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上的劳动工种千千万,但并不是每一项都会得到别人的理解和尊重。今天我们就来看看印度的一份工作。这份工作需要人们打开污水盖、或者路边的井盖,爬入臭气熏天的下水道中,徒手打捞出秽物,达到清理的目的。

也许它说不上有多奇葩,但是这份工作仍然存在印度社会,甚至工业化程度较高的孟买都还有,这才是最让人大开眼界的地方。这些亲自下管道内打捞污物的人们,被人们称为"下水管清道夫",也有人蔑称他们为"捞屎佬",他们做的是最脏最累的活,一天工资最高却只有32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环境恶劣、客观设备落后:捞屎人的不易之处

印度因为没有经历过激烈的社会变革,所以很多糟粕依然保留至今。例如种姓制度的留存。在这种大背景下,那些"贱民"几乎无法获得有尊严的工作。

虽然印度的法律已经废除了种姓制度的相关内容,但是等级观念已经刻在了人们的骨血中,世世代代留存了下来。

那些从乡下来的"贱民",初到城市中谋生,因为没有受过良好的教育,也没有工会或其他社会组织愿意帮他们,他们只能选择那些肮脏的工种,穿梭在城市中谜一般的下水道中,忍受着恶臭的侵袭、病毒和细菌的威胁,换取一份微薄的收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如果他们想要换一份工作,几乎没有人愿意雇用这些"贱民"。万般无奈中,他们只能继续做这些出卖苦力的活。作为社会"最低贱"的群体,他们去做"捞屎人"是一件在别人看来再正常不过的事。

工作时,因为缺少口罩、手套、防水裤等,他们只能在没有任何防护装备的情况下就进入下水道。有些人会选择喝一点酒壮胆,以麻痹自己的神经,减轻臭味对神经的刺激。更多的人是穿着正常的衣服、或者短裤,就下到令人作呕的化粪池、污水渠中做事。

在那些这些常人想都不敢想、避之不及的地方,"捞屎人"不仅要面对味觉上的冲击,还得忍受在污水中长期浸泡而感染上的皮肤病。这些下水道中,不仅留存着人们难以直视的物体,还有人们肉眼无法看到、难以想象的化学物质。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有些捞屎人因为常年做这份工作,最后因为患上肝病去世了。这只是印度千万捞屎人中,再常见不过的一幕。对这些人来说,污水、恶臭,都抵不过这些常年密闭环境的有害气体、以及高浓度的沼气。很多人一下去,就永远爬不上来了。

虽然有点蜡烛测氧气的方法,但是这个方法不是万能的。更多的有害气体深藏于淤泥中,人们在底下行走、搅动,有毒气体便窜了出来,瞬间就能夺去他们的性命。

除了环境恶劣、设备落后这些客观条件之外,来自枕边人的嫌弃,加剧了这份工作精神上的折磨。很多人表示,就算自己几天不做事,身上那股味道也无法消散,连妻子都嫌弃自己。

根据之前印度出示的一份数据显示,平均每5天,就会有一个捞屎人因为工作去世。但是这些数据并不被大家认可,有些民间机构经过研究和统计,出了另一份报告。在这份数据中,实际上平均每2天就有人去世。很多人相信,后者才是更真实的数据。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改变正在进行,或许未来可期

1993年,印度通过了有关种姓制度的律法,禁止雇佣捞屎人的法律也已经建立。但是由于根深蒂固的传统原因,律法的执行情况并不如人意。这些雇佣捞屎人的企业,经过层层的包装,执法部门很难追究每个人的责任,于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成了每个人心照不宣的秘密。

2014年,印度政府又通过律法,规定下水道清洁工必须发放安全设备。否则雇主会被追究相应的责任。然而,执行的情况依旧不理想,民间机构的数据显示,大约80%的管道清洁工会在60岁之前就去世,每个月就有约25名工人因工作去世。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这里多提一句,印度的"捞屎人"多为男性,至于那些处在种姓制度最底层的女性,则多为旱厕的清道夫。虽然印度整体的城市化水平不高,但是以他们大城市的发达程度来说,用机器取代人工捞屎其实并不是问题。换句话说,其实他们并不是没有能力解决这个问题,而是因为种姓制度的存在,所以解决的进展非常缓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