肇庆市融媒体中心记者 李天文

通讯员 陈永博 陈一铤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5月6日,中国砚都肇庆市传来一则惊人消息,端州区白石村端砚石匠潘树明家中竟藏有一方珍稀老坑端砚,砚台面积高达1110cm²,更令人惊叹的是,砚的正面竟展现出三块总面积达195.31cm²的鱼脑冻,犹如大自然的鬼斧神工,美得如梦如幻。

这是近百年来发现的老坑岩端砚鱼脑冻品类中,鱼脑冻面积最大、三个图案都完整的一方端砚,其中两个桃心型中,心心相印、完整无瑕,简直是一件稀世珍宝,市场价值高达900万元以上。

著名画家、书法家王艺老师也亲自前来鉴赏,激动不已地表示:“这方砚真乃无价之宝,对于我们这些画家、书法家来说,简直是梦寐以求的神器。在鱼脑冻上蘸笔,感觉滑如丝绸,瞬间激发无限灵感!”

端砚作为中国四大名砚之一,历史悠久,技艺非凡,而鱼脑冻这一独特纹理更是让人叹为观止。据端砚石匠潘树明介绍,端砚历史上,鱼脑冻的形态,具体说来应分为三种:一是类似圆型或椭圆型的鱼脑冻,外围是胭脂火捺,这种鱼脑冻似天地之间一团浮云和水气运转,宛如自然界的神来之笔,有如“浑沌初开”的气势,散发着梦幻般的美感。这方砚就属于这一种,而且三个图案完整、面积最大,非常珍贵。二是浮云鱼脑冻,恰如晴天的一朵或几朵白云,最佳色是天青作底色,有浮云轻飘、风吹松散的感觉。三是鱼脑碎冻,即不是完整的,更不是圆型或椭圆型的,而是错落疏散,有时像花生米或蚕豆般大小,零零碎碎地错落分散在砚堂中。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据潘树明透露,鱼脑冻的形成是大自然的神奇馈赠。在砚石数百万年的形成过程中,经过地下水的冲刷和渗透,矿物质逐渐沉淀,最终形成了这如梦如幻的纹理。每一块端砚鱼脑冻都是独一无二的,美丽而独特。除了自然之美,端砚鱼脑冻还蕴含着深厚的文化内涵。它见证了中国工匠的精湛技艺和无穷智慧,从选材、设计到雕刻、打磨,每一步都凝聚着匠人的心血和汗水。

潘树明认为,端砚鱼脑冻不仅是一件艺术品,更是一种精神的寄托。它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和对传统文化的热爱。每当人们欣赏它时,都能感受到那份匠人的智慧和情怀。在现代社会,端砚鱼脑冻早已超越了实用工具的范畴,成为收藏家和艺术家们竞相追捧的珍品。它的美丽和独特让人为之倾倒,成为艺术品市场中的璀璨明珠。端砚鱼脑冻的价值不仅在于其物质价值,更在于其文化价值和精神价值。它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瑰宝和骄傲。

潘树明作为端砚世家的传承人,从小便跟随父亲学习端砚制作技术,20岁便出徒自立门户。他的作品刀法细腻、构图新颖、砚池明显、实用大方,深受国内外顾客的喜爱和追捧。1991年日本兰亭笔会到肇庆进行端砚文化交流时,端砚石匠潘树明受到当时日本兰亭笔会会长好评,同时受到同行的日本协和株式会会长赞赏。

潘树明与妻子共同创业,将端砚作品远销至日本、中国台湾、新加坡、马来西亚、越南等地。他们用辛勤劳动赚来的钱购买了大量原始端砚石,准备继续制作更加精美的端砚,为传承中国优秀传统文化贡献自己的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