迷信讲世间有“阴阳”两界,人在阳界,去世后灵魂到阴界为鬼,鬼有“鬼节”,也有“鬼市”。阴历每年正月初三、清明节、七月十五、十月初一,都是人们给鬼设定的节日,每逢鬼节人们要上坟、烧纸钱、摆供祭拜亡灵,可以早清明、晚十月一行事。鬼惧怕阳光,所以他们只在夜间活动。

有一种自发形成的市场,三更半夜开始天亮即散,人们把它称之为“鬼市”。全国很多城市都有。开封“鬼市”古已有之,据《东京梦华录》载:“沿宣德门外的东西横街东去……再东去,是鬼市十字大街,再往东就是旧曹门。”说明最少在宋代开封就有“鬼市”了,大概位置就在现在的曹门里石桥口一带。

“鬼市”不是长期连续不断雷打不动的存在,它是随着社会形势变化而变化的,有时有,有时无,断断续续出现,它是现在旧货市场和古玩市场的前身与雏形。为什么会产生“鬼市”呢?分析认为:主要是所出售的物品无法在白天正常的交易,因为大部分都是来路不明的东西,甚至是偷来抢来或官方禁止个人买卖的物品,还有假冒伪劣、以次充好的物品,也有掘坟盗墓的物件和二手旧物、人过世的遗物等。因此无法放在光天化日之下出售,如果白天出售,一怕别人认出赃物或看清卖者的长相;二怕白天官方稽查,只好借着夜色昏暗进行交易。买家打着灯笼、手电只照物品不看脸,看也看不清楚,夏天草帽拉低,冬天可用围巾遮挡,看中东西只谈价格不问出处,问也没实话,成交后扭头不认账。因此只能在夜间鬼鬼祟祟偷偷摸摸进行出售。由于急于出手所以价格也相对便宜的多,也不仿有些值钱的物件卖个豆腐渣价格。吸引着二道贩子,贪便宜捡漏的人也随之而来,慢慢形成了“鬼市”。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解放初期,国家政策不允许个体经营,“鬼市”曾经一度消失,偷东西也没地方卖,五、六十年代社会上出现了路不拾遗、夜不闭户的局面。开封“鬼市”的恢复大概是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初,最早在小南门里玻璃厂北墙外的河北岸(八几年小河改成暗河成为内环路),这条二背街东西连接老城区两条南北主要大街,虽没主街过往人多,但人也不断。往北与几条小背街相连,可随时方便跑路,如有风吹草动能迅速消失在背街小巷。南邻小河、玻璃厂围墙,夜间买卖不会扰民,此地可说是“鬼市”的最佳选址。

当时国家实行计划经济,市场还没开放。一大批解放前后出生的人都已二十出头,到了谈婚论嫁交朋友的年龄,要买“三转一响”(自行车、缝纫机、手表、收音机),要吸烟喝酒混世,仅凭每月二、三十元的工资早已捉襟见肘。个别人开始动起了歪脑筋,靠山吃山靠水吃水,小偷小摸以身试法,当时有句流行甚广的话就是:“十个工人九个贼,一个不偷还后悔”。可想而知,鬼市上出售的一半都是工厂的东西,小的有螺钉、螺帽、搬子、钳子、螺丝刀,大点的有电机、台钳、洋镐、铁锨、八磅锤等等,其它就是旧书、旧画、旧瓶、旧罐之类的老物件和来路不明的自行车、旧钟表等杂物件。因此交易必须在早上八点之前进行,否则工商管理人员八点上班就会来没收罚款,公安偶尔也会来追查赃物或人赃俱获。

斗转星移,岁月如梭,改革开放后市场开放,个人经商不再是投机倒把走资本主义道路。有的城市因势利导把“鬼市”改造成了合法的古玩市场或旧货市场,已不再是三更半夜开始天亮前即散的“鬼市”了,但人们还习惯起早去淘宝,还习惯的称其为“鬼市”。

