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0天,能走多远呢?在儒勒凡尔纳的小说中,八十天,足够福格绅士,运用十九世纪的交通工具,环游地球一圈了。到了电气时代,八十天环绕地球几圈已不是问题。然而,在1951年的朝鲜,“联合国军”搭载着几百辆坦克和更多的汽车,在83天的时间沿着公路北进,却仅仅前进了100公里,平均一天只走一公里多一点。

这不是因为他们的汽车不够快,也不是公路不够宽,“联合国军”的行进之所以如此缓慢,是因为挡在他们面前的,是中国人民志愿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第四次战役---血染汉江

1951年1月,抗美援朝第三次战役结束,我军获得空前的胜利。

位于志司的彭老总,心中五味杂陈。前三次战役,在旁人看来,我军所向披靡,可只有他清楚风光背后的巨大危机。一线部队经过数次大战,没有休整,人员不齐,战士们疲惫至极。后勤补给线超过了600公里,早已远远突破能负担的极限。弹药补给运不上来,饥一顿饱一顿,一口炒面一口雪已经是奢望了。更为紧迫的是,二线入朝的部队没有准备好,两个月内不能赶到前线。这个新老交接的空窗期里,一旦“联合国军”发动大规模攻势,对已不堪重负的志愿军来说必将是一场灾难。

彭老总心里很焦急。他盘算着,如果能熬过这两个月,等到二线部队集结完毕,弹药补给到位,那形势就会好转。想法是好的,只是,他的对手,新上任的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李奇微,会给我们这个时间吗?

美军战神

在战场的另一边,“联合国军”的日子同样不好过。前几个月屡遭失败,联军士气低落,不少人把志愿军看成了“天兵天将”。美国高层,也有人提议撤出朝鲜,免得蒙受更大的耻辱。然而,就在联军上下一片悲观的时候,李奇微登场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李奇微

马修·李奇微,在二战中屡立奇功。原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沃克被车撞死后,他奉命接手。与上司五星天皇麦跑跑的高傲自大不同,李奇微是个严谨又专注的将领,一上任,就展现了铁腕手段。为了抑制军队里弥漫的厌战情绪,他一连撤换了五个师长,并给部队下了严令,所有人必须服从他的命令,违者重处!

在稳住军心后,李奇微乘坐飞机,到我军后方侦查。他看到,我军后方一片混乱,马上意识到,志愿军此时已是“强弩之末”,是时候发动大规模的反击了。

突然发难

1月25日,李奇微指挥美第1、第9、第10军和南伪军1、3军团共计23万人的兵力,自西向东全线向我军进攻,企图以一场迅猛攻势将我军主力歼灭。

不得不说,李奇微精准抓住了我军的空窗期,打得我们措手不及。但彭老总也迅速做出了应对的部署。总体思路,叫作西顶东放:在西线以少量部队,顶住敌人的疯狂反扑,主力则悄悄转移至东线,诱敌深入,待敌孤军冒进时,实施反击,在东线撕开缺口,而后向西线联军侧后包抄,一举粉碎敌人的攻势。计划的关键,就是看西线汉江南岸的阻击部队能不能顶得住联军两个军的猛攻。

我西线守军面临最严峻的考验。担任阻击的50军和38军112师,本就减员严重,补给也不到位。而他们面对的是拥有无数飞机大炮的十余万联军,兵力、兵器,我军都处于绝对劣势,这注定是一场血火之战。

生死阻击

在战役中首当其冲的,是顶在最前的50军。50军曾台儿庄战役中,阻击日军20天之久。今天,面对更为强大的美军,50军官兵仍然丝毫不惧。双方争夺的焦点是白云山。这里是扼守联军前出汉城的公路枢纽,驻守此地的是我149师447团,而他们要面对的,是十倍于己的联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7日,战斗打响了。联军出动了数十辆坦克和20架飞机,对着兄弟峰阵地狂轰滥炸,轰炸过后,发起潮水一般的猛攻,一波接着一波。我军部队据险死守,一次次击退了联军进攻,但自身伤亡也不断增加。29日上午,美军依靠着猛烈的火力,终于攻上了兄弟峰的西峰阵地。447团立即组织敢死队于下午反击,又将美军赶了下去。

