她的一生极具传奇色彩,出生于富商家庭却热衷于拯救穷苦百姓于水火之中。她参加革命的意志非常坚定,不达目的誓不罢休,为了抵达革命圣地延安而百折不挠。在革命队伍中,她时时刻刻听从组织上的安排,无论从事何种工作,均干得漂漂亮亮。她叫李又兰,是位副军级的离休干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爱国商人之女

李又兰出生于浙江宁波,父亲是爱国实业家李善祥。李善祥早些年曾经跟随孙中山参加过辛亥革命,之后经商致富,还被誉为“中国苹果之父”。李善祥从未忘记自己的成功依靠于广大劳苦大众,当国家有难之时,多次捐钱捐物,积极投身到民族救亡运动中。

在父亲的感召下,幼时的李又兰就怀有浓浓的爱国情节,她在学校读书时,就开始参加救亡宣传活动,积极宣传我党抗日主张,并且还以演出的形式将劳苦大众被压迫、被剥削的场景表现出来,令观看的百姓们感同身受。

抗战爆发后,李又兰与同学们希望到延安去,他们先是来到了武汉,想通过在这里工作的周总理引荐,获得去往延安的通行证。但彼时,武汉正面临日军的包围之中,北上的道路已经被日军切断,李又兰与同学们不得不听从周总理的安排,转移到南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就是在南昌,李又兰不但继续从事宣传工作,还参加了速记培训班,并于1938年光荣入党,之后,李又兰听从组织上的安排,加入了新四军队伍,与时任新四军副军长的项英结婚。

高级将领之妻

不幸的是,皖南事变后,项英牺牲。李又兰失去了丈夫,虽然心生悲痛之心,但依旧战斗在革命岗位上。在一次军事会议上,李又兰结识了时任新四军副师长的张爱萍。

当时,张爱萍在会议上做了即兴发言,李又兰负责记录。会议后,李又兰将讲话稿呈阅首长审阅。张爱萍立即被眼前那娟秀的字体所吸引,一看就知道书写者受到过良好的教育,再看内容,更是重点突出、逻辑严谨,就好像是一篇经过深思熟虑后写就的讲话稿一般,因此对这位速记员印象深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1942年8月8日,相识于战争年代的张爱萍与李又兰在陈毅军长的介绍下正式结婚,两人年龄虽然相差9岁,但并没有产生任何交流上的阻隔。结婚后,李又兰跟随张爱萍转战南北,既照顾到了家庭,又做好了本职工作。

解放战争进入到白热化阶段,张爱萍不幸在一次战争中身负重伤,而且还是脑部,危及生命。组织上一方面紧急派遣力量将张爱萍护送到后方医院,另一方面派李又兰照顾丈夫。当时,李又兰还带着两岁的老二,不得不跟随战地医院多次转移,但幸运的是,张爱萍的伤势得以完全恢复,没有留下后遗症。

国家领导人之岳母

新中国成立后,张爱萍被授予上将军衔,之后长期从事国防科技领导工作。在十年内乱期间,张爱萍受到迫害,工作被迫停止下来,但张爱萍对党的执着从未改变,时刻做好重新为党工作的准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爱萍复出工作后,官职越做越大,曾经担任过国防部长,也担任过副总理。李又兰却逐渐退居幕后,专心做好贤内助,并将越来越多的时间奉献给丈夫和孩子。

张爱萍与李又兰夫妻俩一共育有三子一女,每位孩子的成就都不小,长子以中将身份退休;次子既是作家,又是军中大校;三子也是大校军衔。值得一提的是,李又兰的女儿嫁给了俞正声,而俞正声后来官至正国级。

2012年2月,李又兰病逝于北京,享年93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