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08月21日 农林卫视《中国农资秀》记者朱锦鹏有幸采访了华南农业大学教授张承林。此次采访,张承林教授向我们介绍了中国水肥一体化发展进程、优势、典型案例以及未来发展趋势;中国液体肥料的发展进程、优势以及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水肥一体化的发展进程,从最开始的水肥一体化概念的启蒙宣传,到逐渐大规模推广应用,到现在我们已经能够实现智能控制的水肥一体化,我国水肥一体化技术在不断应用与推广的过程中逐渐走向成熟。而水肥一体化所具有的高效省工、节水节肥以及使农产品提质增产的优势,让它成为未来中国农业不可或缺的技术。

作为水肥一体化核心部分的液体肥料,具有成本低、易配方、更环保以及易制多功能肥料和适配自动化施肥这五大优势。张承林教授认为液体肥料是我国未来农业肥料发展的方向。同时张承林也提出液体肥料作为一种新型肥料,种植户对它的使用观念需要慢慢的转变,液体肥料的行业发展仍需进一步规范完善。华南农业大学张承林教授团队站在液体肥料产业化的角度做科研,为液体肥料最后一公里的施用问题不断探索。

阅读本篇文章大约需要8分钟。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华南农业大学教授 张承林

记者:在您看来,水肥一体化应该如何理解?中国水肥一体化的进程是怎样的?

张承林:水肥一体化在中国的情况是这样的:从广义来讲,就是肥料兑水用;狭义来讲,是通过灌溉管道去应用,我们常见的滴灌、微喷灌都通过管道输水,对水进行加压。

因为越来越多人认识到,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比如说节省劳动力、节肥节水、增加品质、更高产,国家也在推广这个技术。所以我认为有这几个阶段:早期的启蒙宣传教育;中期的肥料的配套,更大规模应用;第三个阶段,肥料越来越普及,设施也越来越完善,从原来的手动到现在的智能化。

1998年底,教育部把我派到以色列希伯来大学农学院做访问学者,在这一年时间里面,我发现以色列农业基本上都采用了水肥一体化技术,特别是滴灌施肥非常的普及。以色列的水肥一体化技术,在1999年的时候,就已经相当成熟了,我就比较系统的了解学习水肥一体化技术。回国以后,从2000年开始,我主要精力就是研发水肥一体化技术并且推广。在我国,水肥一体化毕竟是一个舶来品、新生事物,要让用户接受,前期都要有引导、教育的过程,广泛地布置市民化的田间试验示范。

2005年到2013年,水肥一体化开始规模化应用,特别在设施栽培里面,比如说像山东寿光,很多规模化的设施栽培开始应用。从2005年开始,国内企业就开始生产水溶肥,供设施灌溉来应用,大大促进了水肥一体化的技术推广,相当相当于又有设备,又有肥料的配套。

第三个阶段上升到更高层次——自动化控制或者叫智能控制。比如说在温室里面种花卉、香蕉、葡萄,完全自动化控制,这些设施、肥料都能满足要求。特别是规模化种植,有500亩、上千亩的大户,自动化系统已经是他们的必选项了。

记者:水肥一体化技术的优势是什么?

张承林:如果通过管道施肥、管道灌溉,会大量节省人工,效率非常高,这是水肥一体化技术的第一个好处。未来我认为促使这个技术推广的原因,是人工劳力越来越贵、效率太低、成本很高,所以必须要用设施灌溉,使用水肥一体化。

目前我们农业生产中存在很多浪费,比如说水的浪费、农药的浪费,我们要搞资源节约型的农业,水肥一体化就是很好方式,它可以节肥节水。比如通过少量多次的管道灌溉更精准,可以节省很多的水,一半以上的肥料,可以显著把肥料省下来,包括节省农药,甚至节省土地——当我有这些设施灌溉以后,田间的很多灌渠、垄就不需要了,相对就扩大了土地的使用面积。

当然最好的一点是用水肥一体化技术作物可能会更高产,并且提升水果、蔬菜这类经济作物的品质。所以水肥一体化优点很多,未来会成为非常普及的技术,种地可能就离不开它。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您提到水肥一体化技术是舶来品,它在国内的推广是否遇到困难?可以分享一些中国水肥一体化发展的案例吗?