整整三日的战斗,联军损兵折将,却连一寸土都没占到。第二天,他们集结了3000多人和80辆坦克,再度进击兄弟峰。进攻前,美军对这个几个小山头炮击了整整一个小时,岩石都被烈焰烤得赤红。我军的工事几乎全部被毁。美军自以为没有活人了,就大胆前进,没想到刚一踏上山峰,我军的枪弹就从四面八方打来。坚守在东峰的6连,一天整整打退了敌人8次进攻,到最后,只剩下四个人了,却依然不下火线,硬是把美军的最后一攻也给击退了。

战至31日,447团出于全局考虑,主动撤出兄弟峰,加强白云山主阵地的防御。联军为了孤立白云山,先把主攻目标放在了东侧的光教山。接下来的三天,双方在光教山反复拉锯,上午你占领了阵地,下午我就反击夺回。2月3日,447团终因伤亡过大,放弃了光教山。美军以光教山为跳板,向白云山发起总攻。447团这时已损失大半,弹药几乎告罄,战士们就搬起石头砸,石头砸光了,就端起刺刀进行白刃格斗,刺刀折断了,就用枪托、拳头和牙齿,与敌人厮杀到最后一刻。

至2.5日,447团已整整拖住敌10天,歼敌1400余人。该团也已伤亡殆尽,其中二营最为惨重,880人只剩下了80人.......战后,447团被授予“白云山团”的荣誉称号!

除了白云山外,50军的其他阵地上,战士们也在拼死阻截着。在帽落山,机枪手王英,在战友大部伤亡的情况下,抱起一个炸药包,拉响引线,与数十名敌人同归于尽........在扬智里,450团光连级干部就伤亡了7人,最后由炊事班长来做代理连长。尽管如此惨烈,50军的官兵却没有人想过后退。13年前,50军(国军60军)的将士们坚守禹王山20余日,一步不退,顶住了日寇的疯狂进攻;今天,在汉江南岸,他们同样与阵地共存亡,只要有一个人活着,就绝不让敌人攻上阵地!从1月25日至2月7日,50军在汉江南岸整整坚守了14日,仅仅只让敌人前进了18公里。

鉴于50军伤亡已十分惨重,而该军任务业已完成,志司命令50军除留一部坚守汉江南岸外,其余部队撤到汉江北岸休整。

50军撤下去后,阻击的重任就落在了38军的身上。此时,东线的主力部队还未集结到位,38军必须再顶一段时间,为反攻争取时间。

眼下,美1军和9军两路合兵一处,共同压向38军的阵地。38军背水作战,弹药粮食早已供应不上,这次面对数倍于己的敌人,他们还能守得住吗?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铁血万岁军

38军,是我军的王牌部队。在第二次战役中,38军一夜奔袭74公里,穿插至三所里、龙源里一线,顶住了南北敌人的疯狂进攻,卡死敌退路,保证主力部队实施围歼。38军也因此获得万岁军的称号。而在汉江南,对万岁军的又一个考验来了。38军各部在阵地前抢挖工事,准备迎战。

我军的阻击,已经严重迟滞了李奇微的进攻计划。他下令,必须不惜一切代价突破汉江。美军于是又开始了老战术:天上飞机炸,地面炮火轰,高爆弹、燃烧弹、照明弹,无数炮弹落在了38军的阵地上。38军的工事本来都是临时抢修的,经过这么一轰,基本上都被炸光了,不少阵地被炸得只剩下了几个人。

然而,只要我军还有人活着,阵地就一定会响起反击的枪声。有的阵地双方反复争夺易手达5、6次之多。弹药打光了,我军战士就抡起铁锹与敌人肉搏,直到把敌人赶下阵地。在不大的汉江南岸阵地上,38军将士们用鲜血谱写了一曲曲雄壮的乐章:在西官厅战斗中,113师337团3连三天内击退了敌人十余次进攻,在自身伤亡过半的情况下,歼敌260余人,牢牢守住了阵地;342团1营在京安里东山扼守,一番战斗下来,前沿阵地只剩下了四个人,其中一个战士潘学仕还被炸断了双腿。

在接到撤退指令后,潘学仕自愿留下来阻击敌人,掩护战友撤离。他拖着断腿,伏在阵地上向敌人开火,在打出最后一发子弹后,他拉响了手榴弹,与冲上来的美军一起化为灰烬!在350.3高地,美军的轰炸把我军的迫击炮炮盘打散了。眼看敌人又要冲上来了,炮手傅国良竟直接用手扶起已经火红的炮筒,向敌人开炮还击。他的手被烫出了数个大血泡,鲜血直流,他也不松开,死死握着炮筒持续开炮,直至最后牺牲;同样在350.3高地,年仅18岁的小战士王启春,爬到连长身边,请求党考验他,在得到许可后,他毅然端起机枪冲向了敌群.......

