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骆玉明

士大夫的词如果说涉及女性的话,也是和女性有距离的,也就是,所描写的女性的虚构性是非常清楚的,会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画上人。

而柳永的词,虽然也是虚构性的,但是他在这个虚构性的场景和画面中试图尽可能地增加一种真实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永,是给宋词带来很大变化的一个词人。

词实际上是在两个不同的场域下被创作和使用的。一个场域是士大夫的圈子,以晏殊最为典型,他的家里蓄养歌女,自己写词,叫歌女们去唱,然后自己去欣赏,所谓“一曲新词酒一杯”。另一个场域是民间或者说市井的场域。这个所谓“市井的场域”,主要是在青楼。

古代的青楼,它首先是提供文艺服务的一个场所,同时也是滋养一种似是而非的爱情故事的场所。

青楼,既不是所谓罪恶的深渊,也不是爱情的天国,它是一个浅梦,一个发生很多梦想的地方。

在中国古代,士大夫跟女性自由接触的机会比较少,他们的婚姻更多是以政治和经济作为条件来衡量的,感情生活的满足相对比较缺乏,因此青楼就成为一种补充。

青楼跟中国文学发展的关系非常之大,它是很多文学主题和文学作品产生的场所

青楼的故事需要真正的文学家去写,它的美好,它的美好里所包含的无奈,在无奈里所包含的虚假,没有好的作家是表现不出来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柳永的出现,对词的发展来说,比较重要的就是把词引入到了青楼文学中,用词来表现青楼中的爱情故事。

当然,青楼故事的虚伪和残酷的一面柳永接触得很少。我们看柳永词的时候,觉得青楼好像是专门产生爱情故事的地方,我们不能说他的词里写的全是虚假的,它带着一点真,带着一点假。青楼本身就是半真半假的。

柳永的词,大家经常选读的是《雨霖铃》,这首词里没有青楼生活的明显特征,它就是一场告别。青楼生活更显著的一首词是他的这首《定风波》。

定风波

柳永

自春来惨绿愁红,芳心是事可可。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暖酥消,腻云亸,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自春来惨绿愁红。”“绿”和“红”之所以是“惨” 和“愁”,道理很简单,在心境很不好的情况下,一切美好的事物给人的感受都是一种伤感。

“芳心是事可可。”“芳心”是指女子的心,这是女性专用词,只有女子能用“芳心”。“是事”,凡事,所有的事。“可可”,随意和漫不经心的意思,就是没兴致。

“日上花梢,莺穿柳带,犹压香衾卧。”到了很晚很晚也懒得起床。这里描写的女子好像是不用干活的,可以起得很晚。大家注意,这是一个文学画面,不要相信它,其实青楼的女孩是活得很苦的。这里描写的女子的慵懒形象,我前面已经讲过了,是男性心目当中的一种特殊的女性美。

“暖酥消,腻云亸。”这句有点宫体式的笔法,用比较细致的笔触来描写女性的身体,写出了触感。“暖”是温度,“酥”是温度和质感。“腻云”指女子的头发。为什么叫“腻”呢?滑腻。“暖酥”和“腻云”都是有手的触感在里面的。

为什么士大夫不会写这样的词?这是一种迎合。这既是柳永的趣味,同时也是一种市井趣味。

“终日厌厌倦梳裹。无那!恨薄情一去,音书无个。”为什么这个青楼女子这么无奈呢?因为那个薄情的情郎走了以后,连一封信都没有。

“早知恁么。悔当初、不把雕鞍锁。”早知道是这么一个结果,后悔当初怎么就不把他的马给关起来!简单地说,把他那个宝马的钥匙给拔了,让他开不走。

“向鸡窗、只与蛮笺象管,拘束教吟课。”“鸡窗”就是书房,这是一个典故,这里不展开了。“只与蛮笺象管”,给他漂亮的笔、漂亮的纸。“拘束教吟课”把他关在房里,天天教我写诗。

“镇相随,莫抛躲。针线闲拈伴伊坐。”“镇相随”,整天跟他在一起。“莫抛躲”,不要互相闪躲。“针线闲拈伴伊坐”,我就拿着针线陪在他的身边。

“和我。免使年少,光阴虚过。”长相厮守,不要让这青春年少的光阴在等待中虚度了。

这首词写的是一个青楼女子所渴望的爱情,当然也是柳永根据他这样的文人的眼光和想象去写的妓女的爱情。就诗歌趣味来说,它有非常强烈的市井社会的特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把这首词跟士大夫的词相比较,我们可以看得出,士大夫的词如果说涉及女性的话,也是和女性有距离的,也就是,所描写的女性的虚构性是非常清楚的,会很明确地告诉我们这只是一个画上人。

柳永的词,虽然也是虚构性的,但是他在这个虚构性的场景和画面中试图尽可能地增加一种真实性。它似乎是一种生活记录,画面中的女性似乎是可以触摸到的。

有一个讲柳永跟苏东坡的故事,苏东坡问他的门客:“我的词跟柳七相比如何?”他的门客当然要赞成他了,就说:“柳永那个词,只配十七八小女孩拿着红牙响板,唱‘杨柳岸晓风残月’。您老人家的词,需要关西大汉拿着大铁铛唱‘大江东去’。”这个比喻苏东坡听了当然很开心,但是词都是小女孩唱的,哪有关西大汉唱的。

这个故事表明什么呢?以柳永为标志,中国文学里出现一种新的文人类型。

从柳永开始,到后来的唐伯虎、李渔这种类型的文人,他们虽然是士大夫的一份子,接受的教育是传统的士大夫文化,但是当他们在传统的士大夫的人生道路上不太顺利的时候,他们会去寻求另外一种托身之所在另外一种场域中去求取他们的物质资源和社会成功

人在世界上能够追求的东西,说到底就是两种,一种是物质财富,另一种是社会成功。当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本身所拥有的经济力量乃至对社会的影响力越来越大的时候,文人们就可以寻求另外一种生存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