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尽全力,将落水男孩托出水面,交给男孩父亲,这是36岁泰安小伙王龙留给人们的最后身影……

面对有人落水的生死瞬间,正带家人游玩的王龙没有犹豫,纵身一跃跳入河中,在救起孩子后,自己却被河水吞噬,生命定格在了36岁。

5月8日上午,看着市级“见义勇为模范”、区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的荣誉证书和慰问金,王龙的家人泪流满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天,许多认识的、不认识的人,从四面八方赶到淄博市博山区殡仪馆为王龙送行。这个从泰安“山沟沟”里走出的大学生,这个孝顺、忠厚,又有一份热心肠的小伙,在戛然而止的生命末尾,用“见义勇为”给自己的人生做了注脚,给所有人留下了“救人英雄”的品格备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生活并不总是平平常常,危险来临时,总有一些普通人的身影留在我们心上。

王龙就是这样的一个人。

“他都顾不上自己的孩子,本能地就去救人了。”

5月7日,王龙的姑父王海勇说。这几天,他一直在帮着处理王龙的后事,像王龙的父母一样,他也是通过他人的口述复原了王龙跳河救人的整个过程。

5月3日下午2点半左右,博山区池上镇西池村休闲山庄北侧80米远的一处河边,不少游客在此游玩。突然,一名男童不慎跌入河中并逐渐滑落至深水区。不识水性的男孩母亲救子心切,也掉落河中,挣扎呼救起来。

情况紧急。带着家人从青岛来博山游玩的王龙正在旁边陪孩子玩耍,发现情况后,立马下水救人。他四岁的儿子见到爸爸跳入水中,喊着“爸爸”就要追过去,幸好被离得近的群众及时拉住。随后,落水男童的父亲也下了水,先救起了距离岸边最近的孩子母亲。王龙则是在河里托举起了落水的男孩,把他交给了再次进入河里的男孩父亲,自己却落入了深水区。水性并不好且体力不支的他,再也没能爬上岸。

目击者称,现场聚集了大量参与救援的群众,看到王龙落水后,三四名群众下水施救。有名群众试图潜入水中将王龙救起,但因为水比较深,没能第一时间找到王龙。周围群众积极协助救援的同时,赶紧拨打了救援电话。

博山公安分局池上派出所接到群众报警后,立即到达现场进行救援,同时拨打119、120请求增援。最终,消防救援人员在深水区找到了王龙并救上岸。救援人员全力抢救,仍未能留住王龙年轻的生命。

“那个时候我看到他的脸是被衣服蒙住的,我就感觉可能是没希望了……”王龙的妻子泣不成声。

“你们好好地活着,他就算没白死。”

见到被救男童的父亲时,王龙的母亲这样说。

这个从山里走出来的农村妇女,每天都在因儿子的乍然离世以泪洗面。5月7日下午,谈及儿子,坐在宾馆床沿上的她,悲痛不已。但是在被救男童的父亲面前,白发人送黑发人的她,说:“你们要珍惜生命,好好地活着,这样他就算没有白死。”

一句话,让在场的人既感动又心酸。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得知了王龙的事情后,家里的亲戚陪同他的父母和姐姐王密从泰安宁阳老家赶到了博山。王密受不了打击,病倒了,在博山的几天,她每天都要去输液打针。她神思恍惚地回忆着弟弟的日常,说她总是很难相信弟弟已经不在了。直到去殡仪馆看望弟弟,她才好像回神儿了一般——以后心里再难受、难过,也没有弟弟陪她聊天说话了。

“他是一个特别不愿意麻烦别人,又特别爱帮别人的一个人。报喜不报忧,有事就自己咬牙扛着。”王密口中的弟弟是个热心肠,对朋友和家人都是有求必应,孝顺父母更是没话说。母亲身体不好,每个月他雷打不动地预约医生、带母亲看病。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王龙的妻子身体原本就不好,一下子被这突如其来的噩耗击倒,卧床不起。她的几名同学从外地赶来,一面替她张罗家里的事情,一面“装傻充愣”地想尽办法缓解她的悲痛。

