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记者 郭蓉 摄影 张仰强 通讯员 方玉立

掌上咸宁报道

夜幕降临,华灯初上。“注意握笔要虚实结合,用心感受笔触的力度、速度和方向……”5月6日19时,咸安区“青年夜校”书法分课堂上,二十位青年学员在夜校老师的指导下泼墨挥毫,一笔一划间,飞扬的青春跃然纸上。

类似的场景,同样在咸安区“青年夜校”每周的羽毛球、中国舞等分课堂上演着:羽毛球场上,青年学员或两两练习,或混合双打,尽情挥洒汗水;舞蹈室内,青年学员随音乐起舞,轻盈的步伐跳出自信节拍……

这一幕幕,既是咸安青年利用业余时间自我提升的写照,也是咸安区“青年夜校”自今年2月开课以来的缩影。

充电蓄能,从“做什么”到“学什么”

青年下班以后想充电,能做什么?针对心中存在此类困惑的青年,共青团组织又能做什么?

开办“青年夜校”,成为答案之一。同时咸安区“青年夜校”设置了种类丰富的自选课程,帮青年朋友从不知下班后“做什么”切换为知道可以“学什么”。

5月6日晚,走进设立于咸安区同心路墨禾书院的“青年夜校”书法分课堂,一股墨香扑鼻而来,墙上悬挂的书法作品让环境显得风雅别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落笔前,先分析字形结构规律,比如这个‘在’字,就属于梯形结构。”在一对一辅导环节,授课老师丁廷佳对学员进行悉心指导。

“以前没接触过书法,但是很感兴趣。3月份在朋友圈看到“青年夜校”开设书法班的信息,我就赶紧报名了。”青年学员胡婷说,“青年夜校”圆了她的书法梦,而且很多人都和她一样积极报名导致“一课难求”。“希望下期书法班开班时,我和我的朋友都能抢到名额”。

据统计,自今年2月开办第一期街舞课以来,咸安区“青年夜校”已累计开课23堂,培训青年学员近400人次。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夜校”对照聚焦青年学习、工作、生活中的现实需求和兴趣爱好,按照“青年下班、夜校开门”的原则,为青年群体特别是社会领域和职业青年,提供一个“提高综合素质、丰富文化生活、促进社会融入、拓宽联系渠道”的新选择、好去处,为青年成长充电蓄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按需定制,从“学什么”到“要什么”

“我的课堂我做主”,是咸安区“青年夜校”开办以来的又一特色。夜校课程科目、课时、频次等,都在网络平台上采用“青年点单”模式决定,实现了青年朋友从知道可以“学什么”到决定自己“要什么”的定制化服务。

5月7日晚,在咸宁恒立体育馆内,青年学员刘众伟和一同报名“青年夜校”羽毛球班的朋友在此挥拍“切磋”,绿色的羽毛球场上,两人热情高涨、身姿矫健。

“平时工作太忙,参加‘青年夜校’既可以缓解自己工作的压力,也给自己的生活增添了乐趣。如果时间允许的话,我还想报舞蹈课、书法课。”在练习间隙,刘众伟擦着汗说,他身边有不少人都报名了“青年夜校”,比如他爱人就报了舞蹈班,将来他还想邀更多朋友一起报名羽毛球课。

青年学员陈义松是因朋友推荐报名“青年夜校”羽毛球课的,在此收获了新朋友和运动的快乐,对目前的课程设置十分满意。青年学员鲁梦甜则表示,十分期待“青年夜校”能开办更多运动类课程,让她有机会尝试其他球类项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今‘青年夜校’成新宠,往往课程在网上一发布,就被秒空了。”团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青年夜校”开办以来受到了广大青年的热烈追捧,后续将根据社会调研及学员反馈情况,不断丰富课程内容,优化课程设置,如增设普拉提、网球等课程,将“青年夜校”打造成青年人才的充电站、服务站和交友站。

责编:刘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