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岱岳区角峪镇把矛盾纠纷排查化解作为加强基层社会治理的重要手段,探索实施“乡村振兴指导员+网格员+街巷长”的“两员一长”联动机制,搭建起矛盾纠纷排查化解的“前沿哨所”,充分激活基层治理新效能。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基层工作千头万绪,矛盾纠纷化解工作如果单纯依靠村干部来解决,很难做到“面面俱到”。角峪镇动员群众成为基层治理的主体,将原来的一方“管”转变为多方“治”,推动基层治理从“反应式管理”走向“参与式治理”。

在角峪镇兴隆村,土地流转曾是村集体心头的一大难题。2021年,兴隆村计划进行土地流转以发展合作社经济,然而这一计划却遭遇了村民的强烈反对。村民们担心土地流转后自己的利益受损,不愿意配合。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角峪镇兴隆村村民刘风如说:“当时村里想着土地流转,我坚决不同意。因为种的树已经结果了,已经得到实惠了,所以我不愿意。”

面对村民的疑虑和担忧,“两员一长”通过入户走访、召开座谈会等方式,与村民们进行了深入的沟通和交流。他们详细解释了土地流转的利益机制、合作社的经营模式和未来发展规划,成功转变了村民的观念。最终,村民们以土地、资金、劳务等形式入股,共同参与到草莓大棚的建设和运营中。如今,草莓大棚已经成为兴隆村的特色产业,为村民们带来了丰厚的经济收益,实现了“家门口”致富。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角峪镇兴隆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刘乐祥表示,“通过‘两员一长’在村中协调工作,我们成功流转土地100亩,建了17个草莓大棚,以前100亩的土地承包费9000元,现在是135000元,翻了15倍。”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决好群众的“关键小事”,角峪镇建立“三级”网格组织体系,以“管理权限下放、管理力量下沉”为原则,建立镇、管区、村“三级”网格组织体系,将每名领导干部、机关干部、“两委”干部落实到每一个区域,构建起“全域覆盖、广泛参与”的人民调解网络。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位于角峪镇鹿角村的角峪220千伏变电站项目是角峪镇支持建设的重点项目,对于改善泰安东部地区的电网结构、提高地区供电能力及可靠性具有重要意义。然而,在项目启动初期,土地征收问题却成为了制约项目推进的“拦路虎”。面对当地村民的利益诉求和担忧,“两员一长”充分发挥作用,积极协调各方利益,多次组织召开协调推进会,深入群众家中讲解工程建设的重要性以及民事赔偿相关政策,消除村民的顾虑和担忧。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角峪镇人大主席、埠上管区网格长陈健表示,“我们运用‘两员一长’工作模式,协调管区、村、公安、电力等多个部门,针对工程中遇到的问题,具体分析研判处理,在保障群众利益的基础上,保障了项目正常推进。”

实施“两员一长”网格管理以来,角峪镇将网格打造成发现问题、化解矛盾、消除隐患的“第一前沿阵地”。全镇信访案件保持总体下降趋势,初信初访案件化解率达到98%,人民群众幸福感、安全感和获得感明显上升。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角峪镇党委书记孙丽丽表示,“‘两员一长’是我们从镇情实际出发,围绕党建引领,贯穿中心工作和基层治理基础上提出来的创新工作机制。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牢牢抓住新时代‘枫桥经验’的核心要义,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唤醒党员意识、激发党员队伍活力,推动‘两员一长’工作机制走深走实,在探索基层治理新路径上贡献角峪力量,展现角峪担当。”(图片来源 角峪镇人民政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