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估计超过9成的家长都做过这样的事:孩子手机不离手,说了7、8遍了居然还不放下,火冒三丈,直接上去把手机抢了过来。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其实这样做并不可取,今天周末,分享给大家一个更有效的方法哈

诺贝尔心理学家曾揭示了一个有趣的“禀赋效应”——人对于已拥有事物的珍视程度远超未拥有前。想象一下,当孩子紧握手机如宝贝,试图硬生生夺走,就如同让人割舍心头肉,难免引发强烈抵触情绪。

面对孩子对手机游戏的执念,家长们都头疼不已,殊不知,“禀赋效应”正暗中作祟。设想孩子心中已规划好周末畅游游戏世界的蓝图,若这时你突然宣布禁止,岂不是激起一片“不满海啸”?

为了避免此种冲突,聪明的家长可以选择在孩子产生期待之前就设定规矩——提前预告周末活动计划,让他明白从未拥有“全天候游戏权”,从而降低因剥夺感产生的负面情绪。

另一方面,禀赋效应也能用于积极引导。比如,我们可以设立固定的游戏时段,告诉孩子:若能在规定时间内完成作业,剩余的就是你专属的游戏时光。反之,拖延的时间则会侵蚀掉原本属于他的游戏时间。这样一来,禀赋效应摇身一变,就成了激发孩子高效学习的动力马达。

乐老师的经验是,在家庭教育的过程中,理解和运用禀赋效应,就如同掌握了一根魔法棒,能更巧妙地引领孩子合理分配时间,远离手机沉迷,转向健康成长的道路。

从此,不再从孩子手里抢手机,而是开启了一场关于自律与乐趣共享的家庭氛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