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孙漩

关键词: 产业转移;产业承接

编者按:承接产业转移,实现产业升级,是近几年来理论和实践中的一个热门话题。目前,随着金融服务、现代物流、旅游餐饮、文化传媒、信息咨询等产业的发展,承接产业转移不仅延伸到一个广阔的领域,而且达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必须扩展和理清承接产业转移的基本思路,才能进一步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目前已经发生的产业转移有如下五种类型:一是淘汰型转移。生产技术发展到一定水平,企业就需要进行更新改造,异地迁移是不可避免的选择。淘汰型转移与区域产业发展阶段紧密相关,主导产业的变更、产业自身技术进步和产业间升级都会导致淘汰型产业转移的发生。二是产能型转移。是指产业受制于当地的生产要素供给、产业规制或产业周期等瓶颈制约而被动寻找满足其生产条件的空间替代。产能型转移一般具有对资源、能源等要素和产业生态环境的高度依赖性,一旦其中某个条件发生剧变,产业就会发生整体性移出。三是扩张型转移。更多是受到追求新市场和扩大市场力量的驱动。扩张型转移更多表现为由制造、装配环节向研发设计、市场服务等高附加值环节的渐进式移动,这种转移是以区域之间存在梯度性技术差距为前提的。四是配套型转移。与社会分工和上下游产业紧密联系,遵循比较优势原则,通过直接投资或外包订单等方式将部分生产环节转移到更适合的地区,将不同零部件分散到最优地区组织生产,以此形成产品需求和供给的世界或区域性配套体系,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五是延伸型转移。主要存在于第三产业,尤其是生产性服务业领域内的产业转移。这种转移兼具产品和服务供给的外延拓展和内涵适应性调整的双重特点,通过与目的地基础设施、服务环境条件等因素的横向融合,促进更大规模和更具活力的生产性网络的形成。由于上述五种类型的出发点和动力机制不同,对应的转移途径和适用的产业形式必然存在着较大差别。为此,建议在承接产业转移中针对不同的产业转移类型制定相应的应对策略。避免承接的产业过度集中于低端产业和产业链的低附加值环节。国外和东部地区一些产业转移很大程度上是由于对土地、劳动力等要素成本的无法承继,被迫寻找更符合其生产条件的空间替代。这些产业类型多属传统的加工贸易和一般商品制造产业,处于产业价值链和商品链中的低端。因而,简单地依靠资源等优势对消耗型产业的过度承接,不但无法缩小与东部发达地区的经济差距,而且还可能陷入“增长中的贫困”这一低水平的经济循环。避免承接产业转移中过度依赖资源的开发。来自国外和东部的产业转移,多是以西部丰富的能源和矿产资源为导向,有的地方往往投其所好,大打“资源牌”。随着外资西进和内资西移的加速,西部地区经济发展对自然资源的依存度会愈加突出。过度透支资源承载力的结果是,一旦要素价格巨幅波动、资源或能源衰竭以及替代品大规模出现,后果将不堪设想。避免对高消耗和高污染产业的错误承接。面对激烈的竞争,一些地方被迫承接了高消耗、高耗能和高污染产业,虽然带来了GDP数字上一时的增长,但对自身长期可持续发展和整个地区的产业发展环境不可避免地带来危害。如果不能有效阻止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进入,承接产业转移就可能带来不良后果。避免 “重投资、轻技术”和“重招商、轻嫁接”的承接倾向。不少地区在承接产业转移中,往往更关注产业和项目引进的投资金额和产出能力,对其采用的技术设备状况和技术水平考量较少。此外,承接产业转移中,那种压低劳动力、资源等生产要素价格,忽视承接产业与已有产业间的嫁接和融合等,其结果不仅不能形成对关联产业的技术与价值溢出效应,反而会造成承接产业对产业结构明显的挤出效应。】

