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伯利亚地区的西方是乌拉尔山脉,东侧是杰日尼奥夫角,北及北冰洋,西南与萨克斯坦中北部接壤,南方则联通外蒙及外兴安岭。其总面积大约为一千三百万平方公里,除却有一小片土地属于哈萨克斯坦之外,绝大多数西伯利亚地区归属于俄罗斯。

我们知道,俄罗斯幅员辽阔,其总面积约为一千七百万平方公里。也就是说,除了东欧地区的四百万平方公里的土地之外,俄罗斯的主体是由西伯利亚构成的。自古以来,国家获取国土的难度是相当高的,俄罗斯前身莫斯科公国是如何凭借一隅之地获取如此辽阔的幅员呢?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今天,我们就来聊聊俄国取得西伯利亚的过程。

首先要说的,是中原王朝与西伯利亚地区之间的关系。从古至今,西伯利亚地区的气候环境都是相当恶劣的,并不适合人类居住和耕种。所以在长久以来,中原王朝对西伯利亚平原兴致缺缺,极少会有皇帝关注到这片贫瘠的土地。

汉朝时期,中国人最远到达过西伯利亚南侧的贝加尔湖。《汉书》中所记载的贝加尔湖,其实就是传说中无边无际的“北海”。后来,有人绕着“北海”兜了个圈子,发现这里并不像想象中那般辽阔,于是便改称其为“小海”。

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汉朝人对西伯利亚的认知是相当浅薄的。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唐朝时期中国发展迅速,在国际中的声望颇高,一度到了万国来朝的程度。不过,即便如此,唐朝人对西伯利亚的探索依旧十分有限。

当时的探险家将东方、西方、南方三个方向探索到极致,唯独前往北方的探险家止步于西伯利亚。原因很简单,不论是向东、西还是南方进行探索,旅人都能在沿途获得补给。可在当时,西伯利亚平原上除了一些少数民族居住的聚落之外,大多区域都是杳无人烟的无人区。以当时的科技水平,想要探索这样的无人区无疑是痴人说梦。

元朝是中国历史上最强大的王朝之一,蒙元军马的铁蹄曾最远到达北冰洋之畔。不过,这并不意味着元朝已统治了整个西伯利亚平原。元朝人对西伯利亚的探索仍十分有限,虽然王朝曾先后四次派出探险队深入西伯利亚,每次都用了几年的时间来到北冰洋。然而,岭北行省的管控范围绝没有探险家们走过的区域那般辽阔。

历代统治者,都阴差阳错地错过了统治西伯利亚的机会。上天将最后的机会留给开拓意识比较强的清朝统治者,可清朝皇帝也没能抓住这一机会。有清一朝,即便是最强盛的时期,其北部边境也仅在外兴安岭一线,根本没能深入西伯利亚。

或许,在古代统治者看来,西伯利亚这样的地区,统治成本和回报完全不成正比。西伯利亚适于耕种的时间比较短,耕种出来的成果也不尽人意。与其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在天寒地冻的极北之地,倒不如将精力放在富庶的内陆地区。

这样的思想,影响着一代又一代古代君王,以至于,到了清朝时期,仍没有皇帝看到隐藏在西伯利亚平原背后的巨大价值。正因为中原王朝忽视了西伯利亚平原,让这片土地常年处于地广人稀的状态,所以该地区成了耐寒民族安居乐业的乐土。

十五世纪,曾令东欧和西北亚闻风丧胆的金帐汗国就像是行将就木的老人一样,等待着历史的遗弃。在一场政变之后,金帐汗国被分裂为克里木汗国、阿斯特拉罕汗国、西伯利亚汗国、喀山汗国等独立的国家。金帐汗国的分裂,让野心昭彰的莫斯科公国大喜过望。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古老的游牧血统与北方民族的历史告诉伊凡家族,分裂意味着机遇。金帐汗国的没落,使莫斯科公国得以迅速崛起。

在整合了周边的土地之后,伊凡四世带领家族完成了从公国到沙皇俄国的转变。伊凡在国内实行集权统治,将国家划分为由贵族和领主管辖的普通区,以及由沙皇管辖的特辖区。从1565年开始,伊凡家族便开始逐步扩张对特辖区的统治力,从贵族和领主们手中收回大权。

据悉,当时总共有四千多名贵族被夺权,从此,沙皇俄国伊凡家族一家独大,顺利地完成了集权。十六世纪中叶,对于沙皇俄国的崛起来说是个关键的节点。当时,坐落于伏尔加河中游的喀山汗国被沙皇俄国兼并,使沙皇俄国的实力迅速膨胀。

