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89年,美国海军在海上巡逻时,通过探测器发现了一头叫声独特的灰鲸,它发出的声0波频率为52赫兹,远高于其他鲸鱼。此后10余年,海洋哺乳生物学家威廉·沃特金斯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对这头鲸鱼展开了漫长的追踪,他们发现独特的叫声使得这头鲸鱼宛若浩瀚汪洋中被遗忘的一座孤岛,它没有同伴,常常独来独往,也不会在一个地方长期生活。
这头被追踪的鲸鱼被称为“Alice”,但在互联网上,更多人在提及它时,似乎更乐意用“世界上最孤独的鲸鱼”来代称。人们执拗地相信,这头独居的鲸鱼一定备受孤独煎熬,而它之所以在不同的海域流连穿梭,是为了找到与自己同频共振的同类。
△2023年4月19日,南极洲。破浪而出的鲸鱼的尾巴为两名划船的赏鲸人提供了天然的相框。(图/视觉中国)
曾经很长一段时间,Alice引起了社会的广泛关注,诸多艺术家围绕Alice创作了与孤独、守望等情绪有关的音乐、画展和纪录片,它一度成为海洋鲸类中的“网红”。直至2004年,威廉·沃特金斯因癌症去世,有关团队对Alice的追踪才戛然而止。此后20年间,人们无法再通过系统的报告了解这头鲸鱼在海洋中的生活,它也渐渐从人类世界抽身,孤独远行。
当然,这并不意味着Alice彻底成为了“过气明星”,它仍是深海之中鲜有的有名字的鲸鱼。只不过,如今追求极致的视觉体验以及心灵震撼的人们有了更多选择,他们不仅可以乘船追踪Alice的身影,也可以在汪洋中寻觅蓝鲸、虎头鲸、抹香鲸等诸多鲸鱼的踪迹。这些人,在追鲸的过程中,也追梦。
鲸鱼,离人越来越近
与女友Kat相恋7年后,视频博主Sid决定向女友求婚。在正式求婚前,他计划先带女友前往北海道观看鲸鱼。此前,女友曾多次向他提及小时候经常做梦梦到的一头鲸鱼:体形庞大,经常在靠近自己的地方游动,有时甚至近到似乎伸手就能触摸它。
Kat并未在现实生活中见过鲸鱼,在她的想象与认知中,鲸鱼是一种很神奇的生物,它们体形庞大,活跃在电视和报纸中,却很少在现实生活中出现。不仅如此,人们靠近它们时,不仅不会因为它们庞大的躯体便心生畏惧,反而会觉得温柔。这种与人类同属于哺乳动物的海洋生物,似乎天生就带着温柔和怜悯之情。
虽然不清楚频繁出现的梦境意味着什么,但在现实生活中,Kat不止一次同Sid重复道:“我感觉见到鲸鱼的那一刻,会有特别的事发生。”
在Sid的安排下,Kat登上了前往北海道的轮船。他们并肩站在水汽升腾的海面上,静静等待鲸鱼跃出海面的那一瞬间。这是一个漫长且充满随机性的过程,没有人能保证鲸鱼一定会在船只停留时跃出水面,合适的时间、天气以及爆棚的运气,是看到鲸鱼的必备条件。
好在,上天眷顾了Kat和Sid,他们在船只驶向海洋深处时,看到了跃出水面的鲸鱼。它甩动着硕大的尾巴,并通过喷气使海水呈伞状散开。那是一个难以形容的场景,但Kat的脸上难以自抑的激动和喜悦,足以说明Sid的求婚前奏十分成功。后来,Sid将女友带至公园花圃处,许下了求婚诺言:“它(鲸鱼)带来了我,我也成为了它。”
在短视频平台上,Sid不是唯一将鲸鱼与爱情结合起来的人。有许多人在短视频平台分享了自己在海洋馆内,在鲸鱼的见证下向恋人表达情感的一幕,而这也是现代社会利用鲸鱼获利的方式之一。除此之外,随着航海技术进步以及海洋资源开发,人们还研究了诸多与鲸鱼有关的商业活动,比如开创鲸鱼主题乐园、开辟观鲸旅游路线等。
诸多尝试下,鲸鱼与人类的距离越来越近。它不再是一种存在感很低的海洋哺乳动物,人们在观看鲸鱼的同时,也开始逐渐了解鲸鱼。
在国内,也可以看到鲸鱼
在有关鲸鱼的视频的影响下,汤星在去年心生了观看鲸鱼的想法。
观看鲸鱼之前,汤星对鲸鱼的了解并不多,她只是隐隐约约地感觉鲸鱼是一种神秘但充满浪漫色彩的海洋生物。后来,她又断断续续地了解到鲸鱼的一些其他特征,比如它们是海洋里的哺乳动物,捕食时经常成群出没,且拟定绝妙的捕猎计谋。
所有信息中,尤让汤星感到吃惊的是游客无须出国,就能在国内看到鲸鱼。此前,她同国内诸多游客一样,认为如果想在大海上观看鲸鱼,就要奔赴临海国家。
汤星与男友相约在清明节期间前往北海涠洲岛观看鲸鱼——这是位于广西北海的一座小岛。
正式出发前,汤星通过上网了解到在涠洲岛附近出没的鲸鱼种类为布氏鲸。这是一种不常在水面游动且具有一定掠夺性的鲸鱼,成年后的体长可超过10米,目前广泛分布于太平洋、大西洋和印度洋海域。
除此之外,她还在上网检索有关涠洲岛观鲸的攻略时注意到,有不少商家发布信息承诺,如果出海未看到鲸鱼,可以为游客办理退票。后来,她在游览过程中了解到,这些许诺可以办理退票业务的商家多在当地从事私人快艇业务,并非官方工作人员。
