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我终于明白为什么有些孩子那么讨厌父母了

01

近段时间,一社交媒体账号“赵菊英家庭教育”发布了几段“家访”视频,引起了大家的热议。

先看一个视频,请大家耐心看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视频
家庭教育“专家”,贬低初二女生,是穿尿不湿的宝宝

视频中,那位所谓的“家庭教育专家”,坐在女孩的书桌前,一边摆弄起桌上的各种小摆件小玩偶,一边振振有词地开始了数落。

你写作业时50%的注意力会在这些小摆件上。

你上初二了呀,怎么搞得像幼儿园大班的一样呢,这简直就是穿尿不湿的宝宝嘛。

随后指着书桌对面的墙壁,说: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你的梦想呢?你的目标呢?你的学习计划呢?你的作息表呢?

之后,她将所有她认为没用的摆件、玩偶,书记全部扔到袋子里,命令女孩亲自下楼扔到垃圾桶里,并告诉女孩,我一会儿离开的时候,会到垃圾桶去检查,看你有没有真的扔掉。

在女孩下楼之后,这位所谓的教育专家,得到了孩子母亲谄媚地夸奖:你真厉害,我们都不敢动他的东西。

后面的内容,大家都在视频中看到了。

02

再来看这个视频,引起大家热议的砸玩具家访的视频,也请大家耐心些。

家庭教育“专家”,砸孩子玩具,霸凌式教育

03

我放的都是完整的视频,想让大家有个完整的体会。

我来说说感受,我认为这是打压式教育,这是贬低式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位“专家”的语气、用词,说话方式、肢体语言等多个方面,无时无刻地都在刻意地拉高自己所谓的“专家”身份。

制造出让家长谦卑、尊重的画面,好在后面为“贬低”“打压”孩子制造一个地位上的差异,也就是把自己塑造成一个上位者。

但我觉得,这并不是她能让孩子“乖乖听话”的主要原因,并不是她“专业能力”的体现。

真正让孩子“听话”的,只是因为这一切都被“摄像机”记录着,并且会发布到网络上。

在这种情况下,别说是孩子们了,看看视频中的孩子家长,也都是一脸不自然,说话小心翼翼,对“专家”恭恭敬敬。

04

摄像机和网络

作为普通人的我们,在面对扛着摄像机、举着手机的采访时,知道录下的画面会被在电视或网络上传播时,我们对自己的言行都会格外地注意。

尤其是像避雷针这样的有些许社恐的人来说,遇到采访,我更多地会选择拒绝。不想露脸、不想上电视,不想被放到网络上让人观看。

摄像机和网络的放大、传播作用,对一些想要成为“网红”的人来说,是求之不得的。

但在此事件中,它们更像是一种警示和恐吓的手段。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扛着摄像机到普通家庭中,对未成年人进行贴脸拍摄。这对孩子来说就是一种震慑和压迫的手段。

差不多等同于直接告诉孩子:你说的话和你的行为,是被摄像机拍着的,我们会上传到网上,会被很多人看到。所以你最好乖乖地配合,不然你会丢人到全国的。

我们也都可以看到,视频中孩子们几乎都不是主动说话,都是在“专家”的命令和要求下,才按照专家想要的结果去说话,去重复的。

“专家”所谓的孩子都怕我,都听我的,我是专业的。

纯属胡扯八道,假如没有摄像机,一定是另一幅情景。

05

她绝对不是什么家庭教育专家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个只会贬低、挖苦、比较、责骂孩子的,被辞退的老教师。摇身一变,在账号里挂上几个看似响亮的名头,就能成为教育专家了吗?

一个眼睛里只有学习成绩,不允许孩子有任何一丝爱好,无情毁坏、丢弃孩子视如珍宝的东西,对孩子没有丝毫尊重的人,会是专家吗?

一个只会给孩子规划时间,列计划表,让孩子喊梦想,对孩子时刻监控,言语威胁的网络博主,有专家的样子吗?

为了更全面的了解,我看了这位“专家”的很多条视频。

看得越多,越觉得没意思,无非就是上述那几招。

总结起来就是:靠着摄像机的震慑作用,以及自己搞的一些看似很厉害的名头,先让家长对其产生恭敬和认可。
而后利用这样的高姿态、上位者姿态,找一些孩子的爱好玩具之类作为切入点,对孩子进行严厉的批评、贬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然后,举几个不知道真假的例子,跟孩子对比,进而更深入地打击孩子的心理。

最后开始苦口婆心,通过制定计划表,帮孩子树立梦想等老一套的方式,来完成所谓的教育过程。

在这里面,我看不到一丁点的专业程度,更体会不到任何适应当代的教育方式。

更像是我们80后曾面对的个别老师,就是挖苦,就是骂,就是打,先让学生对老师产生畏惧心理,而后自己说什么,学生们不敢不照做。

所以,我说她绝对不是什么家庭教育专家,我也不认为存在“家庭教育专家”这样的人。

至于原因,我会在下文说明。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另外,看到有报道说她账号介绍中的一些头衔和荣誉存在造假,那就更说明问题了。

她,只是一个靠吹嘘自己,在网络上招揽生意,想要出名的博主而已。

06

关于视频中孩子的父母

我有几个问题非常想问你们:

1.你们是主动联系这位博主,要求她来家访的,还是对方联系你们的?