在此之前,蒙古的力量始终凌驾于沙皇俄国之上。然而,喀山汗国遭到兼并的事实,让沙俄完成了反超,沙俄成了这片土地上最强大的势力。随即,伊凡皇帝发动南征,将位于伏尔加河下游、南高加索地区的阿斯特拉罕汗国一举歼灭。在扫除了阿斯特拉罕汗国之后,沙皇俄国距离乌拉尔山脉以东的西伯利亚仅有一步之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从金帐汗国中分裂出来的西伯利亚汗国虽拥有辽阔的西伯利亚草原,但其人口总量却仅有区区二十万。西伯利亚汗国不但在人数上不占优势,在文明上也大幅落后于沙皇俄国。除了位于西伯利亚汗国贵族阶层的蒙古人、鞑靼人和突厥人之外,其余国民依旧以原始部落的形态生存着。因此,沙皇俄国轻而易举地兼并了西伯利亚汗国,坐拥西伯利亚草原的落后国家终究被时代所抛弃。

最戏剧性的是,为了对付西伯利亚汗国,沙皇仅招募了一支哥萨克探险队,便完成了将西伯利亚全境并入版图的任务。1598年,西伯利亚汗国终究没能挺过十六世纪,在发动了零星抵抗后被沙皇所灭。有人说,凭借兼并西伯利亚汗国的威名,伊凡四世获得了“雷帝”的外号。也有人说,之所以伊凡四世被称作“雷帝”,是因为他出生的那一天天空电闪雷鸣。还有人说,伊凡四世的手段如雷霆一般,所以才会被唤作“雷帝”。

当然,这些都不重要,自伊凡四世以后,莫斯科公国已不再是依附于强国的附属国,而是雄踞世界的庞然大物。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继伊凡之后的沙皇,并未停止进取的脚步。当时间来到十七世纪,当时沙皇俄国的领土已跨越了西伯利亚西部平原与中部高原的分界线,俄军跨越叶尼塞河,来到这片大陆的尽头——鄂霍次克海。在沙俄的征服之路上,几乎没有遭遇到任何阻碍。沿途的每一个聚落,都是原始的、落后的游牧民族,在碾压性的力量面前这些部落只能选择俯首称臣。

相比于中原王朝的帝王,沙皇更舍得在西伯利亚这片“贫瘠”的土地上进行投资。或许是伊凡家族的血统使然,亦或是身为王者对土地的扩张欲望,不论西伯利亚地区有多么寒冷,有多么不适宜居住,只要是沙俄士兵能够踏足的土地,沙皇都有兴趣将它们画进版图。

我们知道,西伯利亚地区在一年的大多数时间里都保持着冰天雪地的环境,寻常的农作物根本无法在这片土地上耕种。虽然西伯利亚的地下有丰富的矿产资源,但在上世纪以前还没有出现能够运载大量矿产的火车和铁路。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既是如此,沙皇能凭借这片土地获得多少利益呢?利益的来源又是什么呢?

答案是皮毛,名贵的耐寒动物的皮毛。因为地广人稀,所以西伯利亚地区的自然风貌被最大限度地保留下来,无数野生动物将此地作为安家的乐土。欧洲上流社会盛行的皮毛,在西伯利亚平原上比比皆是。只要能掌控西伯利亚平原,就能获取到源源不断的皮草。

除此之外,扩张西伯利亚的成本相当低廉。前文我们也说过,在控制西伯利亚的过程中,沙俄根本没有出动多少兵力。西伯利亚平原上,基本不存在值得兴师动众的军事力量。只需一些金钱,就能驱使那些探险家被组织起来,为沙俄皇帝平定部落。

在沙俄横扫西伯利亚平原期间,无数探险家或自发或受官方鼓励,自愿成为沙皇的先锋队。所以说,在莫斯科公国崛起的过程中,反倒是西伯利亚平原这片广袤的土地是最容易获取的,被沙皇轻而易举地收入囊中。

与这一情况相类似的,就是沙俄越过白令海峡,不费吹灰之力地控制了整个阿拉斯加。这些土地,往往会被权力所忽视,成为不受统治者待见的真空区。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一结果呢?难道沙皇拥有比中国皇帝更长远的眼光和见识吗?

绝非如此。

之所以沙俄帝国能够轻松控制西伯利亚,根本原因在于沙皇对土地的执着和热望,这种毫不“挑肥拣瘦”的精神,直接让俄国获得了辽阔的幅员。至于今天俄罗斯从西伯利亚平原上获取的丰富资源,想必当时的沙皇也没有预料到。

参考资料:

【《西伯利亚历史变迁》、《蒙古帝国的衰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