张承林:水肥一体化技术,我认为是比较成熟的,我在以色列时就把主要的技术内容、设备做了系统的了解。回国以后,引进水肥一体化技术的关键,是要把它消化、完善,并且符合中国的国情,这样再去做示范。

因为中国农民有个特点叫眼见为实,你理论讲的再好,现场做的再好,如果你不做示范给他看,他是不可能接受水肥一体化的。所以我回国以后,做了很多的田间示范:开观摩会,做培训会,让他们认识到水肥一体化真的是行。

第一次示范是在深圳西丽果场的荔枝上面。果场在西丽湖旁边,政府为了保护水资源,不允许把肥料撒在土壤表面,因为可能会有一部分肥料会通过雨水冲洗到西丽湖里。那么西丽果场就在考虑怎么能用灌溉设施来施肥,变得更高效、更省肥。我就把以色列怎么搞水肥一体化的经验和做法,去那里做了培训。西丽果场邀请了以色列的公司,帮他安装滴灌系统,而水肥管理的方案,主要是我来出的。第一年就获得成功,规模很大,七八百亩。

而失败的案例很多是因为细节,因为水肥一体毕竟是一个综合技术,需要科学指导。举个例子,比如说施钾肥,如果你用地下矿产的红色氯化钾,就会导致滴灌的严重堵塞,必须要用白色的钾肥。如果农户不知道这个知识,我们又没有培训过,农户一用立刻就会堵管,设备会彻底报废。

失败是很常见的现象,可以通过技术的培训来避免。

记者:在您推广水肥一体技术的这些年中,您有哪些收获?获得了哪些成绩?

张承林:成绩谈不上,我觉得更多是我推广水肥一体化技术后,很多人通过应用这个技术节省了劳动力和肥料,提高了作物产量。很多人是通过听我的讲课,或者看了我写的书,他掌握了技术,最后产生了效益,我感觉这属于成就感。

这本书是2012年出版的,归纳总结了国内国外的水肥一体化经验、技术、理论,并且把我个人从2000年以后对水肥一体化的研发、示范、推广的做法写到了这本书里,是一个应用技术的指导书籍。很多人包括科研单位、农技推广部门、种植户、肥料企业,都是通过这本书来系统地了解水肥一体化技术。

记者:请谈一下现在我国水肥一体化的发展情况,未来又该如何发展?

张承林:目前我们国家的水肥一体化什么水平都有,关键是因地制宜。在经济作物区,水肥一体化处于比较普及的状态,比如广西南宁附近,当地的火龙果、柑橘、香蕉,全在用滴灌设备,非常普及;如果你去新疆、内蒙古、甘肃,这些地方水肥一体化也已经非常普及。但是有些地方的水肥一体化设备用的是低端的,他过分强调成本,用的是劣质的滴灌带,在管理上可能也没那么精细。

但是未来我们农业一定是朝着智能化、机械化、信息化、规模化发展。我们现在搞智慧农业,其中就包括水肥一体化的智能控制,我们可以通过监测土壤数据、监测作物生长需求的数据,制定管理方案,这个在温室栽培里面已经实现了。那么未来的关键是在大田上,现在先搞简单的控制,比如说我至少可以控制自动化的灌溉,至于其他方面的监控可以慢慢地示范推广。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记者:您也提到,在水肥一体化中液体肥料承担着重要角色,那中国液体肥料的发展进程是怎样的?

