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6日,十四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九次会议表决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学位法自2025年1月1日起施行。教育被普遍认为是一个国家的立国之本和兴国之基,它对于培养人才、促进社会进步、推动经济发展和维护社会稳定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确保教育的健康发展,一系列法律制度被建立起来,以提供坚实的保障。那么我们国家与教育有关法律还有哪些?新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学位法》又有哪些值得我们关注的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教育相关法律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于1995年3月18日通过,后经多次修正,最近一次修正是在2021年4月29日。该法规定了教育的基本方针、任务、体系、教育权责、教育投入与条件保障、教育对外交流与合作等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1986年4月12日首次通过,2006年进行了全面修订,旨在保障所有适龄儿童、少年接受九年义务教育的权利,规定了义务教育的实施、学校、教师、经费、管理等方面的内容。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师法》:1993年颁布,1994年实施,旨在保障教师的合法权益,提升教师队伍的思想品德修养和业务素质,规定了教师的权利与义务、资格与任用、培养与培训、考核与奖励、待遇与保障等内容。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学位法

《学位法》是对中国学位制度的法律规范,旨在培养高层次人才,规范学位授予活动,保护学位申请人的合法权益,保障学位制度的有效实施,促进教育、文化和科学技术事业的发展。

01 三级学位制

中国实行学士、硕士、博士学位三级学位制度。学士学位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授予;硕士和博士学位则由国务院授权的高等学校和科学研究机构授予。包括学术学位、专业学位等类型,按照学科门类、专业学位类别等授予。

02 学士学位

接受本科教育,通过规定的课程考核或者修满相应学分,通过毕业论文或者毕业设计等毕业环节审查,表明学位申请人达到下列水平的,授予学士学位:

(一)在本学科或者专业领域较好地掌握基础理论、专门知识和基本技能;

(二)具有从事学术研究或者承担专业实践工作的初步能力。

03 硕士学位

接受硕士研究生教育,通过规定的课程考核或者修满相应学分,完成学术研究训练或者专业实践训练,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表明学位申请人达到下列水平的,授予硕士学位:

(一)在本学科或者专业领域掌握坚实的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

(二)学术学位申请人应当具有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专业学位申请人应当具有承担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

04 博士学位

接受博士研究生教育,通过规定的课程考核或者修满相应学分,完成学术研究训练或者专业实践训练,通过学位论文答辩或者规定的实践成果答辩,表明学位申请人达到下列水平的,授予博士学位:

(一)在本学科或者专业领域掌握坚实全面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

(二)学术学位申请人应当具有独立从事学术研究工作的能力,专业学位申请人应当具有独立承担专业实践工作的能力;

(三)学术学位申请人应当在学术研究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专业学位申请人应当在专业实践领域做出创新性成果。

05 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

学位申请人、学位获得者在攻读该学位过程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经学位评定委员会决议,学位授予单位不授予学位或者撤销学位:

(一)学位论文或者实践成果被认定为存在代写、剽窃、伪造等学术不端行为;

(二)盗用、冒用他人身份,顶替他人取得的入学资格,或者以其他非法手段取得入学资格、毕业证书;

(三)攻读期间存在依法不应当授予学位的其他严重违法行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