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生活在一个确定的宏观世界里,何为“确定”?也就是说万事万物都实际存在,也就是爱因斯坦提出的“实在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举个例子就明白了,一辆小汽车停在路边静止不动,它就在那里,即使你不看它,小汽车也是在那里,这是毋容置疑的。这就是“实在论”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

如果我告诉你,当你不看那辆小汽车时,小汽车有可能就不在那里了,有一定的概率出现在月球上或其他任何地方,而当你想看一看小汽车是否还在那里时,小汽车就会从“无所无在”的状态坍缩为唯一的状态,也就是你看到的小汽车静止的状态。

你对我的说法有何感想?是不是会认为我在疯了?甚至认为我是“”?

神经病

但是我一点也没有疯。在量子世界,还真的是那样,如果小汽车是量子世界的物体,真的会出现上述那种现象。

更加疯狂的是,纯理论分析,即便是在宏观世界的小汽车,也有可能出现上述那种现象,只不过出现的概率非常低,需要极其漫长的时间才可能出现一次,甚至直到宇宙灭亡也不会出现一次。

这就是诡异的量子世界,完全颠覆了我们的传统认知,甚至我们熟知的因果律在量子世界都完全失效了。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著名的电子双缝干涉实验就是最好的证明,单个电子可以同时表现为粒子和波的特性,但我们不观测时,电子就会表现为波的特性,同时穿过两条狭缝,然后自己与自己发生干涉,进而产生多条干涉条纹。

而当我们想知道电子是如何同时穿过两条狭缝时,电子就好像猜到了人类的想法,“乖乖”地表现为粒子的特性,并没有同时从两条狭缝穿过,而是从某一条狭缝穿过,干涉条纹也随之消失了。

电子为何有如此特性,为何能同时表现为粒子和波的特性?人类的观测行为为何会影响到电子的状态?

哥本哈根学派的解释是,任何微观粒子都具有不确定性和叠加态,都只能用波函数来描述,本质上就是“概率波”,也就是说,电子的本质其实是波,而不是粒子。我们观测时看到电子是粒子的状态,只不过是电子波动到某个局域时的一种表现而已,我们看到的只是电子的局域性,事实上电子具有“全域性”。

说白了电子无处不在,我们观测时只是恰好看到了电子拥有的状态。

把电子看成一种波,确实能很好地诠释电子双缝干涉实验,但也有科学家提出了更激进的观点,认为电子确实可能同时穿过了两条狭缝,而在这个瞬间,宇宙一分为二,电子并不是在同一个宇宙同时穿过两条狭缝的,而是在不同的宇宙进行的。这就是平行宇宙理论

如此激进的观点,在当时被认为是彻头彻尾的鬼话。不过随着量子力学的不断发展,尤其是像弦理论等前沿理论的出现,人们意识到平行宇宙理论或许不是那么疯狂,或许真的存在无数个平行宇宙。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其他的宇宙到底是什么样子的呢?有科学家认为,平行宇宙其实距离我们并不遥远,甚至就在你我身边,但无论如何我们都察觉不到它们的存在,因为我们处于完全不同的宇宙。

在某一个平行宇宙里,或许就有一模一样的你,只是你们的人生经历会有所不同。比如说,现实世界的你或许穷困潦倒,但平行宇宙里的你早就是亿万富翁了。又或者在我们的宇宙里你是老师,而平行宇宙里的你却是医生。

更不可思议的是,现实生活中,我们的每次选择都会分裂出平行宇宙。现实生活中我们时刻都在做出不同的选择。比如说,早上闹钟响了之后,我们会选择起床还是再偷懒再睡几分钟吃完早饭准备上班时,我们会选择究竟穿什么衣服。

离开家来到大街上的十字路口,我们会选择直行,左拐还是右拐......

在每次选择时,都意味着抛弃了其他选择项。但这并不意味其他选择项不会出现,它们仍旧会出现,只是出现在了其他宇宙里,出现在平行宇宙。

这也就意味着,现实生活中任何可能性都会出现,而且一定会出现,只是会出现在不同的宇宙里。

这其实与量子力学的核心不确定性不谋而合,在量子世界拥有无限多的可能性,只要时间足够长,任何可能性都会出现。

就像量子涨落那样,在极短的时间里,真空能“凭空”衍生出虚粒子对,而且时间越短,量子涨落的能量就可能越大。这就意味着,在足够长的时间里某个极短的瞬间,有可能涨落出整个宇宙的能量,而这就是宇宙的起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