2.你们在接受家访,同意孩子出镜的时候,有没有看过“专家”的视频?

3.你们在同意、接受家访之前,有没有询问过孩子的意见?

4.你们认为这样的家访,能让孩子变得更好吗?

我相信你们一定是出于好心,想让孩子可以有所改观,成绩有所提升。

或许你们已经尝试过许多办法,都起不到作用,也是在无奈之下才选择了这种方法。

你们想借助“外界”的力量,来给孩子带去些改变。

于是你们同意“专家”带着团队,带着摄像机来家访,让孩子在镜头下,承担着被放上网,被别人评价的心理压力之下,被“专家”批评、贬低,让孩子在“专家”的命令下,“听话”地砸掉心爱的手办,扔掉心爱的玩具和书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事后,竟然还对“专家”吹捧有加。

你们看不出孩子内心的抵触吗?你们真的认为“专家”的做法是有用的吗?你们在一旁听着“专家”如此贬低自己的孩子,内心真的认同吗?

我不知道你们在听到自己孩子被“专家”贬低、打压时,内心是什么样的心情。

我的心情呢,只能借电视剧《少帅》里的一个画面来表达: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儿时的张学良被日本人抓走后,张作霖端起枪,就要去抢儿子回来,边走边说:妈了个巴子的,我儿子,我打可以,别人谁也不能动他。

07

这对孩子真有用吗?

我认为用处不大。

从上述两段视频中,其实可以看到,两个孩子都是极不情愿的。

这很正常,一个突然间来到家里家访的所谓“专家”,孩子原本还客客气气,很有礼貌的样子,谁知冷不丁地上来就四处挑毛病,话里话外充满了指责、挖苦、贬低、讽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孩子们内心一定是非常不满的,但碍于摄像机的“面子”,只能强忍着,顺从着,接受着。

更过分的是,“专家”竟然让孩子亲手“扔掉”“砸毁”心爱的物品,这无异于让孩子拿着针扎自己。

孩子听话地照做了,但孩子的内心一定是抵触的。

这样的方式,我不愿意用在自己孩子身上。

首先,这不是正确的方式。通过让一个陌生人来打压、贬低孩子,孩子内心一定是不服气的。

一个陌生人,根本不了解我,凭什么指责我,有什么资格对我说三道四。孩子心里大概率会这么想。

其次,“专家”这一次家访,能对孩子起到什么用呢?就只是贬低一下,砸砸玩具,制定个学习计划,就能让孩子产生改变吗?

“专家”说的那些话,有用的原本就不多,而处在那种情况下的孩子,真能听进心里去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三,当“专家”带着摄像机离开后,又会是怎么一幅情景呢?

孩子内心受到的伤害,自尊心受到的打击,心爱物品的损坏。这些,孩子都会怪罪到父母头上,因为是你们让“专家”扛着摄像机进入家门的。

大概率孩子不但得不到改变,甚至会产生逆反心理。

所以,我说这样的“家访”用处不大,甚至可以说副作用更大。

08

我们作为旁观者,其实许多网友表达的意见和看法是很有道理的。

家庭教育,是家庭内部由父母对孩子进行的教育。是基于父母和孩子之间,有感情牵绊,有责任义务,有亲密关系,有充分了解的情况下的内部教育。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任何外人都是绝对不适合涉入其中的,更何况是一名对家庭情况不了解,对孩子爱好特点不了解,对父母和孩子关系不了解的“网络博主”呢。

其次,这名“专家”所谓的专业,其实就是早已被认定为错误的“霸凌式教育”“高压式教育”,这种教育丝毫不能改变孩子对学习的态度和认知。

同时,对孩子的自尊心造成严重的打击,逼迫孩子产生逆反情绪。

哪里有压迫,哪里就有反抗。

越是通过种种手段逼迫孩子听话、学习,孩子的反抗情绪就越激烈。

学习,一定是需要孩子心甘情愿才有效果。

逼迫,或许能让孩子坐在桌子前,摆出一副学习的样子,但知识,永远不会主动进入孩子的大脑。

家庭教育,不单单是学习,还是陪伴、认同、尊重孩子。

家庭教育,不能只看重成绩,孩子的品行、三观、健康、道德也同样重要。

09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望子成龙是一种期望,但不能逼子成龙,这种事不是逼出来的。

我们大多数人,都是普通人,而我们的孩子大概率也是普通的孩子。

我们可以在心里希望孩子长大成才,也可以尝试去培养孩子。

但请不要把我们家长对孩子的期望,强加到孩子身上。

强扭的瓜不甜,强加给孩子期望,孩子跟我们不亲。

我是夏天的避雷针,我们一起关注孩子成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