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校菁英”系列报道Vol.2

湘潭大学 张妮

全马PB:2:52:58

半马PB:1:18:44

1小时22分21秒,拿下2024湘江马拉松湘潭站冠军后,张妮和一同参赛的小姐妹吃了顿简单而合她们胃口的庆功宴。

一盆小龙虾、两盘麻辣田螺、两杯用来解辣的蜜雪冰城柠檬水。小姐妹特意为她订了少女风造型的翻糖蛋糕,卡片上写到:恭喜姐妹,喜提三连冠。

从2月份开始,张妮特别忙,她的研究生论文进入送审阶段。校园内的时间在体育场、导师办公室之间来回分配;校园外的精力,她全部放在了答辩前的本省半程马拉松上。3月31日株洲、4月21日长沙夺冠后,张妮回到湘潭,在沿江路训练时曾好几次路过小龙虾馆,她和小姐妹计划如果自己实现了三连冠,就进去撮一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妮最近的一场冠军是雨天在株洲马拉松上夺冠。

《湘江马拉松三连冠 湘潭大学这位女生好样的》、《这个研究生不简单 一人包揽湘江马拉松三冠》……4月27日收官战后,张妮被荣誉包围了,她的微信叮叮当当响着,不停收到祝福和与自己有关的新闻报道。凡是标题中带湘潭大学的,她都一一转发了朋友圈,并在转发语中郑重地感谢母校的培养。

“ 长这么大第一次在同一天得到多方关注,真的超级幸运、超级激动。”吃了小龙虾后,她手捧蛋糕在朋友圈写下:“我从来不曾优秀,但从来不曾放弃,学生时代能到这一步也是圆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滑动查看张妮最近长株潭4场半程马拉松成绩证书

跑着报道,也将在奔跑中告别。当年,她是真的在高考后的暑假从山东一路跑着比赛到了湘潭——怀揣着师兄借给的2000块钱,以及十八、九岁那些口不能言的疲惫与不安。

90年代电影《一个也不能少》里有个桥段,村小学里有个跑步很快的女孩被县里来的体育教练选中了,众目睽睽下,村长第一次叫出了她的名字:“明新红,张老师选你去县里学习你愿意不?”梳着麻花辫、脸蛋挂着黄土的女孩毫不迟疑:“愿意。”

和电影里的明新红一样,张妮就是一个被体育选中的孩子。

五年级,为了能去镇里玩,张妮参加了镇上的小学生运动会,1500米拿了第五名,也因此入了县中学体育老师左兴高的“慧眼”。尽管村小学的操场比《一个也不能少》里的土坷垃操场像样些,但其实几乎不上体育课,只有应付检查时大家才在操场集合。张妮自己也承认“看不出家里谁有体育基因”,小学时跑得快很可能和她每天来回跑2公里上下学有关。

六年级毕业的暑假,张妮迎来人生第一次真正意义上的正规训练。和另外一个同镇女孩一起,背着饭缸子铺盖卷,被左兴高教练接到县中学。白天跑步,晚上睡在教练家的杂物间,尽管是地下室,但她累得躺下就能睡着。

初中的训练因为要占下午最后两节课,班主任认为耽误学习,中止了两年半。和所有那个年龄段的体育特长生一样,跑步是硬头皮的繁重任务,目标模糊,兴趣更无从谈起。

初三的两场比赛让目标在张妮眼前变得清晰起来。先是被教练拉去参加2014山东省中小学生体育联赛,第一次参加正规省赛,本来只想锻炼锻炼,没有太多指望,没想到在大雨滂沱的3000米中张妮居然跑出了国家二级运动员的成绩。另一场是日照市登山越野赛,张妮第一次拿到奖金,还给教练借的500块路费,还剩300块,正好是她住宿一个月的生活费。现实开始印证教练反复在耳边说过的话:跑步不仅能挣奖金,未来还能帮你考好大学。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中学时的张妮(左)第一次通过比赛拿到了奖金,

和镇上的一起训练的队友合影。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高中时教练都会带队员参加泰山国际登山节,

这也是小时候的张妮第一次遇见外国运动员。

总的来说,跑步很可能就是命运之神给明新红、张妮们留下的窄门。

“一想起老家的教练,我记忆中第一个画面就是他开着一辆红色小轿车,来我们村接我。他在路口跟人打听我住哪,问的那个人正好是我爷爷。”由于考上大学后张妮很少回家,后来也就再没见过左教练,但过年不忘给他发微信。“他接完我,又去别的村、镇上挨家挨户接跑步的孩子,到镇上还给我们买甜甜的桃子,那是我小时候最喜欢吃的。”

妮,在山东话里是女孩的意思。张妮有一个不太愿意向人提及的童年。“怎么说呢,我可能不算有童年。”一个孩子的懂事,更多出自大人缺席的日子里自己不得已学会对人情世故、人情冷暖的体察。教练接她训练、班主任盯她学习、师哥师姐告诉她一定要考出来——这些来自家庭外的成人世界的建议对张妮意味着什么呢?