这几天,王龙4岁的儿子,每到半夜,总会哭着找爸爸……

被救男童一家一直在当地积极配合做好相关工作。他们在感谢信里写道:“谢谢您,给了我们第二次生命,没有从天而降的英雄,只有挺身而出的凡人……纵身一跃的本能,用尽全力的托举,将生的希望留给别人,将危险留给自己……您的生命将永垂不朽……”

“对于王龙救人的做法,我们不后悔。”王海勇红着眼圈,强忍着泪水说。

“姐姐,加油!”

王密从没想过,这是弟弟最后跟自己说的话。

4月28日,王密的小早餐店开业,王龙给她发了微信:“姐,开业大吉,生意兴隆。”

王密跟弟弟分享着新店开业的兴奋和辛苦,王龙则是絮絮叨叨地给姐姐出着主意,说了好几次“加油”。

对于姐姐的难处,做弟弟的总是积极乐观地鼓励。但其实,王龙自己的生活也不轻松。

王龙的父母今年60岁,母亲患有免疫系统及糖尿病等疾病,每个月的治疗费用差不多4000元,全部由王龙承担。因为要照顾老伴,王龙的父亲也没办法出去工作。为了治病,这些年一家人可以说是借遍了亲戚朋友,但仍然入不敷出。

2006年,王龙考上了青岛大学,毕业后,他曾在淄博一家企业工作过3年,2013年到了青岛工作并定居。虽然自己做点小生意,但是一直没什么起色。为了补贴家用,他晚上还会出去跑网约车,平时也会打点零工,生活里除了工作还是工作,但日子依然捉襟见肘。

王龙的妻子产后大出血,身体一直不好,再加上要看孩子,所以没办法外出工作。她一年总要犯几次眩晕症,身体也需要调理。但家里用钱的地方多,她不忍心给丈夫增加负担,就时好时坏地拖着。

王龙姐姐家里条件也一般,照顾着两个女儿,她常年没有工作。现在孩子大了,她终于腾出手来,开了一个小早餐店。没想到,开业的喜悦未能蔓延,迎头撞上了弟弟离世的噩耗。

就是在这样的情况下,王密还是说,她会尽最大努力孝顺父母,帮着弟媳将孩子抚养成人,“尽量不给政府和社会添麻烦。”王密说,“父母还有妻儿的健康,应该是弟弟最大的愿望了。”

事发后,淄博市、博山区相关部门第一时间赶赴现场了解情况,对王龙家属表示深切慰问并为其家属提供生活保障和照顾。王龙被追授市级“见义勇为模范”、区级“见义勇为先进分子”荣誉称号。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感谢咱们当地政府,积极地帮我们协调处理事情。”王海勇说,“回去之后,我们这些亲戚也会帮着这个家庭,从阴影中走出来。”

送别的人群中,除了王龙夫妻的同学、朋友,还有许多素不相识的人。他们有的是本地市民,有的是代表青岛社会团体赶来的在校学生。现场,大家自发为王龙的家庭募捐,用这种方式,向英雄致敬。

王龙的高中及大学同学刘歌从青岛赶到博山。他说,“五一”前他还和王龙联系,一切都发生得太突然了,他会跟同学们一起,帮助王龙的家庭渡过难关。

“他真的是非常有大爱的年轻人,作为同龄人,为他感到心疼。”自发赶到现场的博山市民李女士说,“所以我过来送英雄一程,让他的大爱继续传递下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当天中午,追悼会结束后,王龙的家人带着他的骨灰启程回家。5月9日,家人将在老家为他举办葬礼。

王龙在危急时刻奋不顾身地纵身一跳,温暖了一座城,折服了无数人。

大众日报淄博融媒体中心记者 张晓宁 王兵 张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