凭借着誓死拼到最后一人的血性,38军在数倍于己敌人的攻击下,又整整坚守了11个昼夜。西线我军的顽强阻击,让联军在汉江南岸不足30公里的路程上整整停留了23天。

就在西线生死阻击的日子里,东线我军的主力部队终于集结完毕。一场大反攻到来了!

横城反击战

东线我军总指挥邓华,观察敌伪8师、伪5师和美2师一部,在横城以北地区冒进,已形成对其进行围歼的局面。邓华当机立断,以穿插迂回配合正面总攻的战法,包敌人的饺子。他命令下属42军向鹤谷里、上下加云进击,截断横城以北敌军南逃的退路。125师攻击横城以南回岩峰,阻挠横城之敌南下,原州之敌北上。66军从东北侧向横城进攻,40军118师和120师担任主攻,从西北侧向横城进攻。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2月11日17时,我军向敌人发起反击。担任穿插任务的117师,在夜间翻过高山密林,于12日上午6时30分成功占领鹤谷里、夏日,切断了横城北面敌人的退路。124和125两师,也按时穿插到了预定地点,截断了横城敌人南逃的退路。

与此同时,主攻的40军向正面伪8师和美2师发起进攻。我118师的任务,是要占领敌核心阵地广田村,将敌军彻底割裂。118师面前的公路,是一条丫字型的道路,两条岔路汇入一条主路,直通广田。伪军两个团分别在两个岔路部署防御。该怎么迅速突破敌人防线呢?118师师长邓岳,脑海中产生了一个大胆的想法,使用354和353两团,向两个岔路进行并肩突破,牵制住岔路上的守卫,而后再令352团,从丫字路的正中间直接穿过去。这种从战场正面进行穿插的战法,几乎没有在战争中出现过。然而邓岳却做到了,352团成功插了进去,并一路疾驰,直扑广田。我军迅速抢占制高点,向敌人进攻。广田的敌军万没想到,中国人竟如神兵天降般突然闪现,一时间四散奔逃,被我军围歼。不久后,广田被我军占领。

与118师一起进攻的120师,也在右翼攻克了圣智峰、梨木亭等地。东北侧的66军,也进占阳地村、新村、红桃山。至此,敌军的防线全面崩溃,伪军大部和美军炮兵部队被我军歼灭,残余部队沿着公路,向横城逃窜。不幸的是,我117师早就在他们的退路上等候多时了,敌人刚一出现,我军就开火拦截。敌军乱作一团,道路堵得水泄不通。就在此时,身背后突然传出了犀利的哨声,我军的总攻开始了。前堵后追,美军炮兵们吓得连炮都不要了,丢弃所有装备,爬上两侧的山峰想逃走。他们刚上山,就被早就埋伏在那里的我军战士逮个正着,轻重火力一齐招呼,打得这些美国兵晕头转向,鬼哭狼嚎。战至13日,我军基本消灭了伪8师、美2师一个营、美军和伪军四个炮兵营及其余部队,歼敌1.2万余人,取得了空前的大捷。

横城拿下后,邓华按照指示,命令大部队继续向原州方向突破,同时抽调39军向西攻击砥平里。砥平里,只是个小镇,但却是敌人东西线连接的枢纽。我军只要占领这里,就能割裂东西两线的敌人,战争的天平就会彻底倒向我们。据情报,在这里只有敌人四个营,防守很薄弱。我39军信誓旦旦,准备拿下这一据点。然而,他们还不知道,这里,将成为志愿军永远的伤心之地。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喋血砥平里

横城反击战后,砥平里的守敌出现了退缩情绪。他们请示李奇微,能不能先行撤离,以免被全歼。按照以往将领的思路,肯定就撤了,但李奇微却口气坚定,要求守军必须固守,否则别怪他不客气。

李奇微不愧是名将,他一眼就看出了砥平里的重要性,一旦这里丢失,联军将被分割切断,后果不堪设想。然而,光靠嘴说是防不住的,该怎么抵抗志愿军的攻击呢?李奇微指示守军,要将坦克和装甲车排成一圈,构筑起坚固工事,再不断向志愿军攻击路线上倾泻火力。李奇微之所以要如此,就是他看出来,志愿军攻坚缺乏重武器,面对这种“火海战术”将无能为力。