打开网易新闻 查看更多图片

一、苏州的开放经济体系与苏州工业园区建设

开放是实现经济高效、稳健、可持续发展的有效路径,其核心逻辑之一就是在深化开放的过程中顺利承接产业转移,在引入高质量企业及项目的同时,利用外部市场、促进居民就业、提高人民收入、拉动区域内需,最终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苏州在改革开放中的发展势头非常突出,2016年苏州GDP总值达15475.09万亿,人均GDP总值为145637元,长期据江苏首位,而在全国百强城市排名中,苏州也名列第七名。2016年,苏州新设外商投资项目784个,实际使用外资60亿美元,其中服务业、高新技术产业实际使用外资分别占比42.8%、50.0%。苏州经济的飞速发展得益于其开放的经济结构,从而得以顺利承接国内外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而在这一过程中,苏州工业园区起着不可替代性的作用。

苏州工业园是1994年我国成立的第一个跨国合作项目(与新加坡共同建设),经过二十多年的发展现已成为苏州经济的核心增长极,根据苏州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工业园区的用电量占苏州全市8%以上的用电量,创造了苏州17%的地方一般预算收入和固定资产投资,将近30%的注册外资、到账外资和进出口总额属于苏州工业园区贡献的。可以毫不犹豫的说,苏州深化对外开放、顺利承接产业转移的关键性手段与工具就是苏州工业园,因此本文就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进程与路径进行分析,以期为欠发达地区顺利承接产业转移提供经验,具有一定的理论价值与现实意义。

二、苏州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路径

在深化对外开放中,苏州参与承接产业转移的核心就是:大力构建以苏州工业园区为核心的承接转移平台,这实现了苏州经济的快速腾飞,由此我们分析深化对外开放中苏州承接产业转移的推进路径,本质上是分析苏州工业园区模式的发展推进路径。

1.规划:明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合理选址

苏州工业园的规划非常科学、合理、可持续性强,具有较强的前瞻性,这得益于新加坡裕廊工业区先进经验的借用,其中最为主要的是就是科学规划,明确建设目标的基础上合理选址。苏州工业园区对规划非常重视,且中间不轻易的、临时改规划,基本实现了“一张规划图,使用二十年”。在园区规划中首次引入了“白地”、“灰地”、“弹性绿地”等科学规划理念,对短期内不明确用途的地块实施弹性控制,有效提高土地开发效益和集约利用水平。事实上,在苏州建设工业园区的地址选择上也非常谨慎,苏州工业园一开始的目标定位就是成为苏州地区的开放型经济新高地、重要经济增长极,因此对于区位条件的要求较高,虽然苏州东部基础不是最优,但仍选择苏州东部,东临上海、西靠太湖、南接浙江、北枕长江,海陆空交通体系初步形成,其中:轨道交通20分钟可抵上海、60分钟能到南京,与沪、宁、杭融入了同城轨道化体系,这与欠发达地区随意化选址、随便改变园区规划有着天壤之别。

2.建设:注重软硬件设施条件的共同营造

借鉴新加坡裕廊工业区的发展经验,苏州工业园区明白硬件实施建设与软件设施建设都非常重要,因此园区的建设路径上采取软硬件同步突进的战略导向。首先,在硬件设施上,效法了“鸟未到但先筑巢”,从而来吸引“金凤凰”入驻园区,建设原则基本遵循“先规划后建设,先地下后地上”适用性原则,严格按规划功能区域和控制指标整体推进开发,园区内的各类项目都进行了生态环境影响评估测算,在建设审批、园区招标、建设用材等各方面都采取了一站式解决制度,既确保效率,又杜绝腐败,更能确保硬件基础设施的高水平建设;其次,在软件建设方面,各园区不仅仅是采取财税优惠来吸引优质企业,而是站在外资的角度来考虑期需求、满足其合理需求,实现园区与企业的共赢,如在人才引进、知识产权保护、各类证件审批等方面度都坚持企业优先、效率优先,园区实现了由管理型平台向服务型平台转变。在软硬件设施条件都准备好的情况下,苏州工业园区二十年来共累计使用外资接近300亿,超过100加世界500强企业在工业园内投资或者设点。

