创作声明:本文为虚构创作,请勿与现实关联

自秦朝真正确立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起,掌管全国上下权力的除去唐朝武则天以外,无一例外都为男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可以说,古代封建社会以男为尊,并且深受当时社会主流儒家思想三纲五常之一---夫为妻纲的影响。

而皇帝作为一国之主,被尊称为“天子”,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利,受万人仰仗与爱慕。这就催生了“后宫佳丽三千人”现象的出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要说这“后宫”,从无数相关影视作品中不难看到,后宫的妃子们有着较为严格的等级划分,虽住在皇宫里,但过得也不太平和。

从皇后到嫔妃再到常在答应甚至格格,随着等级逐渐降低,各段位的人数逐渐增多,这也就反映着受宠的时间与子嗣的养育大有不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我们今天要提到的这位“佳丽”,一个曾备受雍正宠爱的妃子,从答应晋升到常在,而后却孑然一身,孤独终老,更可怜的是她死后七年无人理睬。

那么在她身上,有着怎样的令人心酸的结局,又有着怎样令人深刻的启示哲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马答应到马常在

古代社会讲究“男耕女织”,男性作为家庭的主要劳动力自然而然占据家庭主要地位,而女性则生性柔弱,只做些缝缝补补,养育孩子等的家庭工作。

古代受地主贵族官府的苛刻税收,很多人都过着水深火热的日子。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不少人家想达官显贵,家有相貌不错的女儿便会被送去选秀,即使需要用尽千万种办法,也要进宫。毕竟如若能受到皇上宠爱,那就是“一人得道,鸡犬升天”。

而马答应也许就是按照这样一个程序进入了皇宫。当时的她大概正值豆蔻年华十三四岁,便进宫服侍当时已过半百的雍正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好在年纪轻讨皇帝喜欢,在进宫后半年多的时间内就升为了常在,这一年是雍正八年。

后来,雍正皇帝生了一场大病。大病初愈后的雍正皇帝早已忘了马常在。

得不到皇上的宠幸,马常在只能过起清冷孤寂的生活,可以说,马常在成为了后宫中可有可无的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而更为凄苦的是在五年后,也就是雍正十三年,雍正皇帝逝世。

史书相关记载并未明确雍正皇帝的死因,只是说前一天雍正皇帝在圆明园行宫时便已病重,第二日下午即转入病危,当晚驾崩。

这也就是说,马常在在20岁左右便成为了寡妇。在如此美好的青春年纪里,马常在就被困在这垒垒高墙内,能做的便是在这后宫中空度年华,直至终老。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孤独生活的马常在

雍正皇帝在位时,马常在没有抓住机会诞下皇嗣。由于她当时仅是个常在,位分低,没有在当时引起关注。

整日和雍正帝的其他嫔妃喝喝茶,聊聊天下下棋,关于她的记载也没有很多。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样的生活,马常在过了近33年。

三十三年,放到现在丰富的现代生活里,每一天都是不同且多样的。

但对于当时的马常在来讲,20岁左右便失去了自己的自由,沦为笼中鸟,盆中树,整日郁郁寡欢,一直到乾隆三十三年四月时卒,享年五十多岁。

实际上,按照宫里的规矩,后宫嫔妃去世,其棺木要在殡仪宫停放一年到两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但奇怪的是一直到乾隆四十年十月,马常在的彩棺仍在田村殡宫暂安,这就引起后人困惑。

据传,当时管理此事的官员贪图享乐,忘记了此事,所以没有及时地将马常在下葬的事宜报告给皇帝。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直到新一任官员上任,不敢隐瞒此事,这件事才被禀告给了皇帝。

乾隆皇帝知道这件事后非常生气,毕竟马常在是自己父亲的嫔妃,怎能受此冷落。于是严厉处置了当年的官员,奖得奖,罚的罚,杀的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