汤星介绍道,在涠洲岛,游客观看鲸鱼有两种选择:其一是乘坐官方游艇,在不超过官方规定的海里数内进行观看;其二是乘坐私人快艇,在私人带领下进入更深的海域进行观察。两者相较而言,前者更安全,但因为行驶海域受限,且出海时间只有2个小时左右,所以看到鲸鱼的概率较低。后者虽很少受时间和海域限制,看到鲸鱼的概率较高,但安全系数有待考量。
△每年12月至次年4月是鲸鱼最为活跃的时间,出没涠洲岛海域也最为频繁。(图/视觉中国)
4月5日,汤星和男友抵达北海市。他们通过官方渠道购买船票登上涠洲岛,后又乘坐游艇前往海上寻找鲸鱼的身影。等待登船时,汤星等人碰见了一批刚从海上返回的游客。他们兴奋地询问对方是否在海面上看到了鲸鱼,却被告知茫茫海面上根本没有鲸鱼的身影,只有浪花拍打水面。
得知答案的汤星有些失落,但当她在网上查询到布氏鲸通常在下午5点左右在海面上捕食,与她的出海时间重合时,她内心的希望再次被点燃。
游艇驶出1个小时后,海面上始终没有出现鲸鱼的身影。船长告诉众人,鲸鱼出现前夕会有浪花,但因海上有风且浪花不断,所以他也无法判断鲸鱼是否会出现。
众人失望之余,有一名游客惊呼道:“那儿是不是鲸鱼?”一时间,大家的目光都被该名游客吸引,顺着他的目光,汤星在天与海的交接处看到了一个快速行进的、与鲸鱼头部形状十分类似的黑影。但很快,船长告诉大家,那个黑影只是一艘私人快艇,布氏鲸不会在海面长时间逗留。
通过船长的介绍,汤星了解到私人快艇在载人观鲸时,会将游客载至毗邻涠洲岛的斜阳岛,该岛屿附近有更多鲸鱼出没。观鲸时,私人快艇的驾驶员还会带着游客在海面上追着鲸鱼狂奔,有些驾驶员还会在鲸鱼进食时突破安全距离,以方便游客拍照。
在汤星等人一起等待鲸鱼浮出水面时,一艘私人快艇从远方快速驶来。这惹得游艇上的众人纷纷不满,大家禁不住抱怨对方自私,完全不考虑机器的轰鸣声会惊扰鲸鱼,破坏其他游客的观鲸体验。
汤星能理解部分人乘坐私人快艇观看鲸鱼的想法,但也认为不能忽视这一行为背后存在的问题。她认为:“这不仅不利于个人安全保障,还会对鲸鱼的生存环境造成毁坏。很显然,发动机轰鸣的声音会使鲸鱼受惊,甚至伤害到它们。”
鲸鱼跃海,生好运
出海将近2个小时,汤星和船上其他游客终于在距离船体20余米处看到了鲸鱼的身影。它就像海洋里的精灵一般,短暂出现数秒,又快速消失。
在鲸鱼浮出水面的瞬间,船上众人都不由得爆发出统一的“哇”声。在人们着急寻找手机、相机记录的瞬间,鲸鱼又快速潜入水下,前后时间只持续了不到1分钟。一时间,船上遗憾声连连,不少游客表示手机尚未打开,鲸鱼已经消失不见。
对于这种情况,汤星建议,如果到海面上观赏鲸鱼,最好选择快速拍照的方式,避免出现没有拍到照片,也错过了观赏时间的窘况。
在海上,汤星前后3次看到了鲸鱼的身影。最远时,两者之间的距离超过20米;最近时,不过3米左右。
汤星清楚地记得距离鲸鱼最近的那一次,船长驾驶游艇带着众人缓慢移动,等双方的距离只剩下3米左右时,大家已经不由自主地开始屏气。船长告诉众人,鲸鱼正在围着游艇游动,这让众人既感到紧张又心生期待。
虽然鲸鱼最后并未在游艇附近浮出水面,但汤星和众人还是较为幸运地拍到了鲸鱼捕食的画面。船长告诉众人,他在海上航行已经近3年,但多数时候只能看到鲸鱼留下的一片背鳍,看到鲸鱼捕食的画面不过五六次,近距离接触鲸鱼的次数更是少之又少。这让汤星和众人不禁由衷地感到幸运。
观看完鲸鱼的当天,汤星就将手机屏保设置成白天拍摄到的鲸鱼,并将图片和视频分享到朋友圈。不少朋友在这条朋友圈下评论“求好运”“求上岸”“求涨薪”,这让汤星觉得“似乎‘鲸鱼跃出海面’这一稀奇的景象,让人们获得了祝福的力量”。
如今,每次感到疲累时,汤星就会打开手机看一眼屏保。手机里的鲸鱼虽然是静止的,却让她瞬间想起当天观看鲸鱼的鲜活场景,这让她感觉再次获得了力量。不仅如此,她在此次观鲸活动后,还重新开始审视生活中的矛盾。浩瀚的大海以及神秘且庞大的鲸鱼让她深刻感知到人类在自然界的渺小,她说:“一切因工作、家庭而产生的犹疑和纠结,在自然面前,都显得微不足道。”
但汤星也承认,观鲸虽然让人感到震撼,但其本质仍是一种观景行为,其产生的刺激远低于蹦极、跳伞等极限项目。除此之外,观鲸也具有极大的不确定性。它宛若盲盒一般,游客在开盲盒之前,并不知道盲盒内的答案是“观鲸成功”还是“失望而返”。
汤星计划尝试一些新的项目,她期待能调动所有感官,享受极致体验。
编辑:道喵叽
校对:遇见
排版: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