九几年某天凌晨,开封“鬼市”东头路上发生一起斗殴,俩年轻人用砖头砸死一个三轮车夫,躺在路上好久,市场上一批批的人围观。从此,可能人们夜间出摊感到瘆得慌,因此“鬼市”逐渐向小南门里路东内环路转移,路两边卖旧物的、古玩的一个挨着一个,满街筒的人一直延伸到宋门里内环路口,一眼望不到头可谓壮观。去晚了找不到摊位,天热时有人干脆前半夜拿个凉席睡在那里,或随便放个什么东西占地盘,还有的用粉笔圈地并写上“已有人”字样。形成了礼拜六、日的跳蚤“鬼市”,

由于影响交通,路东回收公司看到商机,把仓库大院开辟成了古玩市场,工商管理人员将卖东西的劝到了院里,地摊由开始的两元、五元……逐渐上涨,好多卖东西的只是因乔迁搬家,处理点家里的闲置物品,卖个十元二十元的划不来进院里,况且院里拥挤,有时一位难求。有人还是凌晨在路边出摊儿,卖个仨两小时,八点收摊走人,卖个落个,不卖拉倒,权当起早锻炼身体。买家也喜欢起早淘宝捡漏,就这样一直延续至今。

不知道啥时候工商换成了城管,一年四季寒来暑往,不知不觉几十年过去了,工商、城管换了一班又一班,撵不散的“鬼市”依然还在。我不懂《周易》,只想问“大湿”这是不是风水问题?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鬼市”么,自然有“鬼”,但还是人多,你若碰到人咋着都好说,比如你看中个物件搞好价,一掏兜钱不够,卖的人说:“有多少算多少吧,开开张心不慌,没钱也叫你拿走,只要你有用。”这温馨话听了一天都感到心情舒畅。

你要是碰到“鬼”那就麻烦了,你多瞟一眼他的摊儿,孬话就来了:“走过路过不要错过,宁买无用不买吃货,光看不买不知好歹。”是人不知货好歹还是人不知好歹?大早上听了总觉得别扭闹心。还有的“鬼”摆摊耍销戏儿,先以新奇物件吸引人,当你一上手某个零部件会掉下来摔坏引起纠纷,然后几个托马上变成和事佬,甚至软硬兼施,什么人家起早贪黑做个小生意不容易,要了吧,花钱消灾;什么经常来转的赔点钱算了,各摊一半吧等等,反正不拿钱走不了。还有的“鬼”摆地摊设“猜瓜子”“猜反正”骗局。

还有碰瓷“鬼”奇个破自行车,车篮里放个假古董什么的,专找蹲在摊前看东西的人身后站,叉拉着腿不下车,也假装探身看,当蹲着的人站起来略有碰到车把时,“鬼”就随身带车向外侧倒,车篮里的东西摔坏,这时人有点蒙圈,几个同伙察言观色后,开始劝说赔钱的事,其实黑脸红脸都是“鬼”。

有的“鬼”干脆拿个一尺长的大镊子从背后夹人们的钱包或手机,他认为黑暗就是他们的天下,可以任意而为之。更可气的是有种牛二“鬼”,他推车碰着人,他还有“理”,而且理直气壮,不羞不臊大言不惭,让你哭笑不得,好像阴界的理和阳界的理不一样,还是相反不得而知,反正我见过,事实就这样发生过:有个人蹲在摊前看东西,后面“鬼”推的自行车脚蹬碰着人了,按阳界的理说句道歉话完事,终归小事儿,不是故意的。“鬼”不这样做,像什么没发生一样若无其事。人问“鬼”:“你碰到我了咋连句道歉话都没有啊?”你听“鬼”咋说:“你又不是大姑娘,碰你也不犯法。你也不是金疙瘩碰掉一块值多少钱,谁想碰你啊!”不中衣服一抡耍彪,本来一点小事大早上谁有功夫陪他“玩”。“拉倒拉倒,愿我碰到你枪口上了,我认倒霉”,人只好这样说。真有“鬼”啊!

最后提醒人们逛“鬼市”一定要小心,因为这里的物品不实行三包,尽量看准再买,避免吃亏上当被“鬼”算计。“鬼”脸上没贴标签,你在明处“鬼”在暗处,有时会防不胜防,那儿毕竟是“鬼市”。

作者:杜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