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 骆玉明

辛弃疾

读史书的时候,

读到那些英雄人物,

就觉得自己

这么窝窝囊囊,寂寂无闻,

整天喝点小酒,

很丢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辛弃疾很少写诗,留存下来的诗的数量很少,也并不杰出,他似乎是一个纯粹的词人。

有时候我们把辛弃疾理解为所谓豪放派词人,这种理解是很生硬的,因为他各种风格的词都有。在宋词里,辛弃疾的词风是最丰富的。

在文学史上,辛弃疾被人们提到的原因更多是所谓“苏辛”。作为豪放词的代表作家,辛弃疾跟苏东坡的不同之处在于,辛弃疾的词更强烈,更激愤,更具有英雄气概。

辛弃疾跟别人不一样,他是动荡时代产生的一个英雄人物。我讲《世说新语》时讲到过所谓“乱世出奸雄”的问题,在动乱的时代里,那些不循常规的人有更多创造自己、实现自己的机会。辛弃疾就是这样一个人。

前人评辛弃疾词的时候,说他词里有桓温那一类人物的气息,这是很准确的评价。《世说新语》里写到的几个所谓英雄人物,曹操、王敦、桓温等,都是在正统的道德评价里被作为负面形象来看待的,说辛弃疾是桓温一类的人物,也就是说他的很多人生情怀其实不符合宋代那种正统的道德要求。

这也是我们理解辛弃疾的一个要点,理解那种慷慨磊落和英雄失志之悲,他总有一种人生的理想、欲望不能得到实现,才华没有得到施展的痛苦。

如果说读苏东坡的词,我们感觉到的是一种很壮阔、很飘逸、很高韬的气质;我们读辛弃疾的词所感受到的不是这样,辛弃疾的词里有一种很强烈的悲愤

水龙吟·登建康赏心亭

辛弃疾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楚天千里清秋,水随天去秋无际。”这是一个很壮阔的场面。

“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辛弃疾善于用那种非常柔美的调子来写壮阔的情怀。

他的情绪非常丰富,比如这里写远处的山,看到远处的山非常妩媚,他能够把这个“青山妩媚”写得很动人,写成“玉簪螺髻”,“玉簪”就是比较挺直的山,“螺髻”是圆圆的山。

但是“青山妩媚”使人产生的感受是“献愁供恨”,就是把“愁”和“恨”推挤到人的心里。

然后描写他的那种失落感——“落日楼头,断鸿声里,江南游子”。这个大概可能是宋词里最长的句子了,它的中间无法间断,一定要一层一层往下推。

“把吴钩看了,栏杆拍遍,无人会,登临意。”读这样的词的时候,我们会有一种冲动,它说“栏杆拍遍”,我们就有一种非跟着他拍不可的那种感觉。

面对失败,人生不是没有一种转换生活方式的可能性。前人在政治上失落的时候,可以寻求一种退隐、高韬,就像东坡那样。然而,别人可以,辛弃疾不可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面连用三个典故。

“休说鲈鱼堪脍,尽西风,季鹰归未?”第一个典故是关于张翰的,张翰在洛阳做官,秋风起,他想念江南的莼菜鲈鱼脍,然后就弃官回家了。这句的意思就是说,像张翰这样,“我”是做不到的。

那么“求田问舍”行不行?“求田问舍,怕应羞见,刘郎才气。”求田问舍的话,就怕遇到像刘备那样的人,那些人会看不起自己。史书里有刘备、曹操、桓温这样的人,所以一读史书就觉得自己太丢脸了。你们有这样的感觉吗?这是辛弃疾才有的感觉。读史书的时候读到那些英雄人物,就觉得自己这么窝窝囊囊,寂寂无闻,整天喝点小酒,很丢人。

“可惜流年,忧愁风雨,树犹如此!”可惜时光不停地流逝,就像桓温北伐时看到自己早年所种的树已经长得很大了,就“攀枝执条,泫然流泪”。

桓温是一个曹操式的人物,所以他会感慨“木犹如此,人何以堪?” 英雄也有悲伤的时候,他悲伤的就是自己的一生,所向往的东西不能够得到,想造就的成就不能够得到。桓温最有名的那句话就是:“既不能流芳后世,不足复遗臭万载邪!”辛弃疾非常理解桓温,所以他最后用了桓温的这个典故。

无可奈何之下,还有什么可以安慰自己呢?女性。

“倩何人唤取,红巾翠袖,揾英雄泪!”他有一种无奈,但是又把情绪从这种无奈转换到了一种美的意境里。叫谁去请来那些披红着绿的歌女,为我擦去这英雄失志的眼泪。就是说,如果什么安慰都没有,至少还有女性可以给人带来安慰。

大家读了这首词,再去读龚自珍的诗,会发现这种情绪不断地出现——在人生失败的时候,女性的美可以成为生命最后的安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