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羲之书法影响极为深远,学楷书有他的《黄庭经》,学行书选择他的《兰亭序》,学草书则必临《十七帖》,张彦远《法书要录》曾记载:“《十七帖》长一丈二尺,即贞观中内本也。一百七行,九百四十二字,是烜赫著名帖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此贴选自公元247~361年,写给益州刺史周抚的29封信,共计1166字,由唐太宗命朝中高手,花费数十年编成,因卷首“十七”二字得名,收录了王羲之“最经典”的草字。

用笔简洁畅达,点画婉转雄逸、烂漫率然,“不与法缚,不求法脱”,蕴含正统魏晋笔法,格调平和温雅,绝无狂怪之气,意境悠然、深远,经得起品析琢磨。

至于章法层面,此作虽字字独立,但每一处排布恰当,上下衔接呼应有序,动静得宜、虚实相生,毫无集字作品的生疏、怪异感,犹如王羲之亲笔所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谓集他的毕生草法精髓于一体,所以《十七帖》被后世奉为“书中龙象”、“草书圭臬”,可惜墨迹失传,历代翻刻偏多,目前上野本、缺十七行本流传广泛。

除了上述刻本,如今书法界首次公开《十七帖》超清本——唐刻“冯铨本”,此本无缺页、缺行现象,也未经裁剪和拼装,内容完整、拓工精良,字口极为清晰。

如下图所示,最左边一组对比,缺十七行的字迹早已漫漶,下方缺失两字,上野本字迹虽然保存,但点画磨损严重,运笔的顿挫、轻重变化,无清晰分辨。

对比图

而“冯铨本”的点画方劲雄强,墨色浓润生动,倒数第二字的最下方,用笔转锋、衄挫形成的波折感,最上方略微钩挑形成的笔丝,能明显观察到,便于大家掌握精确的“二王”笔法。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毫不夸张的说,“冯铨本”还原了真迹样貌,乃最精善的传世拓本,即便放大10倍仍无瑕疵,清顺治七年,此作被冯铨收藏,并评价曰:“余所藏右军《十七帖》刻本多矣,无如此刻。……宜保护之。”

目前藏于开封博物馆,1990年7月,国家文物局将其列为国家“一级重宝”,卷尾有唐太宗大草“敕”字,另附小正书“付直弘文馆,臣解无畏勒充馆本,臣褚遂良校无失”。

罗振玉亦赞叹曰:“‘僧权’二字存半,与四明姜氏藏北宋拓本同。但彼缺一页,此则完全不阙,尤为罕遇”,时常临摹此作,可以掌握完善、纯正的魏晋“草法”,夯实基本功,写出艺术之美。

手工经折装

而今,经多方努力我们对《十七帖》(冯铨本)进行超高清复刻,采用博物馆级别,12色超高清微喷复刻工艺,对比原作进行1:1还原。

此品乃纯手工装裱的经折装,正文下方加入现代字注解,比普通印刷品还原、细腻,采用翻折设计,展开时同手卷一样,可以纵观全卷气度,合起来方便临摹、查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手工经折装

此等精悍的完善度、清晰度,市面独此一家,墨色浓淡、笔法转变等细节处理,全都完整可查,与原作如出一辙,见此品如见原作,若您喜欢可以点击下方商品链接一观。

作品为我店独家版权,侵权抄袭者必究!

经折装外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