意味着她会把希望寄托在那上面,寄托于这个世界有善良的人。

青春期的叛逆,在高中繁重的学业和训练中被稀释掉了。高三下学期第一次离开山东,独自一人前往北京、西安、南京、湘潭等体育特招对口的大学面试。她不像别的孩子那样有家长或教练陪着,她向别人介绍自己是临沂人——其实直到这时她也只是去过临沂火车站而已。在北京五道口花了50块钱吃了碗炸酱面,虽然不怎么好吃,但也几乎是第一次自己请自己品尝家乡以外的味道。

自觉训练,心甘情愿接受训练的苦和累、接受比赛的挑战和压力——在湘潭大学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教练、副教授谭曙辉眼中,张妮是一个理想的弟子,用湖南话说“耐得劳,霸得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下班”的张妮。研究生都有自己的学习座位,大家习惯把学习结束叫做下班。马上毕业的张妮也正在为毕业后的工作而努力。

湘潭大学高水平田径运动队成立于1998年,谭曙辉从2006年开始带队。面试张妮的时候,他对她的测试成绩并不是很满意, “在当时一批二级运动员中,张妮不算突出。”他回忆起2017年第一次见到张妮时的犹豫,“当时她的推荐人是一位留校的全国冠军,说张妮吃苦耐劳。我的经验是,体育生要在大学还能出好成绩,其实后天努力是大于天赋的。”

谭教练带了张妮整整六年,在张妮升入研三后,他才将主要精力放在了新生上。“我们教练哪里都好,就普通话差点意思。”张妮在七年时间里早已习惯了谭教练浓重的湖南口音,也用成绩上一段流畅的上升线向他证明了自己的价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大一两个全省第四、大二全省第三之后,大三时张妮第一次代表学校参加了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当时校领导认为有比张妮更好的人选,谭教练以“票都买好了”先斩后奏。正是他对于经验的自信,让张妮得到了整个学生时代级别最高、名次最好的成绩——全国大学生田径锦标赛5000米和10000米第三名。加上同一年湖南省大学生运动会3000米障碍和10000万米的双料冠军,结合学校专业课成绩,张妮获得了保研的资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大学期间,张妮有很多马拉松的奖杯,但因为各种原因留下来的已经不多,比如被室友拿来砸核桃坏掉了。

“你是遥遥的路 山野大雾里的灯 我是孩童啊 走在你的眼眸……”——有一段时间,张妮在清晨的校园跑步时特别爱听王菲的《如愿》。湘潭大学的操场上一到放学时间就挤满了跑步的学生,黑压压的一片。“我原想把大学的训练时间改到下午,结果发现这个懒偷不成,我还得继续早起。”延续高中六点训练的习惯,她依然是寝室中起得最早的那个。“至少跑完8000米,然后回宿舍准备上课,就像什么也没发生过一样。”

“张妮是校园名人,我一直以为她比较高冷,生人勿近的那种。”给张妮订蛋糕的王天晴是公共管理学院的在读博士,“真正接触后,我觉得她超级自律,一直在为自己热爱的事情努力,而且她非常乐观开朗,从来不会因为什么事轻易放弃。”

两人相识缘于去年张妮想要找一位高校百英里赛的跑步搭子,从师兄口中得知有个“不怎么说话,整天跑步的博士生”很合适。那场比赛后,张妮邀请王天晴加入了高水平运动队,两人经常在一起训练、比赛,也渐渐成为了无话不说的朋友。“每次比赛,张妮都会把所有的事情安排好,把我们每个人都照顾好。”王天晴的跑步成绩在认识张妮后突飞猛进,“在她身上,我看到了一个人可以为自己喜欢的事情付出到如此大程度。是她让我坚持到现在,让我觉得原来跑步可以改变我很多东西。”

面临毕业,张妮会向王天晴表达自己的焦虑,两个人也经常在一起分析专业的对口工作、要不要读博。她们一边吃着小龙虾或者做着按摩,一边讨论未来她们会成为什么样的人:很确信的是,五年、十年后,她俩都一定还在跑步——按照自己的节奏,更深刻地理解这项运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张妮和跑步搭子兼闺蜜王天晴,湘潭马拉松之后一起庆祝。张妮说,跟闺蜜一起吃饭可以玩手机,玩完之后龙虾还在。

练体育太苦——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无数个“明新红”都在实现考学的目的后,远离了跑步这项运动。“不能光跑,还要念书啊”——老家的师弟师妹跑着跑着就出去打工了,听了她的劝,又把学业续上了。

