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阿姨在退休后天天在网上刷各种养生文章,半年前看见人家说红肉吃多了与癌症发生相关,于是开始改吃鱼肉、鸡肉。

但前两天手机啥又弹出了一篇文章推送,文章称现在海洋受到大面积污染,鱼虾等海洋生物都变成了“毒物”,不能再吃。文章中还列出了美国的研究佐证,看着还真像那么回事。

这让张阿姨犯了难,红肉不能吃、鱼肉也不能吃,那难道以后只能吃鸡肉了吗?这生活得过得多单调啊!到底鱼肉能不能吃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美国研究:鱼肉含有毒物质,多吃或致癌?

《癌症病因与控制》上发表了一项由布朗大学公共卫生学院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研究人员对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退休人员协会饮食与健康研究内49万余名受试者的数据进行了荟萃分析。

结果发现较高的鱼类总摄入量、金枪鱼摄入以及非油炸鱼摄入量,与恶性黑色素瘤、原位黑色素瘤风险呈正相关关系。

研究人员利用癌症登记处获得的数据计算了15年时间里新发黑色素瘤的比例,在调整社会人口因素、癌症家族史、所在地区紫外线辐射水平后,研究人员发现:

相较于平均每日摄入0.3g金枪鱼的受试者,平均每日摄入14.2g金枪鱼的受试者罹患恶性黑色素瘤的风险增加了20%,0期黑色素瘤风险增加了17%;

平均每日摄入17.8g非油炸鱼的受试者相较于每日摄入0.3g的,恶性黑色素瘤以及0期黑色素瘤的风险分别增加了18%、25%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对此,研究人员推测与鱼类内的污染物相关,包括有多氯联苯、二噁英、砷以及汞等元素。鱼类摄入越多,也就意味着这些污染物摄入越多,会给健康带来的风险也越大。

不过,该研究仅仅只是观察性研究,还不能确定鱼类摄入量与癌症发生之间的因果关系,也没有考虑一些其他会影响癌症发生的因素,所以更多是起到参考作用。

二、真正致癌的是这4种鱼,尽量少吃或不吃

生活中,我们真正需要注意的其实是这几种鱼,长期摄入会给健康带来较大风险。

1.烤/煎炸的鱼

鱼肉在高温熏烤或煎炸过程中会产生大量氧化聚合产物,包括有多环芳烃、苯并芘等,而这些物质是明确的一类致癌物,长期接触会增加身体罹患胃癌、肠癌的风险。

2.甲醛鱼

甲醛可起到保鲜、增色以及防腐的作用,一些商家为了延长鱼的保质期会违法添加甲醛,而人在接触甲醛后容易引起过敏反应,严重的甚至会引起白血病。

日常挑选鱼的时候一定要看好,发现鱼肉异常发白肥大、有异常气味或者是一捏就碎的话,则很可能是甲醛鱼。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3.咸鱼

咸鱼在腌制过程中会产生大量亚硝酸盐,亚硝酸盐本身不致癌,但进入胃部后会与蛋白质结合生成亚硝胺。亚硝胺是明确的一类致癌物,会增加食管癌、肝癌、胃癌等疾病的发生风险。

4.生鱼片

生鱼片有较大的寄生虫感染风险,如肝吸虫就很可能会存在于生鱼片内。一旦发生感染,其会寄生在肝内胆小管内,给肝脏健康带来极大的威胁,后期还可能演变成癌。

三、适量吃鱼好处多,牢记两点健康吃鱼

鱼是个营养价值很高的食物,包括有丰富的蛋白、不饱和脂肪酸、矿物质等,同时还是个低脂肪的食物,即便是多吃也不会长胖。

一项针对5000余人的队列研究指出,较高的鱼肉摄入与我国人群脑卒中死亡风险下降相关。相较于不吃鱼的人群,每日吃鱼可让脑卒中死亡风险下降30%左右。

无独有偶,还有研究发现相较于每周吃鱼<100g的老年人,每周吃鱼>100g的认知水平下降的风险降低了35%。

我国膳食指南推荐,成年人每周最少吃2次鱼,摄入的量保持在300~500g为宜。

吃鱼肉时,其实也有一些注意事项,这两件事要做对。

鱼肉不能代替红肉:红肉和白肉内的营养价值不同,如红肉内的铁元素比白肉要高许多。日常不能完全只吃白肉而丢弃红肉,正确的做法是二者配合食用,建议每日摄入75~100g白肉、50~75g红肉。

最好清蒸:清蒸可最大程度保留鱼肉内的营养价值,且油脂含量很低,吃起来也比较鲜美,不会给身体带来额外的负担。

鱼肉是个非常健康的食物,所谓的吃鱼会致癌的研究,更多是观察性研究,并没有表明二者之间的因果关系,所以不能盲目轻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