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5年的那个金秋,一场举国瞩目的授衔盛典在北京隆重举行。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第一次全军性的授衔,对于千千万万的革命军人来说,这既是一种荣耀,更是一种认可。然而,在这场盛典中,有一支部队的遭遇却令人感慨万千,他们就是一野。

在解放战争时期,东野的实力最为强大,而西野(一野)的实力则相对最弱。这主要是由于当时的地理环境和战略形势所决定的。一野主要活动在西北地区,那里地广人稀,物资匮乏,要维持一支大军着实不易。相比之下,东野所在的东北地区,不仅土地肥沃,资源丰富,而且有着得天独厚的地理优势,这为东野的发展壮大提供了有利条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而,在1955年的大授衔中,一野却遭遇了”冷遇”。在授予的10位大将中,一野竟然一个都没有;在55位上将中,一野也只有区区3位。这样的结果,无疑是对一野将士的一种打击。要知道,虽然一野的实力不如东野,但他们为革命所做出的牺牲和贡献,绝不亚于任何一支部队。

面对这种情况,毛主席及时做出了一个英明的决定,那就是给予一野”特殊照顾”。这其中有着多方面的考虑:一方面,这是为了平衡党内各派系的关系,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局面;另一方面,这也是为了维护军队内部的团结,不让任何一支部队感到被忽视或排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在毛主席的提议下,三位一野将领被破格提拔了军衔:杨秀山由少将提升为中将,许光达由上将提升为大将,贺炳炎则由中将提升为上将。这一决定虽然在当时引起了一些争议,但从长远来看,却是一个极为明智的举措。

一野将领能够获得破格提拔,背后有着深刻的原因。首先,虽然一野在战场上的战功有限,但他们为革命所付出的心血却是巨大的。在极其艰苦的条件下,一野将士表现出了非凡的毅力和决心,这是值得肯定和赞扬的。其次,给予一野”特殊照顾”,也是为了防止在军队内部产生不公平的心理,避免出现”厚此薄彼”的现象。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随着时间的推移,这种”特殊照顾”的必要性逐渐减弱。在1988年第二次授衔时,一野就不再需要得到额外的照顾了。这是因为,经过几十年的发展,一野已经成长为一支强大的现代化军队,无论是在实力上还是在战功上,都已经完全可以与其他部队比肩。

1955年大授衔时对一野的”特殊照顾”,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决定。它不仅体现了党中央对军队的高度重视,也彰显了毛主席高瞻远瞩的战略眼光。正是有了这种特殊照顾,才使得一野能够在极其艰难的条件下,迅速成长为一支令敌人闻风丧胆的劲旅。这一决定,无疑为我军的现代化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您怎么看呢?欢迎评论区与我互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