张承林:从2005年开始,国内的肥料企业就开始生产水溶肥,供设施灌溉来应用。到2009年左右,农业部出台了水溶肥的相关标准,来引导企业去规模化生产。我认为现在我国水溶肥已经是过剩的了!因为厂家非常多,从农业部登记的产品来看,应该有一万多个产品,市场上的产品琳琅满目,进口的、国产的、品牌的、杂牌的非常多,推广不出去的很大原因是价格比较贵。

因为在很多国家,液体肥料是一个很成熟的产业,液体肥料技术不需要再进行攻关,更多是引进。我们更多是改变观念去接受它、宣传它,去做试验示范,让更多企业参与这个事情。今年我在河北的小麦和玉米上,在大田作物上推广液体肥料,目前来看效果非常好。

记者:液体肥料的优势有哪些?

张承林:第一,液体肥料在生产过程中,成本更低。

第二,液体肥更方便搞配方肥,因为它的配方相对比较好调,我目前调了应该有五六十种,但绝大部分作物,都谈不上专用配方,更多是液体肥料的用法,在哪个阶段用哪个配方,用多少量,这是关键。

第三,液体肥在加工过程中是去物理的一个反应,会减少污染问题,几乎是没有任何污水、废气、废渣的排放,所以液体肥料的生产是相对环保的。液体肥料不存在吸潮问题,所以它可以添加很多吸潮的物质,特别是生物雌激素类的物质,比如氨基酸、腐植酸、海藻酸,在液体肥料里面这些物质的添加变得非常方便,很均匀。

那么我们站在农户的角度上,会更加省工。比如说我可能又要施除草剂,又要施肥,那么在国外就把农药加到液体肥料里,这样就成了药肥。比如说除草剂、杀菌剂、杀虫剂都可以加进去,液体肥料更容易做多功能性肥料,不但有养分,还有其他的调节功能,这是液体肥料的好处。

液体肥料最大的好处是它未来方便自动化施肥,现在我们的劳动力问题,是我们农业生产面临的最大问题。你到田间调研,现在地里干活的都是上了年纪的这些人在干,那么这些人再过几年干不动了,未来谁来干农业?这时候只能通过自动化机械来干,液体肥料就最适合自动化施肥!因为液体肥完全可以设置个程序,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什么时间施多少,它自动把它吸出去,而颗粒肥是做不到的。所以未来液体肥最有优势的地方是,它可以适合自动化施肥,自动化施肥是大势所趋,这是液体肥料最大的好处。

记者:请谈一下您对液体肥料的研发、推广工作以及未来我国液体肥料的发展趋势?

张承林:我也跟瑞丰生态陈秋雄陈总有合作。他对液体肥料非常看好,认为是未来肥料的主流方向,他就在国内做了调研,感觉我在行业内的推广、产业化方面做了很多扎实的工作,决定和我们合作,推动他的液体肥料项目。

我更多是站在产业化的角度来做科研,并不是只在实验室研究配方。因为你要把一个配方产业化,是万里长征,这个过程很多路要走,所以我们的所有科研是围绕产业化来进行。我研究一个技术,它能不能推广;我研究一个产品,它能不能被工厂生产,并且还要占市场的一定份额,这才叫成功。像悬浮肥料的水分含量比有机肥还要低,含水量10%,而有机肥的标准是允许它含水30%,其实这也是研发的核心——怎样降成本、方便使用、保证效果。

2018年,我们在滴灌比较普及的地方推广液体配站模式,它是服务周边十几万亩的农田,在田间放一个肥料桶,我们通过配肥站把肥料给他及时送到。

通过这些新模式来解决液体肥料的缺点,这是我一直在思考的。

原来是用颗粒肥料做底肥,现在我用液体肥料做底肥,那么我会更有优势。在北方的大田作物产区,小麦播种的时候,我通过闲置的匡扶打药机,把液体肥料喷到地里去,然后再翻地。一直在探讨怎么解决最后一公里施用的问题。

回国以后我通过做液体肥料的研究和对肥料行业的思考,我认为未来液体肥料应该是一个主要的肥料品类。未来农业是机械化、自动化,自动化施肥最适合用液体肥料,因为液体肥料可以设置程序,通过自动控制系统,什么时间施多少,自动工作。而颗粒肥料是做不到的,所以未来肥料的发展趋势我认为是液体肥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