不得不说,李奇微确实是我军的劲敌。他的这个命令,使得我军遇到了极大的困难。2月13日晚开始,我军几次组织进攻,都遭遇敌密集火力拦截,伤亡很大。我军再一侦察,才得知砥平里守敌根本不是4个营,而是有5个营外加一个炮兵连,一个高炮连和一个坦克中队,整整6000多人,而我攻坚部队一共才一万人,作为攻方,兵力毫无优势。我军只有三个炮兵连支援,每门炮仅能发射20-30发炮弹,而敌军平均一门炮就打出了250发。在火力悬殊如此之大的情况下,我军战士们依然顽强进攻,于14日凌晨将敌人的防线压缩到很小的范围,但是砥平里主阵地依旧没拿下来。

转眼两天快要过去了,李奇微调动一切机动部队,不惜代价地往砥平里增援。我军阻援部队拼死抵抗,暂时拦住了援军。14日晚,我军再次攻击砥平里,虽一度攻入了街内,但因地形狭窄,兵力施展不开,敌人火力迅速封锁了突破口,予我重大杀伤,我军不得不又退了出去。

15日,已打到了第三天,砥平里还没拿下来。美骑一师赶来增援,我军虽拼命拦截,但依然有20多辆坦克冲破防线,进入砥平里与守军会合,大大增强了守军的火力。邓华决心在16日再攻砥平里,做最后一搏。但这时彭老总清醒地认识到,三天过去了,李奇微已经在纵深建立了几道防线,即便拿下砥平里,也不可能达到割裂敌人东西两线的作用了。志愿军的反击设想已经失败了,如果再孤军深入,则很可能被李奇微围歼。他果断下令,撤出战斗,并准备向三八线附近转移。

志愿军将士们踏上了北返的路程。至此,第四次战役第一阶段结束。

以退为进

砥平里的失利,使得彭老总西顶东放的设想落了空。但这并不能说明这场战役失败了,因为此时彭老总已经有了一个新的想法。为了实现它,彭老总下令各部队,以运动防御的方式逐步向三八线附近撤退。

所谓运动防御,就是以空间换时间,不计较一城一地的得失。每天在联军前进的道路上设立梯次防线,消耗、迟滞联军的进攻,在完成任务后主动放弃阵地。如此一来,联军虽然一路向北推进,但每天都被我军袭扰、拦截,伤亡剧增。本来李奇微和麦跑跑指望,靠着这次攻势一举歼灭志愿军主力,一直推到平壤、元山一带,结果现在每天只能前进一公里,夺下的阵地还都是志愿军主动放弃的,仿佛被人牵着鼻子走。

所以,尽管联军夺回了仁川、汉城,却依然饱受外界的批评。五星天皇麦跑跑急眼了,又在记者会上大放厥词,说要扩大对中国的战争,要轰炸中国内地城市,还扬言要打赢中国,必须使用原子弹!他的话震惊了世界,不少盟友打电话给白宫,询问总统杜鲁门是不是真的打算跟中国全面开战。杜鲁门很是尴尬,他早就厌烦了这个目中无人、口无遮拦的麦跑跑,于是通过广播,解除了麦跑跑联合国军总司令的职务。麦跑跑6年的天皇生涯,就此终结。

那么,我军为什么要实行运动防御往三八线靠拢呢?这是彭老总设的一个局。彭老总打算用两个月,有节奏地引诱联军到三八线附近。到那时,敌人攻势已成疲态,而我们的援军恰好赶到,我军就可以顺势发动强大反攻,再度给敌人致命打击。

转眼两个月过去,到了4月21日,我军已撤到了三八线附近的在开城、长湍、高浪浦里、

涟川、华川、杨口、元通里、杆城一线。就在联军摸索前进的时候,我军后续梯队19兵团、3兵团,休整完毕的9兵团,以及新调的炮兵师和装甲兵,都已陆续抵达战场。三八线周围,中朝方面已秘密集结了14个军近百万人的部队,形成了一张大网。刺刀擦亮、枪炮上膛,战士们日夜望着南方,枕戈待旦。朝鲜战场我军最为猛烈的攻势,即将到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欲知后事如何,请收看抗美援朝系列下一期:铁血碰撞,第五次战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