3.创新:持续的革新工业园区的发展理念

苏州工业园区在苏州对外开放的过程中,一直扮演着开拓创新先锋军的角色,具体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可以体现:第一,在我国资本要素异常缺乏的背景下,苏州工业园区并没有对发达地区的产业转移项目进行一把抓,而是创新的采取“择商选资”理念,对科技创新型、资本要素密集型企业给予重点支持,并积极做好相关保障工作;第二,苏州工业园区的管理是由园区管理逐步向城市公共服务管理创新发展,这得益与其创造性地设立了投资决策、审计和薪酬三个专业委员会,提高决策效率、优化决策理念,并开始对园区的国资企业进行了分类考核机制,使得今天的素质工业园区犹如一座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第三,苏州工业园区积极融入时代发展潮流,如大力推广“互联网+”、大数据应用、“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融入自贸区建设等。毫无疑义,苏州工业园区的迅速发展,得益于其不断革新的发展理念。

三、苏州工业园承接产业转移的经验启示

从苏州的发展经验可以看到,工业园区经济模式是顺利承接产业转型的可行路径,但必须整体规划,做到精益求精,以期最大效能的发挥出工业园区承接产业转移、实现经济增长的作用。

1.工业园区的整体规划科学严谨,且工业园区的发展定位非常明确

从苏州工业园区的建设可以看出,且整体规划非常的科学、严谨、具有极强的前瞻性,反观许多地方的工业园区,其建设思路与功能定位并不明确,只是急于上项目,其规划、建设布局的随意性强,并未确立明确的发展定位,从而使得某些城市存在好几个工业园区,这无疑造成了资源的浪费,也不利于产业集群优势的形成,最终降低了资源的使用效率。从苏州的经验可以看出,欠发达地区要想顺利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就必须在工业园区的选址上便利化、建设上超前化、定位上明确化,既要营造条件吸引企业的入驻,又要确保企业入驻后不仅能获得园区的软硬件设施支持,还能充分享受因产业集群带来的知识外溢、信息便利等红利。

2.工业园区的硬件设施建设过硬,但工业园区也要注重软环境建设

软硬件设施条件是衡量一个工业园区核心竞争力的重要标准,目前各地区基本认识到了工业园区硬件设施建设的重要性,如能源、交通、教育、医疗、供热等方面的供给建设都受到了广泛重视,这也是为什么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国内工业园区往往非常“高大上”,但从苏州工业园区的发展来看,只有软硬条件都得到满足,工业园区的经济活力才能真正被激发出来,才能真正实现产业转移项目的顺利落地。目前,财税扶持政策是各大工业园区的核心招商引资手段,但事实这是一条非常粗放的招商引资道路,园区应该在知识产权保护、高精尖人才引入、审批服务工作优化等方面去吸引企业,真正使得入驻企业享受到良好的配套服务。

3.工业园区的发展思路不断创新,并明确创新性人才的培育与引流

工业园区的规划定位其实一旦管理层重视起来,该目标还是容易达到,但是要实现工业园区发展思路的不断创新,这就需要园区与企业的共同努力,而其中最为关键的就是人才的培育与引流。在人才培育方面,苏州工业园区通过为园区内企业与各大高校建立联系渠道,搭建“高校+企业”的产学研互帮互助合作桥梁,实现了人才的有效性培育与持续性供给;在人才引流方面,通常来说,一般是以市级政府部门来确立人才的引入,而苏州工业园区却发挥许多资源来吸引创新性的高精尖人才,设立科技领军人才网,并对科技领军人才创新创业项目进行奖励与扶持,吸引优秀人才入驻园区,实现园区的持续创新发展。

四、结论

纵观苏州构建开放经济体系的历程,其仅打造了一个苏州工业园区来承接产业转移项目就实现了经济的高速发展,并形成了较强的国际竞争力,其核心在于苏州在苏州工业园的规划、建设、维护、改革、创新等各个方面都立足现实需求、考虑长远发展,而在这所有的环节里都在考虑企业的需求、人的需求,园区积极的由管理方向服务方转变,真正的为苏州、企业、人民的发展贡献服务与力量,这值得欠发达地区去学习与借鉴。(作者单位:安徽财经大学经济学院)