、抗炎、抗真菌、抗氧化、止痛和抗癌等特性的物质,被传统医学用来治疗多种疾病,如痢疾、糖尿病和疟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藤本植物Fibraurea tinctoria的叶子

科学家不止一次发现野生动物能做自我治疗。例如,婆罗洲猩猩会利用人类用于治疗肌肉酸痛的植物,咀嚼其叶并以之抹胳膊、擦腿;黑猩猩也被记录下咀嚼治疗蠕虫感染的植物以及用昆虫涂抹伤口的情况。

而上述新发现是首次观察到野生动物用已知具备药用特性的物质治疗开放性伤口。人类以这种方式护理伤口的最早记录来自公元前2200年的医学手稿。论文主要作者、马克斯·普朗克动物行为研究所的卡罗琳·舒普利 (Caroline Schuppli) 博士说道:

“黑猩猩确实用昆虫护理了伤口,但学界未确认这些昆虫是否真促进其伤口愈合。我们追踪的苏门答腊猩猩拉库斯(Rakus)用的植物则是实实在在的草药。由人类医学文献可知,用草药护理伤口是一种需要基本认知能力的行为。”

根据论文介绍,研究团队在受保护的印度尼西亚雨林中追踪拉库斯,注意到它面部出现一个新伤口——可能因与另一只雄性猩猩发生争斗造成。

3天后,他们发现拉库斯开始采食草药的茎和叶——经过13分钟,它开始咀嚼嘴里的茎叶而不吞咽,嚼完吐出用来涂抹面部伤口。拉库斯不断重复此行为,很快就对整处伤口完成涂覆。五天后,面部伤口闭合;几周后;伤口愈合,只留一个小疤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抵消60%以上的遗传影响,并延长5年寿命…| 新闻串烧

猩猩拉库斯的自我治疗过程

尚不清楚这个妙招是拉库斯自己想出的还是从同类处学到的。舒普利表示,这只红毛猩猩的自我治疗似乎是主动、有目的性的行为,表明它在某种程度上拥有相关认知能力。

资料来源:

先天“短命”可以后天改变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众所周知,基因是决定寿命长短的关键因素,与此同时,生活方式的影响也不容小视,健康饮食、不沾烟酒、坚持锻炼等生活习惯有助于延长寿命。

但一直以来未有任何研究揭示健康生活方式可以在多大程度上抵消遗传因素对寿命的不利影响。最近科学家发现,健康的生活方式可以抵消60%以上的遗传影响,并延长5年寿命。

研究结果发表于《英国医学杂志-循证医学》杂志(BMJ Evidence-Based Medicine)。论文作者总结道:“新工作阐明了健康生活方式对寿命的关键影响。旨在提升大众健康生活方式的公共卫生政策将会是对传统医疗保健的有力补充,减轻遗传因素对人类寿命的影响。”

作者团队调查、随访了来自英国生物银行的353 742名欧洲成年人,平均随访期长达13年,期间有24239人死亡。受访者被划分为3个由基因决定的寿命类别,包括长寿命基因组(20.1%)、中等寿命基因组(60.1%)和短寿命基因组(19.8%),以及3个基于生活方式的类别,包括有利健康组(23.1%)、中间组(55.6%)和不利健康组(21.3%)。

前一种分类通过多基因风险评分完成,作者团队分析了参与者的多种遗传变异,从而得出寿命长或短的整体遗传倾向。而在后一种分类中,团队评价了人参与者的吸烟、饮酒、锻炼、体型、饮食健康以及睡眠情况。

结果表明,短寿遗传风险较高者相比遗传风险较低者,无论生活方式如何,过早死亡的可能性高出21%;生活方式不健康者,无论遗传风险如何,过早死亡的可能性都会增加78%;相比拥有长寿基因和健康生活方式的人,生活方式不健康的较短寿基因携带者过早死亡的风险高出1倍多。

另一方面,良好的生活习惯可抵消约62%的短寿(或过早死亡)遗传风险。具有遗传风险较高者在40岁时若坚持健康生活方式,预期寿命可延长约5.22年。

资料来源:

除了冷冻,饥饿也可保存胚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因营养耗尽而暂停发育的小鼠胚胎

母体受孕后,受精卵经过快速有丝分裂,变成由小细胞组成的囊胚,然后囊胚进入子宫并着床,最终分化成胎儿的各种器官组织。

当面临极端环境时,例如食物匮乏或严寒天气,某些怀孕动物的活动会暂停生长并进入一种叫作胚胎滞育(embryonic diapause)的休眠状态;这种情况可能持续几个月,一旦条件改善,囊胚就可恢复活动。用科学家的话说,这是一种最大化生殖过程从而提高幼崽出生数量和存活率的策略。

近期,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于《发育》(Development)杂志撰文称,他们发现了胚胎是怎样根据外界环境决定暂停发育的。

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将14只刚受孕的小鼠放入装有食物的笼子,再将另外11只受孕小鼠放入没食物的笼子。3.5天后,他们发现食物充足条件下的小鼠的囊胚发育正常,饥饿小鼠的囊胚却尚未植入子宫,这表明发生了胚胎滞育。

当这些休眠的囊胚被移植入营养良好的小鼠子宫后,它们再次开始生长。

另一方面,他们也在含不同营养物质的培养皿里培养了小鼠胚胎,结果发现胚胎滞育似乎由缺乏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引发;暴露于正常水平营养条件下的胚胎按预期生长。

更深入的检查显示,囊胚内有一种名为Gator1的蛋白复合物,它如传感器般检测子宫中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水平的下降情况,这会阻止控制蛋白质合成的分子被激活,而蛋白质合成又是囊胚发育所必需的。

当研究人员向被剥夺食物的怀孕小鼠的子宫注射必要的碳水化合物和蛋白质后,胚胎生长又恢复了。

预计人类胚胎也会发生类似过程。中国科学院的研究团队希望这些发现最终被用于改善生育治疗。在体外受精过程中,医疗人员会先冷冻保存胚胎,后移植入子宫。冷冻保存方法非常昂贵,而且胚胎并不总能在解冻过程中存活下来。而此项新成果证明,通过剥夺营养来让胚胎休眠是一种值得期待的保存方法。

资料来源:

《世界科学》杂志版在售中 欢迎订阅

点击图片或以下方订阅方式选购

月刊定价15元/期

全年订阅价180元

订阅方式一:

“杂志铺”订阅有折扣~

订阅方式二:

全国各地邮局订阅。邮发代号:4-263

订阅方式三:

机构订阅,请拨打

021-53300839;

021-5330083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