2023年10月,张妮在1万米比赛中跑出了一级运动员的水平,谭教练清楚地记得她的成绩:36分51秒,比一级的标准快将近10秒。“我要以国家一级运动员的身份给学生时代画一个满意的句号。”这是张妮毕业前的最后一个目标,“从一开始我就知道自己不是成绩最好的,但却是能跑到最后的那个。”

弟弟现在的高中生活费是她中学时的3倍,这笔费用占着母亲在儿子学校食堂打工工资的三分之二。母亲不会使用智能手机,张妮不想让她太辛苦,承担了弟弟学校网上支付的费用。

她觉得没什么,毕竟自己已经26岁,有这个义务和能力。从进入大学开始,张妮就再没跟家里要过生活费,现在她要负担弟弟上学的开销,毕业后还有大学七年的助学贷款要还。“至今,奖金都是我参加比赛的一个重要原因,也是动力之一。”当拿到一笔5000元的奖金时,有和她算不上熟识的朋友要她请顿“大的”,她有些不知所措,“我又不能去跟他们解释什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年26岁生日当天,张妮去给自己拍了一组艺术照,也纪念下即将结束的学生时代。

小时候家里人、村里人都觉得她跑步没用,唯一的支持——还不如说是默许——来自母亲,她从来不为此解释什么。至少,现在可以向他们证明跑步是“有用”的,有大学上、有奖金拿、名字上了百度词条、越来越多粉丝开始叫她“半马小公主”。

有一个早晨 我扔掉了所有的昨天 从此我的脚步就轻盈了——没到释怀的年龄,记忆并不能像泰戈尔在诗中写得那样说抹去就抹去。跬步重叠出的几千公里里程、数不清跑坏的鞋子、宿舍里堆不下的奖杯,她想用现实中这些满满当当的存在挤走小时候交不上报名费的无力感和天色茫茫昏黄中回到宿舍时那种落单的感觉。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准备研究生论文答辩的张妮

“我现在想去哪座城市,我就去哪座城市比赛。”7年间她跑了9场全马和记不清多少次的半马。三连冠之后一周,她在株洲马拉松再下一城。各座城市的跑道上留下的光芒和教练的小车在乡村路上颠簸的尘土交相辉映。她越来越有勇气和力量,回到时间深处去拥抱那个叫张妮的小女孩,告诉她“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 你怎么知道你总能碰到善良的人呢?如果没有我碰到的那些老师、教练,该怎么办呢?其实心里是不知道的。”告别校园后,张妮准备慢慢开始新的角色,想成为一名老师,把善意传递下去。跑步于她,曾经是窄门,是道路,未来是精神的恒途。她想把有关这一切告诉和她一样的孩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是张妮最近最喜欢的三张照片。在湖南的跑圈,她也小有名气,株洲马拉松签到时被粉丝追着拍照。

来自“半马小公主”张妮的分享:

半程马拉松的距离还是很有挑战性的,能跑马拉松的人是需要有点运动天赋的,但是后期努力大于天赋。跑马需要具备足够的体能、合理的训练,还有就是对自己的了解程度:知道自己的不足,耐力不好还是速度差?进而去强化弱点,才能提升。

一些大众跑者还经常抱着每场比赛都pb的想法,这就会让自己上头,预定好的节奏也会被打乱。偏离预定节奏让自己的身体离开舒适区,那整个比赛就会很难跑。还有一点就是敢于挑战自己,放平心态,享受过程,就能收获成长和快乐。

我平时不太喜欢跑全马,原因是我不想一个人跑长距离。超过20公里的训练会比较枯燥,我自认为不是一个极度自律的人,我喜欢跟大家一起在聊天中不知不觉就跑完了长距离。想要完成预定目标就必须付出更多的努力和汗水。

我配速把控还是比较稳的,根据赛前一周训练成绩和赛前体感,我会在每次比赛前制定一个预定配速。比如今天我想3分45跑完半程,那么前半程处于兴奋状态我可能会跑到3分40到45之间,十公里之后我会有轻微掉速,在3分45到55左右。全程稳住一个速度对于我来说有点难度。如果可以一直稳定一个配速的话,当然是最好也是最舒服的。

本条内容创作团队

作者:王正

编辑:槠洲

设计:viuviu 制图:东海

图片:受访者提供

高校菁英系列报道

Vol.2

这是【“高校菁英”系列报道】的第二篇。

年轻的学生、热血的青年人往往被认为是最纯粹、最具有理想主义情怀的群体。在这个栏目里,我们将笔触对准那些一边在学校里追求探索人类智慧真理,一边用跑步和自己对话的女性跑者们。她们有的是顶尖的非职业跑者,有的只是为了爱好在简单奔跑。跑步或许是她们认识自己和走向社会的一扇窗。

I run for woman, life, freedom”,脚踏在坚实的大地之上,她们好像早晨八九点钟的太阳,朝着未来跑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